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如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引黄
  • 5篇灌区
  • 4篇泥沙
  • 3篇渠系
  • 3篇黄河
  • 3篇沉沙
  • 3篇沉沙池
  • 2篇引黄灌溉
  • 2篇引黄灌区
  • 2篇输沙
  • 2篇位山灌区
  • 2篇黄河下游
  • 2篇黄河下游引黄...
  • 2篇灌溉
  • 1篇调度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区
  • 1篇优化调度
  • 1篇油田
  • 1篇淤积

机构

  • 10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10篇蒋如琴
  • 6篇戴清
  • 3篇胡健
  • 2篇张治昊
  • 2篇史红玲
  • 2篇胡春宏
  • 2篇李慧梅
  • 1篇刘和祥
  • 1篇吉祖稳
  • 1篇邓安军
  • 1篇曹文洪
  • 1篇冯保清
  • 1篇毛继新
  • 1篇方春明
  • 1篇段志科
  • 1篇张燕菁
  • 1篇王国庆
  • 1篇王景元
  • 1篇袁玉萍

传媒

  • 3篇泥沙研究
  • 2篇中国水利
  • 1篇水利经济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系工程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被引量:11
2008年
受黄河流域水沙条件变化影响,加之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越来越受人为控制,基本失去了自然河道的特性,引黄灌区引水条件明显改变,灌区设计流量输水概率越来越少,长时间小流量引水概率越来越大。目前灌区渠系设计改造和建设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设计流量下的输水输沙设计模式,与当前的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和灌区区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大量的续建和配套改造工程投入后,渠系仍不能达到有效的水沙配置需要,甚至使供水保证率和经济产出率下降,沙化和环境负面影响增加,亟待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渠系改造和管理运行模式。
戴清张治昊胡健蒋如琴
关键词:灌区黄河下游渠系
灌区系统输沙计算模型及引黄灌溉对策研究
史红玲戴清邓安军胡健袁玉萍蒋如琴许晓华冯保清李春涛杭军等
在黄河下游水资源严重短缺、引黄泥沙对区域环境造成危害的现实条件下,该项目围绕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抓住灌区区域经济承担能力和减小泥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探索合理的引黄工程措施和引水引沙运行方法,以适应今后引黄事业长期开展的...
关键词:
关键词:泥沙处理引黄灌溉
黄河位山灌区沉沙池通道输沙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近年,位山灌区为适应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以来新的引水条件,满足跨省调水任务及改善输沉区泥沙环境要求,逐步摸索试验性应用通道输沙方法,减轻输沉区泥沙处理负担。对以挖待沉传统空池清淤方式及近3年来试验应用通道输沙方式的效果进行系统观测分析。说明传统方式清淤时机偏保守,空库清淤量大及堆沙环境影响大,清淤负担及二次治理负担沉重,且具有清淤量越大回淤量亦越大特点,输沉区不堪重负。通道输沙方式,沉沙池使用时间长,清淤量小且无池外弃沙,回淤量小,适当维护可保持输水输沙条件,整体减沙运行效果十分明显。
戴清胡健李春涛高超蒋如琴
关键词:位山灌区减淤效果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资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曹文洪王景元蒋如琴毛伟兵戴清等
黄河巨量泥沙既引起下游道淤积,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然而,如何合理、充分开发与利用黄河泥沙资源,一直是困扰工程和技术界几十年的难题。本项目历经16年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河南、山东等沿黄省区泥沙资源安全利用的技术和...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修复引黄灌区
引黄取水新模式与水沙综合利用研究
胡春宏戴清张燕菁吉祖稳李慧梅蒋如琴方春明毛继新王国庆
中国水科院泥沙研究所经过1998-1999两年的工程实际效果的现场观测和理论总结,完成了引黄取水新模式与水沙综合利用研究项目。1)从未来水资源供求状况分析论证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快速引用汛期浑水的必要性。新模式在技术上克服了...
关键词:
簸箕李灌区泥沙远距离输送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目前,引黄灌区渠首集中处理泥沙的模式已受到很大的限制,进一步研究分散处理泥沙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基础上,分析水沙资料,总结灌区泥沙输送的经验,以水沙运动规律为依据,通过水沙调度和工程措施进行泥沙远距离输送,以达到分散利用和处理泥沙的目的.本文内容对其它灌区的泥沙输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廷贵蒋如琴刘和祥张炳仁
关键词:泥沙渠系泥沙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对策研究——论提水灌溉的作用与效果被引量:5
2000年
在新的形势下 ,对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泥沙处理和利用应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变泥沙“包袱”为“资源”。泥沙长距离输送 ,使绝大部分泥沙进入田间 ,就可实现引黄灌溉的良性循环。除了以往有效的措施外 ,本文在总结灌区渠道不同部位设置提水泵站设施作用与效果的同时 ,通过建立灌区渠道悬移质冲刷计算模型 ,对其减淤清淤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史红玲蒋如琴
关键词:提水灌溉引黄灌溉黄河下游
海河口泄流能力和挖泥清淤方案试验研究
1997年
分析了海河河道特性、来水变化及发展趋势,海河口泥沙淤积状况,纵横断面以及拦门沙发展变化,总结了海河口挖泥疏浚的经验教训.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海河口现状条件泄流过程以及最大泄流能力,根据海河口近几年的实际清淤能力,研究了海河口不同清淤方案和清淤方式的清淤效果、海河闸泄流能力和闸上水位,并进行了不同清淤方案和方式的对比分析,为海河口清淤疏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大江大河挖泥疏浚提供了参考.
段志科蒋如琴李慧梅
关键词:泄流能力清淤方案
胜利油田引黄沉沙池运行方式数学模型分析研究
2000年
利用泥沙数学模型 ,对胜利油田耿井水库 2 # 沉沙池运行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依据不同的引水含沙量条件 ,2 # 沉沙池实现转圈沉沙的合理运行方式 ,成果包括一级泵站引水流量过程及历时 ,二级泵站调整沉沙池出口水位过程及有效历时。如果进一步考虑初期二级泵站即降低沉沙池出口运行水位 ,则可进一步增加引水历时 ,提高沉沙池输沙沉沙效果。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观测结果 ,两者可互相印证。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泥沙输移规律 ,可以预先选定沉沙池的进出口运行方式 ,同时为工程维护设计可行性提供一种论证途径。
戴清胡春宏蒋如琴
关键词:沉沙池数学模型油田
位山灌区渠系泥沙淤积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措施被引量:10
2009年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位山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结果表明:西输沙渠尾沉沙池口淤高导致水面比降远小于设计比降是西输沙渠泥沙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西输沙渠的泥沙淤积主要是溯源淤积,由于入池水流不畅、出口处落差较小、日常引沙量较大导致泥沙淤积严重是造成西沉沙池淤沙容积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建议改造输沙渠、优化灌区引水引沙调度方式、实现西沉沙池的动态调控,采用提水或扬水灌溉方式治理位山灌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张治昊姜海波孙庆锋戴清蒋如琴
关键词:位山灌区泥沙淤积沉沙池优化调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