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燕升
-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焦虑症患者血清IL-1β、IL-6、IL-10水平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焦虑症患者血清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例慢性焦虑症患者和42例抑郁症患者分别作为焦虑组和抑郁组,选择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患者均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6、IL-10水平。结果焦虑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和抑郁组(P<0.05);抑郁组患者IL-6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和抑郁组患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焦虑组患者IL-10水平与抑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β、IL-6、IL-10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IL-1β、IL-6、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焦虑症和抑郁症与健康者可能具有不同免疫机制,可通过血清IL-10和IL-6来鉴别。
- 朱铮蒋燕升魏黎刚
- 关键词:焦虑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 奎硫平2种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对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奎硫平2种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应用奎硫平快速加量治疗,观察组患者起始剂量每天2克,逐日递增2克,第4天剂量达到6g,对照组患者起始剂量为1g,逐日递增1g,1周内达到6g,2组患者持续治疗1个月后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减分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略高。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奎硫平2种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不明显,起始剂量较大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蒋燕升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奎硫平
- 西酞普兰联合中药郁乐方治疗对于抑郁症的HAMD、HAMA、MADS评分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中药治疗对于抑郁症的HAMD、HAMA、MADS评分及安全性等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西酞普兰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西酞普兰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实验组治疗后HAMD、HAMA、MAD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HAMD、HAMA、MAD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皮质醇、NE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皮质醇、N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PFP-5-HT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PF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和对照组28.2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中药治疗抑郁症,效果较好,患者HAMD、HAMA、MADS评分较低,血清皮质醇、PFP-5-HT、NE水平控制较好,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杜明君肖伟霞申丽娟蒋燕升
- 关键词:西酞普兰血清皮质醇
-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P300检测及其意义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配对研究法,分别使用听觉诱发电位P300(AEP-P300)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对42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及42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SECF检测发现,观察组识记、广度、回忆1、回忆2、分类和总分等项目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300检测发现,观察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及P<0.01),波幅明显降低(P<0.05),且P3潜伏期延长与病期、SECF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0.607,P<0.01);以P3潜伏期延长2个标准差为标准,P300异常率诊断与SECF检测的一致率为86.67%。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以注意、记忆功能障碍为主,SECF检测较为敏感,适合用于临床筛查,P300与SECF检测一致性好,是一种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 李恒芬曹素霞蒋燕升周振和马建东谢光荣
- 关键词:老年期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P300
- 小剂量阿立哌唑合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症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小剂量阿立哌唑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躁狂症患者115例,对照组57例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试验组58例在丙戊酸钠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躁狂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66%(52/58)高于对照组75.44%(43/57)(P<0.05);治疗后两组躁狂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6/58)与对照组8.77%(5/57)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症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
- 蒋燕升
- 关键词:急性躁狂症丙戊酸钠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误诊为躯体形式障碍一例
- 2018年
-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已婚,农民,因“肌肉紧张、动作僵硬,乏力4年,加重5个月”于2016年7月15日入我院住院治疗。4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心烦急躁,紧张不安,伴有失眠,未经治疗自行缓解。后渐出现全身乏力,双上肢及下肢肌肉紧张、动作僵硬,下蹲困难,舌头发硬,伸舌困难,声音嘶哑,在当地医院治疗,诊治不详,效果差。5个月前与丈夫生气后,自觉乏力症状加重,双上肢上举、梳头动作受限,双下肢下蹲困难、声音嘶哑、舌根硬较前加重,且出现吃固体食物时吞咽困难,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各项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诊断“锥体外系疾病”,治疗15d,效果不佳遂出院。
- 高倩蒋燕升张瑞岭
- 关键词: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躯体形式障碍误诊肌肉紧张锥体外系疾病全身乏力
- 米氮平治疗60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米氮平,15-45 mg/d,丙咪嗪50-150 mg/d,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的反应。结果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显效率为84.7%、有效率为100%,丙咪嗪显示效率66.7%、有效率88.9%。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的反应方面比较,米氮平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丙咪嗪组(P〈0.05)。结论米氮平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快速、安全、有效的药物。
- 薛蓉蒋燕升肖伟霞
- 关键词:米氮平丙咪嗪广泛性焦虑症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开放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服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2个月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价其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治愈66例,治愈率为6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为77.5%,焦虑量表减分率为77.2%,治疗过程中发生口干12例,便秘7例,食欲下降4例,视力模糊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大部分不良反应在治疗结束后消失。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蒋燕升
- 关键词:抑郁症文拉法辛缓释剂
- 精神分裂症79例自杀相关因素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9例有自杀行为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多发生在病程的前几年,男女差别不大,文化程度低的自杀率高,自缢、服毒占多数,自杀原因多与疾病缓解期自知力恢复后对前途悲观、亲人不关心、受人歧视(共29例)以及受精神症状支配导致自杀(21例)有关。另外,患者由于重大生活事件(10例)和不能耐受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9例),因长期不能出院(3例)也是自杀的重要原因,及不明原因(7例)。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要评估自杀风险,甄别出自杀意向,及时进行医学和社会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
- 王新友肖伟霞蒋燕升杨世昌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杀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比分析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药物维持治疗1个月,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不良反应量表及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蒋燕升
- 关键词:急性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缓释片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