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林
- 作品数:44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麻类产业体系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一株丁草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英文)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富集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从长期受丁草胺污染的污泥中筛选出1株丁草胺降解菌,命名为Y-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研究Y-1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特性发现,降解丁草胺的最优条件为:丁草胺初始浓度20 mg/L、接种量5%、pH值7、培养温度30℃。在最优环境条件下培养7 d,Y-1能降解培养液中76%的丁草胺,显示了良好的降解能力。
- 程小梅彭亚军王立峰王俊华周小毛柏连阳李欣蔡海林
- 关键词:除草剂丁草胺降解菌假单胞菌属降解特性
- 香豆素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用香豆素类化合物(前胡香豆素Ⅲ、前胡香豆素Ⅱ、北美芹素),每种化合物分别设1、5、10、50、100mg/L处理早稻组合培两优500,研究在低温(5±1)℃胁迫下香豆素对水稻幼苗的成苗率、茎叶干重、根干重以及防御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香豆素化合物处理均能使水稻幼苗的成苗率、茎叶干重、根干重显著高于对照(清水),且50mg/L处理时效果最佳.50mg/L的香豆素化合物处理均使水稻秧苗在低温胁迫下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升高,游离脯氨酸积累增加.
- 陈桂华李静波蔡海林柏连阳
- 关键词:香豆素类化合物水稻幼苗抗寒性
- 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菌活性成分的提取与测定被引量:1
- 2010年
- 为探索前胡(Radix peucedani)诱导水稻抗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活性成分的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前胡的诱抗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分离了前胡浸提物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前胡丙酮浸提物诱抗水稻抗稻瘟病菌的效果好于其他溶剂浸提物;将丙酮浸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A4、A5、A6流分,其诱抗水稻抗稻瘟病菌的效果较强,3个流分不同质量浓度的诱抗效果达21.48%~59.54%,且在供试的3个质量浓度范围内,都随着流分质量浓度的降低,防效略有升高。
- 陈桂华李静波蔡海林柏连阳
- 关键词:前胡抗病性稻瘟病菌
- 褐飞虱抗药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7年
- 阐述了褐飞虱对各类药剂的抗性水平,抗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理策略。
- 蔡海林柏连阳周小毛黄灿
- 关键词:褐飞虱抗药性抗性机理
- 电镜观察超滤膜微细结构的研究
- 1990年
- 分离膜性能与其结构直接相关。电子显微镜是迄今为止直接观察分离膜微细结构的唯一有效工具。自1964年Riley用透射电镜研究醋酸纤维素的孔层结构以来,在分离膜的形成机理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中,电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重大成功,但由于分离膜材料与膜分离过程的多种多样及其它原因,目前许多重要的分离膜还缺乏可信赖的电镜制样及观察方法。国内外虽已有些报导,但观察方法不一样品制备方法纷杂,实验误差和人工引起的假象也不尽相同。
- 杨兰娜蔡海林郑领英王志余姜静
- 关键词:分离膜微细结构滤膜
- 用电镜考察γ-FeOOH在热处理过程中晶形和物相变化
- 1989年
- γ-Fe_2O_3磁粉是磁记录材料中最重要的原材枓,其性能主要取决于起始物铁黄(FeOOH)及其热处理条件。本文用H-600型透射电镜并结合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自制γ-FeOOH在热处理过程中晶粒形貌及物相变化的特征。实验证明,由γ-FeOOH作起始物制备磁粉时的脱水、还原、氧化温度,分别不宜超过600℃、330℃、250℃。按这些热处理条件所得到的样品物相分别为α-Fe_2O_3、Fe_3O_4、γ-Fe_2O_3。
- 谢炳炎刘增林蔡海林藏梅
- 关键词:FEOOH晶形磁记录材料
- 几种除草剂对大麻田杂草的防效被引量:6
- 2010年
- 对大麻安全性最低的除草剂是48%地乐胺EC,苗后7 d受害株率为23%。50%乙草胺EC和96%精异丙甲草胺EC对大麻的药害较轻。对大麻株高影响最大的是48%地乐胺EC,药后7 d和14 d的株高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其他处理均接近空白对照。药后15 d对大麻田杂草的株防效最好的是96%精异丙甲草胺EC和50%乙草胺EC,分别为90.7%和89.8%,显著高于25%扑草净WP的79.7%和48%地乐胺EC的77.5%。药后30 d各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都略有下降,但趋势基本一致。对大麻田杂草鲜重防效最好的除草剂为96%精异丙甲草胺EC和50%乙草胺EC,鲜重防效分别达到了89.4%和89.1%。在保证对大麻安全的前提下,96%精异丙甲草胺EC 1 050 mL/hm2和50%乙草胺EC 750 mL/hm2均可作为大麻田播后苗前除草剂使用,且能对杂草起到良好的防除效果。
- 刘敏柏海玲蔡海林柏连阳周小毛
- 关键词:大麻除草剂防效安全性
- 丁草胺降解菌P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植株修复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受丁草胺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丁草胺高效降解细菌,命名为P10,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 sp.)。P10在30℃,pH 7.0条件下7 d可降解89.6%的丁草胺;在28℃,16 h光照和8 h黑暗的条件下培养10 d,该菌株对药害植株修复效果明显。
- 彭亚军程小梅王俊华李欣蔡海林周小毛柏连阳
- 关键词:丁草胺高效液相色谱生物修复
- 50%乙草胺水乳剂在油菜田的残留动态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乙草胺在油菜植株、籽、籽壳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油菜植株、籽、籽壳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土壤用甲醇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净化,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草胺的添加量在0.005~1.0mg/kg水平下,乙草胺在土壤、油菜植株、籽、籽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3%~96.5%、86.9%~90.3%、83.3%~89.7%、87.9%~9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9%~5.0%、3.9%~9.5%、6.6%~14.3%、6.4%~11.1%,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LOD)为5×10-12g,油菜植株、籽及籽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1mg/kg,土壤中的LOQ为0.005mg/kg。乙草胺在福建莆田和湖南长沙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5.2天,在油菜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2.3天,油菜收获时(距施药60天),油菜田土壤、植株和油菜籽及壳中均未检测出乙草胺残留。
- 刘祥英王彦辉蔡海林
- 关键词:乙草胺油菜消解动态
- 我国集群式民营企业成长模式探析被引量:9
- 2004年
-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 ,其强大的竞争优势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我国集群式民营企业的四种成长模式 。
- 蔡华林蔡海林
- 关键词:企业集群产业组织形态企业成长模式竞争优势专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