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肖
- 作品数:37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非生物胁迫诱导的棉花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GhJAZ1互作蛋白筛选被引量:2
- 2023年
- 非生物胁迫导致棉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深入探究棉花非生物逆境响应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鉴定GhJAZ1的互作蛋白,本研究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材料,采用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了非生物胁迫诱导的陆地棉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获得的初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2×10^(7)CFU,次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6×10^(7)CFU,重组阳性率100%,酵母文库滴度为5.0×10^(7)cells·mL^(-1),酵母克隆平均插入片段>1 000 bp,符合建库标准,可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筛选。以GhJAZ1为诱饵,构建pGBKT7-GhJAZ1诱饵蛋白表达载体,经毒性检测及自激活活性检测,明确了诱饵质粒在酵母系统中无毒性和自激活活性,可直接用于酵母文库筛选。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构建的非生物胁迫诱导的酵母cDNA文库,得到72个初筛阳性克隆,经测序、序列比对和酵母回转验证,获得11个与GhJAZ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选取其中4个候选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进一步确认了GhJAZ1与候选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棉花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解析GhJAZ1低温应答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 蔡肖李兴河王海涛刘存敬唐丽媛张素君张建宏
- 关键词:棉花酵母双杂交
- 棉花GhCYSTM9基因的克隆及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CYSTM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其在细胞信号转导、逆境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CYSTM基因在棉花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从陆地棉中克隆了GhCYSTM9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237 bp,编码78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具有一个C端保守的富含半胱氨酸的TM螺旋和特异的N端胞质元件。多重比对发现,GhCYSTM9与拟南芥CYSTMs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中与AtCYSTM9(NP566703.4,AT3G22240.1)序列一致性最高,达68.33%。荧光定量PCR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发现,GhCYSTM9基因在雄蕊、花瓣、根和花萼中显著高表达,在叶片、茎和雌蕊中表达量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GhCYSTM9基因的表达受到低温、干旱和盐胁迫的诱导,在胁迫处理下,其表达水平均呈现显著的上调表达。非生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棉花非生物胁迫响应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GhCYSTM9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蔡肖唐丽媛张素君李兴河王海涛刘存敬张香云张建宏
- 关键词:棉花克隆非生物胁迫
- 棉花2个胚胎发育晚期富集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LEA基因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研究棉花LEA基因的作用和功能,利用RT-PCR的方法,从棉花纤维均一化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2个LEA家族基因,分别命名为GhLEA和GhLEAG1(登录号分别为KF906314和KF906316)。GhLEA全长948 bp,编码315个氨基酸,等电点4.4,分子质量为35 ku,GhLEAG1全长75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等电点10.76,分子质量为27 ku。系统进化树表明,GhLEA属于LEA2亚家族,GhLEAG1属于LEA3亚家族,2个基因的保守基序组成有明显的差异。荧光实时定量PCR表明,GhLEA和GhLEAG1均在棉花纤维20DPA表达量最高,GhLEA在棉花根中表达量最高,而GhLEAG1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高盐和PEG处理条件下,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明显,此外,2个基因还受到脱落酸(ABA)的诱导表达,基因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推测2个基因均参与了棉花高盐、PEG等非生物胁迫应答。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LEA蛋白在棉花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甄军波刘迪宋世佳刘琳琳蔡肖张曦李海山迟吉娜
- 关键词:棉花LEA非生物胁迫
- 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研究
- 2013年
- 为了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10-6001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耐受性,以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材料10-6001和常规棉花品种冀棉958(CK)为试验材料,在棉苗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不喷施除草剂,人工除草,CK)、0.25%和0.50%〕的草甘膦溶液,分别于施药后0(当天下午)、1、7、14和21 d调查棉花的株高、药害级别、受害指数和死苗率,施药后35 d调查棉花的死苗情况;分析2种棉花对不同浓度草甘膦的反应程度,并对其株高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系10-6001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很好,喷施0.25%和0.50%草甘膦溶液的棉花在整个试验期间药害均较轻,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减慢,叶片略变小,且无死苗,株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人工除草(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药害逐渐缓解。而常规品种冀棉958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很差,喷施0.25%和0.50%草甘膦溶液的棉花药害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缓慢,叶片变小、枯黄、褐化干枯,并且药害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药害级别和受害指数均高于10-6001,株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人工除草(CK)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药后35 d部分棉花出现整株枯死。
- 黎鸿慧王兆晓赵贵元蔡肖
- 关键词:耐受性药害症状
- 棉花两个14-3-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14-3-3蛋白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调控蛋白,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代谢调控、信号转导以及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棉花纤维均一化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2个14-3-3基因,分别命名为Gh14-3-3i和Gh14-3-3j。Gh14-3-3i开放阅读框全长789 bp,编码262个氨基酸,Gh14-3-3j开放阅读框全长786 bp,编码261个氨基酸,这2个基因均具有高度保守的14-3-3家族蛋白基序,荧光定量PCR表明,Gh14-3-3i和Gh14-3-3j在棉花纤维、根、茎和叶片中均有表达,并且受到高盐、PEG、ABA等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14-3-3蛋白在棉花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甄军波刘迪宋世佳蔡肖刘琳琳迟吉娜
- 关键词:棉花
-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 蔡肖江振兴甄军波刘琳琳张香云迟吉娜
- 关键词:棉花水杨酸低温胁迫抗寒性生理特性
- 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创制高油棉花新资源
- 棉籽油是我国最重要的五大植物食用油来源之一。棉籽油中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不仅是生活食用油,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高油棉花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 刘琳琳盖晶晶石诚蔡肖甄军波李伟明张建宏迟吉娜
- 关键词:棉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RNAI含油量
- 陆地棉JAZ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响应和次生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JAZ蛋白作为E3泛素连接蛋白降解复合体SCFCOI1的靶蛋白,是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组分,扮演着转录调节因子的作用。...
- 蔡肖甄军波刘琳琳张建宏刘存敬唐丽媛张素君张香云迟吉娜
- 关键词:陆地棉JAZ基因家族基因组
- NPR1调控的抗病机制及在棉花中的研究
- 目前已经在不同植物中克隆了NPR1基因,该基因在不同抗病网络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被大量的过表达研究所证实,在抗病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拟南芥和其他不同植物中组成型表达AtNPR1基因,可以增强转基因植株对细菌病原体、丁香假单...
- 刘琳琳蔡肖甄军波张建宏田海燕刘存敬唐丽媛张素君李兴河张香云迟吉娜
- 关键词:水杨酸抗病
- 棉花FL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GhFLA05在棉纤维发育中的功能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背景】伴随着棉纺织工艺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高品质纺织品的追求,提升棉花纤维品质日益重要。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FLAs)在棉纤维起始发育、次生壁合成等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目的】通过对棉花FLA基因家族进行全面鉴定与分析,研究该家族成员的共性特征及特异性表达模式,为FLA在棉纤维发育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棉花全基因组数据,使用HMMER 3.0对棉花FL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通过Pfam、Smart等软件进一步确认。使用ExPASy、TMHMM分析蛋白理化性质及跨膜结构域,应用MEGA、MCScanX、GSDS、MEME、TBtools、Jalview等工具进行进化树构建、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分析和蛋白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等。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陆地棉FLA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GhFLAs在不同纤维品质材料的胚珠及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的表达差异。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验证GhFLA05的功能。【结果】在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41、40、20和21个FLA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显示,棉花FLA蛋白可以分为4个群组。进一步对陆地棉FLA家族蛋白进行分析,41个成员均具有1—2个AGP-like糖基化区域和1—2个类成束蛋白结构域(fasciclin-like domain,FAS),其中,37个含有信号肽(signal peptide,SP),25个含有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 linositol anchored protein,GPI)锚定信号,基因结构和基序组成在各组中相对保守。亚细胞定位显示,GhFLA05_D可能定位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呈聚集状颗粒,GhFLA18_A和GhFLA22在细胞膜/壁、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Group A和Group B中的FLA蛋白主要在纤维中高表达,可能�
- 唐丽媛蔡肖王海涛李兴河张素君刘存敬张建宏
- 关键词:棉花纤维发育基因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