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原
-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四肢远端动脉闭塞为首发症状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二例
- 2009年
- 例1,男性,29岁。以“双手指痛、苍白、变冷,左趾麻、痛半年”入院。人院前半年出现左手指遇冷后疼痛、苍白,以右手明显,并感左趾麻及疼痛无力,以拇趾明显。外院查血常规发现WBC14×10^9/L,嗜酸粒细胞占0.25,给予泼尼松治疗,不规则服药,症状逐渐加重,致左足行走困难。患者既往无哮喘史,无寄生虫感染史,有吸烟史10余年。查体发现双手指冷,右手第2、4指远端紫绀,左趾冷,左足下垂,左拇趾背侧感觉障碍。双手腋动脉、肱动脉搏动正常,右桡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股动脉、胭动脉搏动正常,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血常规检查:WBC21×10^9/L,嗜酸粒细胞占0.48,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心膦脂抗体均阴性,血清IgE、补体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多次粪便检查寄生虫及虫卵阴性;
- 芮红兵林珺芳陈君敏薜原郑玲康日辉叶德富
- 关键词: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首发症状动脉闭塞远端足背动脉搏动抗双链DNA抗体
- 强直性脊柱炎营养状态分析
-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基本营养状态及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3岁。健康对照10名。营养状态以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cm)2,...
- 芮红兵叶德富卓光生陈君敏薜原郑玲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铁蛋白体重指数BMI甘油三脂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超微结构观察
- 目的: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病变肌肉的超微结构。方法:18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均为本院就诊患者,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3岁。入院时均有肢体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及触压痛,4例有...
- 芮红兵叶德富卓光生陈君敏薜原郑玲朱月永康日辉林珺芳
-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微结构
- 文献传递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c的表达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血细胞CD1c的表达情况及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4 7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c的表达及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并评价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SLE活动组病人CD1c+ 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 (P <0 0 5 ) ,CD4 + 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 (P <0 0 1) ,CD3+ 、CD8+ 细胞百分率正常 ,CD2 0 + 细胞数增高 (P <0 0 1)。稳定期病人CD1c+ 细胞百分率正常 ,CD4 + 、CD8+ 、CD2 0 + 细胞百分率均正常。SLE患者CD1c细胞阳性率与患者SLEDAI的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 (r=0 6 8,P <0 0 1) ,与抗dsDNA抗体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r =0 36 ,P <0 0 5 ) ,与抗心磷脂抗体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 (r=0 6 4 ,P <0 0 1) ,与血清C3水平有显著相关性 (r =- 0 35 ,P <0 0 5 )。活动期病人经治疗后CD1c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c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明显相关 ,CD1c可能在SLE脂类抗原及核酸类抗原的递呈及抗双链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 芮红兵康日辉叶德富卓光生陈君敏薜原郑玲朱月永林珺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流式细胞术
-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芮红兵林珺芳薜原卓光生
- 关键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缺乏症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
-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 2002年
- 林珺芳芮红兵叶德富卓光生陈君敏薜原郑玲朱月永康日辉
- 关键词: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_1与细胞因子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与细胞因子的表达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8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c及CD1d的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血清IL-2,IFN-r,IL-4和IL-10以ELISA方法检测。结果SLE活动组病人CD1c+及CD1d+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SLE患者血清IFN-r、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IL-4、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IFN-r、IL-2水平与CD1c、CD1d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无相关性,IL-4水平与CD1c、CD1d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相关(r=0.70与r=0.72,P<0.01),IL-10水平与CD1c、CD1d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相关(r=0.42与r=0.41,P<0.05)。除IL-4水平与C3水平显著相关外(r=-0.61,P<0.01),IFN-r、IL-2、IL-4、IL-10与ANA、C3、C4、CRP、ACA、抗ds-DNA抗体水平及SLEDAI活动性评分均无相关性,与外周血CD4、CD8、CD20、CD3阳性细胞百分率也无相关性。经治疗后CD1c及CD1d的表达明显下降,IFN-r和IL-2水平在治疗后升高,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与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相关,CD1对自身抗原的递呈可能引发了一个Th2型反应。
- 芮红兵郑玲叶德富卓光生陈君敏薜原康日辉林珺芳
- 关键词:红斑狼疮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