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伟

作品数:28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脊柱
  • 10篇截骨
  • 9篇后凸
  • 7篇手术
  • 7篇僵硬
  • 7篇关节
  • 6篇腰椎
  • 6篇矫形
  • 5篇术后
  • 5篇椎体
  • 5篇关节置换
  • 4篇椎体后凸
  • 4篇椎体后凸成形
  • 4篇椎体后凸成形...
  • 4篇膝关节
  • 4篇后路
  • 4篇脊柱侧
  • 4篇矫形治疗
  • 3篇血栓
  • 3篇手术治疗

机构

  • 28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8篇袁伟
  • 26篇马华松
  • 20篇陈志明
  • 19篇王晓平
  • 13篇谭荣
  • 12篇徐启明
  • 11篇陆明
  • 10篇任冬云
  • 9篇赵福江
  • 5篇麻巍
  • 5篇吴继功
  • 4篇汪东
  • 4篇郑蕊
  • 4篇张建党
  • 4篇张敬
  • 3篇王蒙
  • 3篇辛莘
  • 3篇彭军
  • 3篇陈晓明
  • 3篇杨滨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VCR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术前脊柱-骨盆关系变化特点分析与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技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手术后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以获得正确的手术设计方案、明确术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改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人体工程学的特点,以及...
陆明王晓平马华松岳春生陈志明袁伟徐启明赵福江任冬云麻巍赵颂华
全膝关节置换后短期血栓预测:D-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动态监测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然而在临床中究竟如何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每个置换后患者都需常规行下肢血管B超或者其他有创检查,成为一个关注点。目的:探讨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6例,动态监测置换前及置换后1,3,5,7,10 d的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置换后10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根据B超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对比两组患者间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水平。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中共有13例全膝关节置换后复查B超时发现血栓。D-D二聚体指标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置换后1周内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10 d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动态监测膝关节置换患者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至置换后10 d,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
袁伟马华松王晓平陈志明陆明徐启明任冬云
关键词: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假体膝关节置换D-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全脊椎截骨手术治疗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安全性分析
探讨PVCR截骨矫形治疗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间在我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13岁-59岁(平...
王晓平马华松陈志明陆明任冬云袁伟徐启明
关键词:后路截骨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103例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的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脊柱侧凸的类型(本研究中主要有先天性和特发性)、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侧弯矫正率、是否行胸廓成形术、是否有椎管内畸形、融合的节段、椎弓根螺钉的数量以及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这些因素对出血量的影响。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平均出血量(2 311.1±1 123.1)mL(700~6 500 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脊柱侧凸类型、椎弓根螺钉数量、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是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回归方程如下:t=-1 562.8+42.6A+629.0B+78.8C+9.9D,其中T指出血量(mL),A指年龄(岁),B指侧凸类型(特发性=0,先天性=1),C指椎弓根螺钉数量,D指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3,P<0.000 1。结论年龄、脊柱侧凸类型、椎弓根螺钉数量、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是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可以预测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为正相关,采取措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手术的出血量。
赵福江陈志明马华松王晓平袁伟赵浩沙鑫
关键词:出血量
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常规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真的没有必要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常规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 统计自2014年4月30日至2015年4月30日在我科所行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其术后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自2014年4月30日至201...
袁伟王晓平马华松陈志明赵福江徐启明陆明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 200-6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马华松王晓平谭荣陈志明陆明袁伟徐启明任冬云麻巍李龙张敬郑蕊辛莘
关键词:植入物生物力学
膝关节镜术后应用罗哌卡因控制疼痛的临床观察
袁伟
神经根管封闭在腰椎退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腰椎神经根管封闭术在腰椎退变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57例患者采用腰椎神经根管封闭,观察封闭后的疗效及手术后疗效。结果 57例行封闭后43例症状改善,其中3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根管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患者中能起到良好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作用。
袁伟马华松谭荣陈志明任冬云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根外科手术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截骨(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取后路顶椎区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61岁,平均27.5岁。术前后凸Cobb’s角平均116°(85~175)°,侧凸Cobb’s角平均16°(0~40)°。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12(21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89(800~4500)ml,随访时间平均43.5(6~72)个月,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平均43.6°(10~98)°,矫正率为62.4%;术后侧凸Cobb’s角平均5.2°(0~12)°,矫正率为67.5%。16例(42.1%)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13.2%),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9例(23.7%),包括胸腔积液2例,硬膜损伤2例,螺钉拔出3例,伤口表浅感染1例,胃肠道功能障碍1例;中期并发症2例(5.3%),包括内固定棒断裂1例,后凸加重1例。结论 PVCR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其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不可忽视。
陈志明马华松谭荣吴继功王晓平袁伟徐启明赵福江
关键词:脊柱后凸截骨术手术中并发症
PVCR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技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手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以获得对手术技术以及预后转归的指导.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
陆明王晓平马华松岳春生陈志明袁伟徐启明赵福江任冬云麻巍赵颂华
关键词:血容量不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