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源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脊柱
  • 5篇肿瘤
  • 4篇成像
  • 3篇影像
  • 3篇能谱CT
  • 3篇伪影
  • 3篇金属伪影
  • 3篇MAR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脊椎
  • 2篇脊椎肿瘤
  • 2篇骨母细胞
  • 2篇骨母细胞瘤
  • 2篇CT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10篇袁源
  • 10篇袁慧书
  • 5篇郎宁
  • 4篇李杰
  • 2篇张艳
  • 1篇李楠
  • 1篇陈永明
  • 1篇王莹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动脊柱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可动脊柱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可动脊柱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CT、MRI及临床资料。结果:可动脊柱原发性骨肉瘤中位年龄43岁,11例(91.67%)单发;发生于颈椎7例(58.33%),腰椎3例(25%),胸椎2例(16.67%);6例(50%)起源于附件;在CT上,8例(66.67%)呈混合型骨质破坏,1例(8.33%)呈膨胀性骨质破坏,2例(16.67%)呈纯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8.33%)呈象牙椎改变;6例(50%)椎体压缩;10例(83.33%)肿瘤骨形成;2例(16.67%)见针状骨膜反应;11例(91.67%)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晰;CT增强扫描呈2例(40%)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60%)重度不均匀强化。在MRI上,10例(90.91%)有椎旁、椎管内侵犯,纵向侵犯范围均超出2个椎体范围。病变在T1WI序列上2例(18.18%)呈等信号、5例(45.46%)低信号、4例(36.36%)等低混杂信号;在T2WI序列3例(27.27%)呈低信号、2例(18.18%)稍高信号、6例(54.55%)高低混杂信号;MRI增强扫描8例(100%)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可动脊柱原发性骨肉瘤的好发于颈椎,多起源于附件,混合型骨质破坏、特征性瘤骨、T2WI低信号、侵犯椎旁及椎管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袁源李杰郎宁刘剑芳袁慧书
关键词:骨肉瘤脊椎肿瘤磁共振成像
MAR技术去除椎弓根钉伪影适宜keV重组参数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MAR)去除脊柱椎弓根钉伪影的适宜keV范围。方法对41例脊柱椎弓根钉术后的患者行能谱CT检查,获取的扫描数据以每隔10 keV重组出70~140 keV共8组MAR图像。比较不同keV条件下椎弓根钉后方、侧方软组织和椎管内的CT值及其标准差(SD)、伪影指数(AI),同时对骨结构、椎管内和椎旁软组织显影进行主观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140 keV共8组MAR图像中,随着keV的递增,椎弓根钉后方、侧方软组织的CT值递增,椎管内的CT值递减;椎弓根钉后方、侧方软组织和椎管内的SD值、AI值均递减。用R软件绘制出CT值、SD值、AI值随keV变化的曲线,最大选择检验法得到的所有曲线拐点均位于100 keV水平,即在70~100 keV曲线变化陡峭,在110~140 keV曲线趋于平缓。主观评价中,骨结构、椎管和椎旁软组织显影的得分随着keV的递增而增加,在110~140 keV主观平均得分>3分。结论MAR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脊柱椎弓根钉伪影,并且110~140 keV是较适宜的keV范围。
李杰李楠袁源袁慧书
关键词:能谱CT金属伪影
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轮转的30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参与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模式和传统查房模式。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考核评分评价查房效果。结果试验组调查问卷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喜欢本教学模式:(4.50±0.22)分比(3.86±0.21)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4.55±0.26)分比(3.44±0.30)分;提供知识掌握水平(4.07±0.14)分比(3.89±0.16)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4.51±0.23)分比(3.78±0.23)分;提高诊断水平:(4.53±0.21)分比(3.70±0.2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小测试成绩、出科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测试:(86.35±2.91)分比(81.72±2.21)分,P<0.01;出科考试:(92.32±2.79)分比(87.91±2.46)分,P<0.01]。结论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有助于拓宽和巩固住院医师专业知识,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诊断能力。
袁源袁慧书王莹郎宁
关键词:教学查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
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用于减低单髋关节置换物伪影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评价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减低单侧髋关节置换物伪影的效果。方法对33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能谱CT检查,获取扫描数据后重建70~140 keV(间隔10 keV)MAR和非MAR图像,计算图像伪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并进行主观评分。选取AI较低和主观评分较高的非MAR单能量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能级MAR图像和伪影较少非MAR图像的AI和SNR差异。结果非MAR图像110 keV条件下伪影较少。70~140 keV水平MAR图像关节前方、外侧肌肉组织和膀胱处AI值均低于110 keV非MAR图像(P均<0.05),110~140 keV水平MAR图像后方肌肉组织和100~140 keV水平MAR图像髋臼处的AI值均低于110 keV非MAR图像(P均<0.05)。110~140 keV水平MAR图像外侧方肌肉组织SNR高于110 keV非MAR图像(P均<0.05)。高keV水平MAR图像不同区域AI值较70 keV及80 keV减低(P均<0.05)。高于80 keV水平时,MAR图像主观评分均≥3分。结论MAR技术可有效减少单髋关节置换物伪影,提高解剖结构清晰度。
李杰袁源王春杰袁慧书
关键词:金属伪影能谱成像
CT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CT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脊柱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行能谱CT扫描,包括非恶性组18例,其中良性和中间型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分别为12例和6例;恶性组20例。获得单能量图像,生成CT能谱曲线,计算40~140keV不同能级水平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同时获得病变在混合能量图像的静脉期CT值。对所得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80keV非恶性组CT值分别为(197.97±95.69)HU、(141.30±63.66)HU、(105.78±44.04)HU、(84.21±32.65)HU、(68.92±26.16)HU,恶性组CT值分别为(321.86±97.97)HU、(225.46±72.42)HU、(159.98±50.03)HU、(120.53±41.69)HU、(96.59±37.86)HU。40~80keV条件下,非恶性组与恶性组相同能级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0~140keV条件下,非恶性组与恶性组相同能级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为1.58±0.89,低于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2.76±0.83;t=-3.48,P=0.002)。非恶性组与恶性组混合能量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250)。结论 CT能谱曲线对鉴别恶性与非恶性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一定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袁源张艳郎宁袁慧书
关键词:脊柱肿瘤
MAR技术去除脊柱金属物伪影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评价能谱CT在不同keV条件下,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去除脊柱金属物伪影的效果。方法对53例脊柱术后的患者行能谱CT检查,获取的扫描数据,以每隔10 keV重组出70~140 keV共8组MAR和非MAR图像。比较相同keV条件下MAR组和非MAR组图像在椎弓根钉后方、侧方软组织和椎管内的伪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同时对椎旁软组织、椎管显影和骨结构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keV的递增,MAR组和非MAR组图像在椎弓根钉后方、侧方软组织和椎管内的AI均递减;在椎弓根钉后方、侧方软组织的SNR均递增,椎管内SNR呈递减趋势。相同keV条件下,所有能级水平的椎弓根钉后方、侧方软组织的AI在MAR组图像均明显低于非MAR组(P<0.01)。椎管内的AI在70~110 keV相同keV条件下,MAR组低于非MAR组(P<0.05),在120~140 keV条件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keV条件下,椎弓根钉后方软组织SNR在MAR组高于非MAR组(P<0.01);椎弓根钉侧方软组织的SNR在130、140 keV条件下MAR组高于非MAR组(P<0.05),在70~120 keV条件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SNR在140 keV条件下MAR组高于非MAR组(P<0.05),70~130 keV条件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中,MAR组图像得分高于非MAR组,并且MAR组在≥110 keV时椎旁软组织、椎管显影和骨结构清晰度的平均得分均≥3分,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结论MAR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同keV条件下脊柱金属物伪影,并且在≥110 keV水平适合临床诊断。
李杰袁源陈永明袁慧书
关键词:能谱CT金属伪影
脊柱良性和侵袭性骨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影像学征象及术后复发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脊柱良性和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良性(BO)和18例侵袭性脊柱骨母细胞瘤(AO)的临床、影像学、手术及随访资料,其中35例均行CT检查(13例行增强扫描...
袁源郎宁袁慧书
关键词:脊柱肿瘤影像学征象复发
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治疗证实的29例脊柱转移瘤和18例脊柱感染性病变的能谱CT增强静脉期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单能量图像,生成病变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CT能谱曲线,计算40~140 keV不同能级水平(每10 keV)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同时在传统混合能量图像的同一ROI测量CT值,对所得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其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8岁和64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1,P=0.4)。40~100 keV各能级下脊柱转移瘤的CT值分别为281.79(143.67,446.19)HU、199.68(100.04,321.49)HU、151.54(81.47,243.49)HU、(122.64±27.72)HU、(99.90±23.88)HU、(85.82±21.61)HU、(75.94±20.27)HU,脊柱感染性疾病的CT值分别为185.29(164.19,277.03)HU、138.44(124.98,238.56)HU、105.46(92.94,169.53)HU、(93.77±15.55)HU、(79.15±12.84)HU、(68.99±11.75)HU、(62.22±11.71)HU。脊柱转移瘤在同一能级的CT值显著高于脊柱感染性病变(P均<0.05),110~140 keV能量水平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能量图像测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转移瘤的能谱曲线斜率为2.43±0.58,高于脊柱感染性疾病的能谱曲线斜率1.50±0.40(P<0.001)。当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阈值取1.72、40 keV CT值取248.80 HU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892,灵敏度分别为88.0%、80.0%,特异度分别为76.9%、92.3%。结论:CT能谱曲线能够对鉴别脊柱转移瘤及感染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半定量信息,可以作为传统CT影像学的补充。
袁源郎宁袁慧书
关键词:脊椎肿瘤细菌感染
脊柱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和MRI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脊柱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的CT和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FD患者的CT和MRI资料,其中19例均行CT检查(5例行增强扫描),11例行MR检查(6例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在椎骨的位置、骨质破坏类型、病变边界、内部密度或信号、病变强化方式,及有无压缩骨折和脊柱畸形.结果 单发病变9例,脊柱多发病变10例.19例FD患者共有49个病灶,其中位于颈椎13个、胸椎23个、腰椎11个、骶骨2个.33个病灶椎体及附件均累及.CT扫描26个病灶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23个病灶基质内见斑片状磨玻璃样改变.44个病灶边界清晰,其中41个病灶周围有完整或部分硬化边包绕.32个呈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28个病灶内部有残留骨嵴.19个出现椎体高度不同程度的减低.5例合并脊柱畸形.行CT增强扫描的5例患者共16个病灶,4个均匀明显强化,12个明显不均匀强化.行MR扫描的11例24个病灶中,14个病灶在T1WI上为等或低信号,10个为混杂信号.在T2WI上,6个为低信号,4个为高信号,14个为混杂信号.14个病灶周围可见薄层T1WI或T2WI低信号环包绕.行MR增强扫描的6例患者共15个病灶,7个均匀明显强化,8个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脊柱FD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磨玻璃样改变、周围硬化边以及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等特点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袁源张艳袁慧书
关键词:脊柱疾病磁共振成像
脊柱良性与侵袭骨母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比较脊柱良性和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5年11月间所有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7例良性(BO)和18例侵袭性脊柱骨母细胞瘤(AO)的临床、影像资料.其中34例行CT检查(17例BO,17例AO),26例行MRI检查(11例BO,15例AO);随访时间6-96个月,计算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长径、病程及血碱性磷酸酶等连续变量的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及非参数检验(非正态资料),累及邻骨、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内有无钙化等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O组和AO组患者年龄分别为(19.76±10.33)、(29.82±14.69)岁,病程分别为15 (6,96)、6(1,60)个月,肿瘤长径分别为(2.08±0.64)、(4.01±1.46)c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BO、9例AO具有神经受损症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O组,3例病变累及邻骨,所有患者病灶内有钙化或骨化、骨皮质完整、病变周围有斑片状骨质硬化,11例病变周围有骨髓水肿及邻近软组织水肿,2例CT或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在AO组,11例病变累及邻骨,12例病变内有钙化或骨化,所有患者骨皮质不完整,11例病变周围具有斑片状骨质硬化,10例病变周围有斑片状骨髓水肿及邻近软组织水肿,10例病灶明显强化,两组上述症状及影像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病变部位、术前碱性磷酸酶、骨质破坏类型及病变内部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组术后复发率为6.67%,AO组为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病程、神经受损症状等临床资料有助于鉴别BO和AO.与BO相比,AO病灶更大、骨皮质多不完整,病灶内部钙化或骨化、周围骨质硬化、骨髓水肿征象相对较少;AO组
袁源邢晓颖袁慧书
关键词:脊柱骨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