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瑞金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及免疫增强剂治疗胃癌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及免疫增强剂在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5-1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肿瘤科门诊收治入院的68例胃镜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化疗,观察组行胃镜下局注抗肿瘤药物及免疫增强剂,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监测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7%vs 35.3%,17.6%vs 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及免疫增强剂疗效较全身化疗更加理想,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解瑞金严冬梅
- 关键词:胃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免疫增强剂胃癌
- 食管癌微创手术方式对患者近期手术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食管癌微创手术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在食管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潘芬张康解瑞金张光海姜美玲
- 关键词:食管癌微创手术手术质量
- Fe-NTA诱导的氧应激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及线粒体膜电位影响人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的凋亡
- 2016年
- 目的研究Fe-NTA诱导的氧应激对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和人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明确其机制与Bcl-2家族蛋白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人肝星状细胞株及人肝细胞株张氏肝,取不同浓度的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处理产生氧应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测定Fe-NTA作用后两种细胞的凋亡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 3活性的改变;用阳离子荧光染料JC-1染色,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用RT-PCR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和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情况;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铁负载产生氧应激后,两种细胞中SOD水平均下降,MDA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e-NTa诱导的氧应激不能使HSC发生凋亡,亦未能使HSC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反而使细胞内Caspase 3活性逐渐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ax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e-NTa诱导的氧应激使肝细胞发生凋亡增多,肝细胞内Caspase 3活性逐渐升高,同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Fe-NTA诱导的氧应激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及线粒体膜电位影响人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的凋亡,通过上调Bcl-2表达及下调Bax表达、维持线粒体膜电位不致崩溃、降低Caspase 3活性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凋亡,而对人肝细胞起到相反的作用,诱导肝细胞凋亡.
- 刘梅李树杰李阳解瑞金汲书生
- 关键词:氧应激肝星状细胞凋亡
- 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Livinα和Livinβ mRNA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两组之间表达水平差异。将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与表达水平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和检验,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胃癌患者中,Livin表达阳性率52.5%,且Livinα和Livinβ两种异构体均见表达。20例正常胃组织中均未见Livin mRNA表达,阳性率0%(P<0.05)。Livin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示Livin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之间呈正相关,但Liv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胃癌的生长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vin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的表达,可能作为胃癌免疫及基因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 张健王雪松李洪运董向解瑞金
- 关键词:胃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 临床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讨论临床上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主要种类,提出相应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发展。方法:有目的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303例,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别,分析其多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应建议。结果:在303例中,因为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98例,约占32.34%;因中药制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例数为85例,约占28.05%;其他药物比例均小于10%,排名依次为心脑血管类药物(9.91%)、解热镇痛类(8.25%)、神经系统类(6.27%)、抗肿瘤类(4.95%)、血液系统类药物(3.63%)。结论:临床上引发药品的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是抗感染类药物和中药制剂,这两种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也更加大。分析其不良反应多发性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所以,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药物,加强对质量标准的控制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措施。
- 严冬梅解瑞金
- 关键词:临床用药
- 鱼刺穿透胃壁继发肝脓肿1例
- 2022年
- 在消化道异物的病例报道中,最常见的依次为鱼刺(33%)、牙签(27.3%)、鸡骨(12.5%)和针(9.1%)[1]。误食鱼刺虽较常见,但由鱼刺引起的消化道穿孔相对罕见。本文对1例误食鱼刺穿透胃壁引起肝脓肿病例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患者男性,59岁,以“右上腹阵发性疼痛1周”于2021⁃10⁃19至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为明确诊断收住入院。腹痛于深呼吸时加重,伴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感,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管疾病病史。
- 岳娜王韶轩解瑞金付敬伟闫小凡杨文娟
- 关键词:鱼刺胃壁肝脓肿腹腔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