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间质瘤中原癌基因c-kit突变及其蛋白表达被引量:2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c kit基因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 (GIST)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PCR SSCP)方法 ,检测 82例GIST中c kit蛋白的表达及c kit基因exon 11突变的情况。结果 全组c kit蛋白的阳性率为 97.6 % (80 / 82 ) ,c kit基因突变率为 4 1.5 % (34/ 82 )。良性GISTc kit蛋白表达率为 95 .0 %(19/ 2 0 ) ,c kit基因突变为阴性 ;恶性GISTc kit蛋白表达率为 98.4 % (6 1/ 6 2 ) ,c kit基因突变率为5 4 .8% (34/ 6 2 )。与基因突变阴性病例相比 ,突变阳性组的GIST容易出现邻近组织的侵袭、转移或者复发。结论 c kit蛋白是GIST的重要诊断指标 ;c kit基因突变在GIST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 马大烈刘晓红蔡在龙谢强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蛋白表达C-KIT基因基因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 :对 1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18例肿瘤良性 3例 ,恶性 15例 ,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 ,1例肿瘤细胞外基质内可见丝团样纤维。免疫表型特征为 :C kit 18例 (10 0 % )胞质强阳性表达 ;CD347例 (38 9% )阳性 ;S 10 0蛋白 9例 (5 0 % )呈局灶性或散在阳性 ,其中包括 2例良性 ,7例恶性 ;SMA仅 1例阳性。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发生率较高 ,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为主。C kit因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成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可靠标记物 ,但不能作为良恶性判断指标 ,CD34阳性表达率低 ;神经化生率较高 ,平滑肌方向分化率低。
- 刘晓红马大烈谢强吴丽莉
- 关键词: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C-KITCD34
- 原发性网膜、肠系膜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2年
- 为探讨网膜、肠系膜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对 8例网膜、肠系膜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而且所有肿瘤均获得随访资料。结果表明 ,肿瘤为单发结节 ,体积大 ,组织学上主要由具有嗜酸性胞浆及核两端存在细胞浆空泡的梭形细胞构成 ,部分肿瘤可见上皮样细胞等平滑肌分化证据。免疫表型特征为 :8例 (10 0 % )肿瘤C kit均为阳性 ,7例 (87 5 % )CD34阳性 ,6例 (75 % )SMA呈局灶性或散在阳性。 2例恶性间质瘤P5 3、PCNA表达阳性 ,良性病例中 1例PCNA低水平表达。结果提示 ,网膜、肠系膜间质瘤有其独立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C kit、CD34标记物对网膜、肠系膜间质瘤具有重要意义。
- 刘晓红马大烈白辰光吴丽莉谢强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C-KITCD34
- 食管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9
- 2002年
- 马大烈刘晓红白辰光吴丽莉谢强
- 关键词:食管间质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GIST
- 胃肠道间质瘤中C-kit原癌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 2005年
- 目的:构建含突变C-kit基因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胎脑组织克隆野生型C-kit基因蛋白编码区cDNA。根据胃肠道间质瘤中检测出的Ckit基因突变序列,体外突变野生型CkitcDNA得到突变型CkitcDNA,与pcDNA3重组成真核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法稳定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umanembryonickidneycell,HEK)293细胞系,G418加压筛选出阳性克隆;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KIT蛋白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HEK细胞后细胞周期改变,并观察稳定转染突变型重组质粒人胚肾细胞在裸鼠内的成瘤性。分别设转染pcDNA3空白质粒和野生型的CkitcDNA真核表达质粒的HEK细胞做为对照。结果:构建了突变型C-kitcDNA与pcDNA3的真核表达质粒;功能检测分析表明: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MTT比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强;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处于增殖期细胞(S+G2-M)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内结果显示转染突变型C-kit基因的HEK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结论:C-kit原癌基因突变体可促使人类细胞生长加快,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并可以使更多的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并可使人胚胎肾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提示C-kit基因突变有可?
- 谢强刘晓红白辰光冯菲马大烈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突变
- 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体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研究突变型c-kit基因对细胞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从而揭示突变型c-kit基因对人体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 方法:将构建于pcDNA3的突变型c-kit cDNA和野生型c-kit cDNA重组质粒及空白pcDNA3质粒(空白对照)通过脂质体法稳定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 onic kidney cell.HEK)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观测转染细胞的生长曲线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活性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kit基因突变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与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相比,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增生活性明显增强,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处于增生期细胞(S+G2-M) 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处于增生期的细胞比例依次为:48.34%(实验组)、48.2496(阳性对照组)、42.03%(阴性对照组)、42.16%(空白对照组). 结论:c-kit基因突变可使人类细胞的增生活性明显增强, 并可以使更多的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生期,提示c-kit基因突变有可能是引起GIST的恶性转化的关键机制之一.
- 刘晓红谢强冯菲白辰光马大烈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体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