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慧妍
-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英瑞气候变化适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广东省正常体重的中学生体重认知偏移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广东省正常体重中学生体重认知偏移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利用广东省2004年与2007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资料,从中选择12—18岁体重正常的1272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整了年龄、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精神状态、抑郁症状等的影响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正常中学生体重认知偏移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在调查的12729名中学生中,男性6096名,女性6633名。过去12个月内,广东省正常体重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3.58%(1729/12729),女性(16.15%,1071/6633)高于男性(10.79%,658/6096)(X^2=77.71,P=0.00)。调查对象中只有44.93%(5719/12729)能正确认知自己的体重,体重认知偏移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其中43.52%(5540/12729)高估了自己的体重,11.43%(1455/12729)低估了自己的体重。女生体重认知偏移率(65.58%,4350/6633)明显高于男生(43.39%,2645/6096)(X^2=993.91,P=0.00)。在调整了年龄、城乡分布、母亲文化程度、精神状况、抑郁症状等的影响后,高估自己体重者发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体重正确认知者的1.43倍(OR=1.43,95%CI:1.27~1.61)。结论广东省中学生体重认知偏移发生率高,体重认知偏移与自杀意念有关,高估体重者更容易发生自杀意念。
- 产青华谢慧妍张永慧马文军聂少萍许燕君徐浩峰宋秀玲许晓君
- 关键词:青少年体重自杀企图
- 广东省肇庆市在校青少年手机成瘾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的Nomogram模型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广东省肇庆市在校青少年手机成瘾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为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0学年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修订版(HPLP-ⅡR)调查广东省某市1所大专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所普通高中3124名14~24周岁学生,计算青少年手机成瘾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校正OR值。采用列线图模型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可视化。Nomogram模型的构建采用R软件(4.0.4),其余分析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结果3124名青少年MPATS量表总分为(38.14±10.51),手机成瘾者567人(18.1%)。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在健康生活促进生活方式总得分和营养行为、健康责任、压力管理、人际关系、精神成长五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正常组,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3.55,95%CI:1.37~2.34)。Nomogram模型显示手机成瘾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手机成瘾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负面影响。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该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这将有利于改善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 谢慧妍杨菲韩逸轩徐娜
- 关键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 高职高专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反思被引量:1
- 2014年
- 我校是广东省内开展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唯一高职类院校.5年多来,改革创新,积极开展新专业的建设工作,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摸索出一条适合我省高职高专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的道路.通过构建适宜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园实训仿真基地等措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
- 谢慧妍张少华潘瑞华刘燕刘建东
- 广州、长沙、昆明气温对非意外死亡的短期效应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广州、长沙、昆明气温与居民死亡的关系,评估气温相关的非意外死亡风险,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广州、长沙、昆明逐日的气象和居民死亡数据,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以病例交叉设计控制时间长期趋势,分析在不同滞后情况(0 ~2、0~18、0~27 d)下气温与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关系.结果 2006-2009年间广州、长沙、昆明的非意外死亡人数均表现明显的周期性,即冬季日死亡人数最高,春、秋两季的日死亡人数相对较低,夏季有个别高温日出现死亡例数升高.各城市的气温与日死亡数的关系呈“L”型(广州、昆明)或“U”型(长沙),广州、长沙、昆明日均气温分别高于28.2℃、24.5℃、23.2℃时,每升高1℃,在滞后0~2d的条件下,居民非意外死亡的RR值分别上升4.56% (95% CI:2.74% ~6.63%)、5.66% (95% CI:0.22% ~ 12.65%)、-3.94%(95% CI:-32.77% ~ 39.01%);而当日均气温分别低于24.8 ℃、20.0℃、17.3℃时,每下降1℃,居民非意外死亡的RR值均升高(广州滞后0~18d时,RR =3.28%,95% CI:2.41% ~4.10%;长沙滞后0~2d时,RR=1.35%,95% CI:0.31% ~1.77%;昆明滞后0~27 d时,RR=2.42%,95% CI:1.08% ~ 3.27%).高温对人群死亡的影响表现为急性的短期效应,而冷效应比热效应持续的时间长.结论 广州、长沙、昆明高温和低温均引起居民死亡风险升高;低温产生的效应相对延迟,但持续的时间较长.
- 谢慧妍马文军张永慧刘涛林华亮肖建鹏罗圆许燕君许晓君
- 关键词:温度气候变化
- 广东省居民应对热浪的适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对热浪的适应行为现状,并进一步了解适应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于2010年9—11月抽取了5个城市中10个县区街道/乡镇的家庭为调查样本户,对每个住户采用KISH表法确定1名15~69岁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热浪相关知识、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对热浪的适应行为和个人世界观。采用协方差分析对热浪的适应水平的相关因素及热浪相关知识与世界观之间对适应水平的交互作用。结果共调查2 183名居民,平均年龄为(39.31±14.16)岁,其中男性1 165人(53.37%),城市居民1 064人(48.74%)。居民对热浪的知晓率为38.62%(843/2 183),居民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平均得分为4.22分(满分7分)。高温热浪期间,98.05%(2 140/2 183)的居民采取了至少1项适应行为,最常采用的适应行为是多喝水(占87.04%,1 900/2 183),最少用的适应行为是去有空调的公共场所(30.40%,663/2 183),平均适应行为得分为(4.80±2.39)(满分10分),该得分在中年者、文化水平较高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服务人员以及世界观为平等主义者中较高(P<0.01或P<0.05)。另外,热浪相关知识与适应水平呈正相关(P<0.01),热浪相关知识与世界观之间对适应水平具有交互作用(P<0.01)。结论广东省居民对热浪适应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业、世界观和热浪相关知识,并且热浪相关知识与适应水平之间的关联程度受个人世界观的影响。
- 何志辉刘涛许燕君宋秀玲严青华谢慧妍周少恩马文军
- 关键词:知识世界观
- 广东省城乡居民1982—2002年膳食结构和模式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描述广东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 1982年采用典型抽样和多级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全省13个市县的居民进行调查,1992年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省7个市、县的居民为调查对象,2002年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省13个区、县的居民为调查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询问法调查居民所有摄入的食物,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 1982、1992、2002年的调查人数分别为12 347、3 239、7 708人。与1982年相比,2002年居民水果、畜禽肉、奶制品与豆制品消费量分别增加了26.7、113.5、12.8、22.6 g;粮谷类食物的总摄入量下降28.0%。蛋白质摄入量从59.0 g上升到86.1 g,脂肪摄入量从49.6 g上升到83.9 g,脂肪供能比从19.1%上升达到31.0%,其中城市居民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占比例有所上升,达53.1%,脂肪提供的能量达到33.0%。钙、视黄醇、硫胺素及核黄素的每日摄入量占RNIs的比例较低,分别为61.6%、82.7%、69.2%、68.8%,其余均超过100.0%。结论 20年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有了较大改善,能量与大部分营养素已经满足需要。但还需进一步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推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工作,解决钙和维生素缺乏和营养过剩的问题。
- 张永慧马文军谢慧妍许燕君徐浩锋聂少萍夏亮
- 关键词:营养调查膳食调查流行病学
- 热浪期间居民自发性适应行为与中暑的关系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解广东省居民高温热浪期间的适应行为现状,并进一步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联,于2010年9—11月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 183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热浪的风险认知、高温热浪期间的自发性适应行为和过去1年是否发生过中暑。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联,并控制混杂因素。结果显示,2 183名研究对象平均(39.31±14.16)岁,其中男性1 165人,城市居民1 064人,从事农林牧渔业者507人,过去1年有中暑经历者149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低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的中暑发生率较高(P<0.05);热浪期间98.03%的调查对象至少采取1项适应行为防止中暑;中暑发生的保护因素在总样本和<50岁者中为少出门、使用空调和穿浅色衣服;在男性中为少出门、使用空调、穿浅色衣服和减少活动;在女性中为穿浅色衣服;在农林牧渔业者中为减少活动、穿浅色衣服和使用防护品或太阳伞;在城市居民中为多饮水和穿浅色衣服;在农村居民中为减少活动和穿浅色衣服;发生中暑的风险随着居民采用适应行为数量增加而降低(P<0.05)。提示绝大多数居民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了自发性适应行为,不同特征人群适应行为不同,并且采用的适应行为越多发生中暑的风险越低。
- 杨小芬刘涛马文军张永慧严青华许燕君谢慧妍林华亮罗圆肖建鹏曾韦霖许晓君
- 关键词:气候变化高温热浪中暑
- 广东省某市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后广东省某市青少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修订版(HPLP-ⅡR)对广东省某市1所大专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所普通高中31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疫情前(2019年12月6—20日)1601名学生及疫情期间(2020年3月20—28日)的另外1523名学生进行1∶1最邻近匹配,对匹配前后两组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进行比较。结果疫情期间青少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较疫情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5)。各维度得分方面,营养、健康责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维度得分均低于疫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3.19、3.44、2.95、5.93,P<0.05)。按照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在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行为上得分较疫情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2.94,P<0.05)。疫情期间大专生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压力管理维度得分均较疫情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2.39,P<0.05);中专组疫情期间的健康责任维度得分比疫情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高中组疫情期间体育运动和人际关系得分较疫情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14,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给青少年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带来负面影响。隔离封锁地区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大专女生、低经济水平、非独生子女等重点人群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关怀。
- 谢慧妍夏亮廖雅芬罗月妙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青少年
-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后青少年手机成瘾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调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后青少年手机成瘾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2月6—20日和2020年3月20—28日对广东省某市1所大专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所普通高中的31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疫情前后手机成瘾的变化情况,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青少年手机成瘾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疫情前后各匹配了1236名学生。疫情期间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得分为(39.28±10.03),较疫情前(37.03±10.45)升高(P<0.01),不同性别、生源地及非独生子女、中专生、每月生活费<1000元的青少年MPATS量表得分较疫情前高(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生源(OR=1.45)、中专生(OR=2.06)、经常熬夜手机上网(OR=2.36)、上网时间总是比预计长(OR=2.08)、每月手机上网花费更多(OR=1.47、1.44、2.25)增加青少年手机成瘾风险,每日手机上网累计时长更短(OR=0.66、0.70)降低青少年手机成瘾风险。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青少年手机成瘾风险列线图模型,模型AUC=0.72。结论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青少年手机成瘾得分、比例增加,生源地、教育程度、熬夜手机上网、上网时长、每月手机上网花费、每日手机上网累计时长是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手机过度使用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 谢慧妍夏亮廖雅芬徐娜肖婷婷韩逸轩
- 关键词:影响因素列线图
- 广东省男性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城乡不公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了解广东省男性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城乡不公平性,为促进健康公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2007年广东省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资料,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分类作为区分调查对象阶层的客观变量,以吸烟、饮酒、不吃早餐、体力活动不足、血压测量、血糖检测和体重测量作为评价健康相关行为公平性的指标,采用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C)研究广东省男性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公平性,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城乡不公平性的因素.结果 广东省男性居民健康筛查行为:血压检测(C=0.106,P=0.000)、血糖检测(C=0.114,P=0.000)和体重检测(C=0.107,P=0.000)向经济发达的城市集中 健康危险行为中的吸烟(C=-0.075,P=0.000)和饮酒行为(C=-0.023,P=0.002)向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集中,而体力活动不足向经济发达的城市集中(C=0.044,P=0.000).各项健康相关行为中,血糖检测行为的公平性最差.总体上,健康筛查行为偏离公平的程度均比健康危险行为大,即广东省男性居民健康筛查行为的不公平程度比健康危险行为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种不公平性可解释为男性居民社会经济状况(地区间文化程度、职业和平均月收入)的差异.结论 应从政策上改善决定城乡居民健康不公平的社会决定因素,加强对弱势人群的健康促进,改善城乡健康相关行为的不公平性.
- 谢慧妍张永慧马文军许燕君许晓君蔡秋茂宋秀玲徐浩锋聂少萍
- 关键词:健康相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