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静

作品数:6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聚落
  • 2篇峰丛
  • 2篇峰丛洼地
  • 1篇山地
  • 1篇生态健康
  • 1篇石漠化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土地利用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乡村聚落
  • 1篇喀斯特石漠化
  • 1篇建设用地
  • 1篇耕地
  • 1篇坝地
  • 1篇保护区
  • 1篇村落

机构

  • 6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贵州师范学院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谢静
  • 6篇李阳兵
  • 4篇罗光杰
  • 2篇白晓永
  • 2篇徐倩
  • 1篇邵景安
  • 1篇王世杰
  • 1篇王发艳
  • 1篇丹文丽
  • 1篇王永艳
  • 1篇李卫海
  • 1篇周志明
  • 1篇杨广斌
  • 1篇李睿康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景观尺度的城市生态健康时空过程——贵阳市案例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基于景观尺度的贵阳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1991年TM影像和2006年CBERS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空间单元网格(1km×1km)作为评价单元,在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与贵阳市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相关的宏观生态指标,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出各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了对区域生态健康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健康趋好的区域占17.91%,生态健康相对无变化的区域占67.72%,生态环境健康趋差的区域占14.37%.研究区建设用地比例的较大增加直接导致景观生态健康的降低.
李卫海李阳兵邵景安谢静丹文丽
关键词:生态健康
典型峰丛洼地耕地、聚落及其与喀斯特石漠化的相互关系——案例研究被引量:38
2014年
喀斯特石漠化,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和引起国家层面重视,但当前研究并没揭示岩溶山地土地为什么会发生石漠化这一现象的本质,没有阐明岩溶山地农户为什么要进行不合理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研究从理论上解释岩溶山地农户为什么要进行不合理活动这个问题,以从本质上揭示石漠化发生的机理。为此,在贵州选择了6个典型峰丛洼地,采用2010年的10 m分辨率ALOS影像作为数据源,比较了6种不同的峰丛洼地组合地形中的耕地资源分布、聚落特征和石漠化发育情况。结果表明,6个研究点耕地和聚落数量、分布和石漠化的面积和分布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相互关系可阐明土地承载力较低情形、土地承载力中等情形和土地承载力较高情形石漠化发生的过程;发现严重的石漠化只能出现在土地承载力低、人口压力大的区域,并据此进一步总结了峰丛洼地区石漠化形成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峰丛洼地区土地承载力和人口压力是否协调决定了峰丛洼地区的生态质量状况,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石漠化的发生机理和指导石漠化的治理。
李阳兵罗光杰白晓永王永艳王世杰谢静杨广斌
关键词:峰丛洼地聚落耕地石漠化
贵州典型峰丛洼地区域近50年村落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被引量:22
2018年
揭示当前多种因素驱动下聚落演变模式与功能转型的地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时间序列的高清影像数据,研究典型峰丛洼地区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近50年来,尤其最近10年乡村聚落在多重背景下的演变模式、内在机制,及其地域差异。结果发现:(1)研究区聚落分布分部主要受耕地、地形和道路的影响,聚落面积增长热点和聚落斑块增长热点的耦合关系存在区域差异;(2)聚落格局演变存在集聚与均匀分布两种趋势;(3)研究区聚落特征和演变的阶段性地域差异十分明显;(4)喀斯特山区聚落的规模变化、演变阶段和演变模式既存在一些共同性的特征,又有各自的差异性;(5)外部因素和聚落农户的自我调适是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李阳兵李睿康罗光杰谢静徐倩
关键词:峰丛洼地乡村聚落
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选择贵州省的85个城镇为研究区,运用1973年1∶5万地形图,1986、1995、2000和2007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取城镇扩展动态度指数、城镇扩展贡献率指数和城镇扩展强度指数3个指标,构建城镇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1973—2007年4个时期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特征和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1973—2007年,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呈持续增长态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17550.8915hm2,其中2000—2007年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面积最大,动态度、贡献率和强度指数均最大;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1973—1986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贵阳市,1986—1995年,地级城市所在城镇扩展面积和强度快速提高,1995—2000年,交通沿线城镇扩展速度加快,2000—2007年,贵州省城镇扩展强度和综合扩展程度不仅在贵阳市和地级城市较快,而且在区位和自然条件良好的县级城镇也迅速提高。
周志明李阳兵罗光杰谢静
关键词:建设用地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被引量:7
2019年
探讨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对认识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63年到2015年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地形图数据,研究了茂兰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聚落集中分布在4个实验区,从1963年到2015年,实验区聚落一直呈增加趋势,2005年是聚落集聚程度经历了减弱再到增加过程的拐点;(2)在聚落规模增加的同时,聚落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生态旅游型聚落;(3)保护区峰丛洼地中聚落面积与耕地面积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保护区聚落密度低、聚耕比小是保护区植被得以较完整保存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查清茂兰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状况、为连片峰丛洼地区的人-地关系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李阳兵罗光杰罗光杰徐倩
关键词:聚落
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被引量:27
2014年
探讨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的景观变迁与优化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典型的蒲场、洋川山地-坝地系统为例,从一个地貌单元对以万亩大坝为中心的山地-坝地土地系统1960年代到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格局演变进行系统的研究。把研究区划分成中央坝地、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3个部分,结合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基于移动窗口法计算了景观格局指标。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景观多样性高于坝地,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以坝地最高;平坝耕地从1963年所占比例90.81%下降到2010年的79.94%,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林地减少,灌木林增加,坡耕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耕地有向经济效益更高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趋势。坝子在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逐渐被改变,形成新的斑块-廊道-基质格局。研究区中部坝地、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的土地利用变化表明,坝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可对坝中丘陵及坝周山地产生影响,坝子与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土地利用存在耦合变化。进一步应加强研究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使坝地、坝周山地和坝中丘陵的土地利用协同演化。研究结果对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土地优化利用有参考价值。
李阳兵姚原温谢静王发艳白晓永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