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卫明

作品数:2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7篇内固定
  • 4篇整复
  • 4篇面部
  • 4篇坚固内固定
  • 3篇手术
  • 3篇细胞
  • 3篇下颌
  • 3篇角质
  • 3篇角质形成
  • 3篇复合骨
  • 3篇复合骨折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整复术
  • 2篇人角质形成细...
  • 2篇神经缺损
  • 2篇手术整复
  • 2篇缺损
  • 2篇组胺

机构

  • 1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华亭县第一人...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谭卫明
  • 13篇杨壮群
  • 11篇侯成群
  • 6篇屠军波
  • 5篇白岫峰
  • 4篇胡永寿
  • 4篇郑信民
  • 3篇胡永升
  • 3篇虎小毅
  • 3篇冉立伟
  • 3篇谭升顺
  • 3篇杨小平
  • 3篇周洪
  • 3篇常晓峰
  • 2篇朱进才
  • 2篇王万卷
  • 1篇朱进财
  • 1篇鲁云
  • 1篇任战平
  • 1篇张亦炫

传媒

  • 9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07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199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冉立伟谭卫明谭升顺张茹王万卷
关键词:组胺人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角蛋白10
面部多发骨折的手术整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面部多发骨折复位治疗的手术方法。 方法 :对 5 3例不同类型的面部多发骨折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 结果 :患者的面部外观及功能均有较大改善。 结论
侯成群齐岩谭卫明杨壮群王永良
关键词:面部骨折坚固内固定
鼻眶筛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5年
张亦炫胡永寿梁振博谭卫明
关键词:面部畸形
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坚强内固定后对髁突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分析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坚强内固定以后对髁突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下颌角骨折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采用螺旋CT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功能、有限元处理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下颌骨正常有限元模型及下颌角骨折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坚强内固定,定量对比分析髁突应力分布状况。结果:患侧髁突表面应力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尤以髁突前斜面和嵴顶部最为显著;健侧髁突表面应力分布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在外斜线行坚强内固定后髁突表面应力分布发生了异常改变,破坏了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可能是下颌骨损伤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杨壮群刘晓华谭卫明虎小毅屠军波荔鹏
关键词:有限元法下颌角骨折坚强内固定颞下颌关节
颌面部皮损局部皮瓣整复术的探讨
2007年
胡永寿梁振博谭卫明
关键词:整复术局部皮瓣颌面部外伤随意皮瓣带蒂皮瓣整复手术
唇颊侧黏膜入路小型钛板下颌骨骨折整复术85例体会
2007年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唇颊侧黏膜入路小型钛板内固定下颌骨骨折。结果:全部病例均I/甲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满意,面部形态无明显改变,无切口瘢痕形成。结论:唇颊侧黏膜入路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切开区解剖结构简单,损伤小,易于愈合,无副损伤及并发症发生;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具有准确的复位及良好的固定,避免了颌间结扎,有利于口腔卫生和患者的康复。
胡永寿鲁云谭卫明
关键词:坚固内固定
下颌骨层片状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及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建立下颌骨颏部-体部层片状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功能载荷下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基于健康志愿者的下颌骨CT数据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出下颌骨颏部-体部(右侧)层片状骨折,并模拟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依据内固定螺钉的类型分为单皮质钉固定和双皮质钉固定模式,依据载荷的类型分为右侧咀嚼载荷、左侧咀嚼载荷及双侧咀嚼载荷,共计6种工况。分析每种工况下骨折断端间的位移情况及内固定接骨板的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双皮质钉固定时骨断端间相对位移小于单皮质钉固定,患侧咀嚼时骨断端间的相对位移最大,其中单皮质钉固定右侧咀嚼时骨折断端间的相对位移达到了0.158mm,超过了临床内固定要求的警戒线0.150mm。双皮质钉固定时内固定接骨板的应力集中程度较单皮质钉固定轻;双侧咀嚼较单侧咀嚼的应力集中程度轻。结论:对于下颌骨颏部-体部层片状骨折,采用双皮质钉的坚固内固定方式较单皮质钉固定方式力学稳定性好,更有利于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
虎小毅虎小毅屠军波谭卫明屠军波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
自体变性骨骼肌修复不同长度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谭卫明
面中部复杂性骨折的治疗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更加有效地恢复咬牙合关系及面部形态。 方法 :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 2 3例。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治疗中咬牙合关系的恢复应先行恢复下颌骨的连续和颌平面 ,以此为标准恢复上颌及咬牙合关系 ;面部形态恢复应以上水平弓 ,鼻颌柱、翼颌柱的恢复为基础。
谭卫明侯成群白岫峰屠军波姜庆生齐岩杨壮群
关键词:坚固内固定面中部骨折咬HE
切开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途径和可行性。 方法 :采用耳屏前入路或耳屏与颌下联合入路进行髁状突的复位、固定及关节囊的修复。 结果 :本组 1 6例共 2 0侧经术后平均 4个月的随访 ,面部形态基本对称 ,张口度正常 ,无关节紊乱及面神经功能障碍。 结论 :关节囊外移位性髁状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 。
谭卫明杨壮群侯成群白岫峰常晓峰齐岩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可行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