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从“迷惑行为”看日源汉语新词的词义变化特征
- 2020年
- 汉语中不断涌现的新词最能体现当代汉语的特质,是"语言反映社会"的敏感因子。文章以近一年来频繁出现的汉语新词"迷惑行为"为切入点,对其词义特征以及词义变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分析了日语语源汉语外来词在词义变化上的一些重要特点,即源词义与本土词义之间的融合与竞争关系。文章作为一项典型性实例研究,对揭示汉语外来新词的词义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芦茜谯燕
- 关键词:汉语新词词义变化
- 日语叠词的书写形式被引量:3
- 2004年
- 叠词在日语中非常普遍,书写的形式也颇具 特色。从使用的文字来看,主要是汉字、平假名和 片假名,除此之外,符号的使用也极为常见。叠词 的书写形式在日本战前比较混乱,战后逐渐得到 规划统一。叠词中以假名书写的词最多,这与日 语各个词类的书写形式存在差异有一定关系。
- 谯燕
- 关键词:日语叠词
- 汉日语复合词中“手”的语义扩展考察——以“手”构成的表示方位和物含义的二字汉字词为中心被引量:1
- 2013年
- "手"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非常活跃的构词要素,两种语言中有很多由"手"构成的同形词。但是,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两种语言"手"的复合词中又存在各自独有的词汇。同时,有些词虽然汉日之间形态相同,但是"手"的语义存在差别,"手"和其他词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呈现出各自语言的特点。本文主要对表示方位和物的汉日语"手"的复合词的语义扩展和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考察"手"为前项词素和后项词素时的语义扩展情况。在对比汉日语"手"的复合词的语义扩展模式时,从复合词的结构出发,分析了不同语义扩展模式下汉日语"手"的复合词的结构差别。
- 施建军谯燕
- 关键词:语义扩展汉日对比
-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通用词汇自动获取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大量通用词汇,由于其意义、用法存在着微妙差别,经常成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和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陷阱,因此汉日通用词汇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以同源字形为依据对汉日语料进行归一化处理抽取通用词汇的方法,可以大规模高精度地进行汉日语通用词汇的抽取。抽取结果可用于日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汉日语通用词汇意义、用法的对比研究。
- 施建军谯燕
- 关键词:语料库汉语日语通用词汇自动抽取
- 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距离的计量研究——以对译比构建的F-measure为尺度被引量:10
- 2016年
- 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差异一直是日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汉日语对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传统研究试图用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近义三分类的方法从意义用法上区分同形词。但是,这种区分方法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同形近义词的用法差异得不到精确描述,因为同形近义词的用法差异有大有小,其意义用法距离的大小无法用"同形近义"来衡量。本文提出了以对译语料库为知识库,以同形词的对译比和在其基础上构建的F-measure为参数描写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距离的方法,并用1900余对常用的中日同形词进行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施建军谯燕
-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F-MEASURE
- 大学基础阶段日语教材的词汇分析——以日语外来语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本論文は4種の日本語教科書を調査資料にし、教科書における外来語の収録語数や出現率などを統計して分析した。各教科書の収録語数に差が大きいことと、教科書によって外来語の出現率が非常に異なることなどを明らかにした。また、中国教育部の『大学日本語専攻基礎段階教育要綱』の要求と比べた結果、要綱語彙表に収録された外来語の内、教科書に出現していないものも少なくないことが分かった。
- 谯燕
- 关键词:日语教材外来语
- 日本語由来新語の借用状況に関する一考察
- 2017年
-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日语词汇进入汉语,对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日源新词的引入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通过对报纸及网络上使用情况的的调查,明确了日源新词的引入时间和引入顺序,并探究了日源新词对汉语的影响。
- 谯燕
- 传媒新词“御宅族”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御宅族"一词源于日语的"OTAKU",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国内的各类媒体上。"御宅族"在汉语中出现后,产生出新的词义和用法,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本文主要探讨"御宅族"在词义、用法上的变化并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 谯燕
- 关键词:御宅族新词词义
- 探析网络流行语“卖萌”被引量:1
- 2020年
-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卖萌""丑萌"等由"萌"衍生而来的网络流行语。以"卖萌"为例,随着使用率的提高,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由网络用语扩展到媒体书面用语。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在介绍汉语"萌"与日语"萌え"的本义、新义与用法的基础上,试论网络流行语"卖萌"一词的用法、实际使用情况及流行原因等。
- 刘琳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