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晓春

作品数:47 被引量:2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4篇乳腺
  • 15篇病理
  • 13篇腺癌
  • 12篇乳腺癌
  • 12篇肿瘤
  • 9篇腺肿瘤
  • 9篇淋巴
  • 9篇超声
  • 8篇乳腺肿
  • 8篇乳腺肿瘤
  • 8篇细胞
  • 7篇病理学
  • 6篇临床病理
  • 5篇导管
  • 5篇激素
  • 4篇导管内
  • 4篇导管内癌
  • 4篇预后
  • 4篇乳腺导管
  • 4篇乳腺导管内

机构

  • 42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日喀则市人民...

作者

  • 43篇费晓春
  • 14篇陈小松
  • 14篇沈坤炜
  • 13篇李亚芬
  • 13篇朱丽
  • 13篇陈伟国
  • 12篇何建蓉
  • 11篇吴佳毅
  • 9篇黄欧
  • 9篇金晓龙
  • 6篇詹维伟
  • 5篇林琳
  • 4篇汪登斌
  • 4篇姚洁洁
  • 4篇柴维敏
  • 4篇沈小雁
  • 4篇郑捷
  • 4篇陈曼
  • 4篇唐蕾
  • 4篇朱思吉

传媒

  • 7篇外科理论与实...
  • 7篇诊断学理论与...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2013中国...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西藏医药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游离甲氧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正常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进一步提高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正常的嗜铬细胞瘤(Pheos)和副神经节瘤(PGLs)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本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2004年到2012年电子数据库中病理确认的Pheos和PGLs(PPGLs)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内分泌激素水平、遗传综合征特征、增强CT表现和核素显像特点。根据血浆游离MNs的水平将患者分为MNs正常组与MNs增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临床特点。结果病理证实的PPGLs患者共189例,其中MNs正常组24例,增高组165例。MNs正常组患者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阵发性的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症状≥2项、体重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增高组(P<0.05);MNs正常组患者24 h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水平相对增高组明显降低,尤其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仅是后者平均水平的1/6(P=0.001)。虽然增强CT上MNs正常组PPGLs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发生率较增高组低14.8%(P=0.101),但是它仍占该组PPGLs肿块CT增强形式的主要部分;两组中患者肿瘤增强CT上所有增强形式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核素显像对两种肿瘤的发现率相似(P=1.000)。结论血浆游离MNs正常的PPGLs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增强CT上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的特征以及核素扫描阳性比内分泌激素检测更有助于血浆游离MNs正常PPGLs的诊断。
曹万里黄宝星成康宿恒川黄欣戴军周文龙祝宇沈周俊费晓春宁光孙福康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75岁,反复皮肤肿块11年。1个月前第3次复发伴语言、记忆和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头颅MRI示:左额叶,右顶叶多发占位,颅内淋巴瘤浸润。左大腿肿块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异型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扭曲,核分裂相可见;免疫组化:CD3(+),UCHL-1(+),CD30(+),ALK(-),MIB-1>90%。诊断: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累及可以是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皮外累及的唯一部位,患者的意识改变是进行CNS筛查的重要提示。
沈小雁施若非赵肖庆金晓龙费晓春李可嘉郑捷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志物的筛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同免疫学标志在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以筛选有确诊意义的免疫标志物。方法:分别制作55例SPN、5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tumor,P-NET)和54例胰腺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C)的组织芯片,另收集19例SPN、6例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C)、1例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的手术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99、E-cadherin、β-catenin、P120及其他普遍用于SPN辅助诊断的免疫学标志物在以上各类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99在所有SPN肿瘤细胞中均显示出独特的核旁点状着色,40例P-NET则显示CD99细胞膜或细胞质及膜阳性着色,4例PAC及1例PB表现出CD99弱膜阳性,而所有ACC细胞均无CD99表达。所有SPN细胞均不表达E-cadherin,β-catenin呈细胞核和细胞质强阳性染色,46例P-NET、52例PAC、6例ACC、1例PB的肿瘤细胞存在E-cadherin膜表达;所有51例P-NET、54例PAC、6例ACC、1例PB肿瘤细胞均有β-catenin膜表达。59例SPN细胞质出现P120着色,6例细胞膜出现P120着色;38例P-NET的细胞质中有P120表达,8例细胞膜上有P120表达;PAC、ACC、PB中分别有48例、5例、1例肿瘤细胞细胞膜表达P120,但未见细胞质中有其表达。其他标志物中,71例SPN、19例P-NET、4例PAC表达PR;59例SPN、46例P-NET、5例PAC表达CD10;66例SPN、45例P-NET、2例PAC表达CD56;72例SPN、48例P-NET、3例PAC表达NSE;ACC及PB对以上各项标志物均呈阴性。结论 :CD99的核旁点状着色是诊断SPN最可靠的免疫学标志,β-catenin和E-cadherin在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也有重要意义。
郭滟费晓春谢静吴华成金晓龙肖家诚
关键词:CD99Β-CATENINE-CADHERIN组织芯片
Erdheim⁃Chester病6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炎性髓系肿瘤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E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ECD患者的年龄为11~64岁,其中4例患者的年龄为11~33岁,较年轻;男女比例为2∶1,临床症状以中枢性尿崩(2例)、共济失调(2例)、下肢疼痛(3例)以及眼眶周黄色斑块(3例)为主要特点。6例患者中5例累及骨骼系统;6例均累及骨骼外系统,包括累及皮肤和皮下软组织5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2例,累及心血管系统2例,累及胸部2例(其中1例伴有肺腺癌),腹膜后巨大肿块和肾脏纤维化改变各1例。6例患者在影像诊断为ECD 2例、眼部黄色肉芽肿1例、其他3例影像不能进行病因诊断。6例患者中2例临床误诊为恶性肿瘤,但未能明确疾病类型。;1例初次行X线检查双下肢假阴性,经CT检查后发现骨质硬化性改变。ECD患者的骨骼系统特征性X线和CT表现为,双侧上下肢骨质硬化,其中1例为下肢对称性,1例为左上肢骨质硬化;非特征性X和CT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1例为颞下颌关节和2例为上颌骨。骨骼外多系统病变(6例)表现为密度、信号、放射性浓聚异常。随访提示,2例预后良好,1例死亡,3例疾病进展。结论:ECD患者多以中枢性尿崩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伴皮肤黄色肉芽肿及其他皮肤病变等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下肢骨质硬化,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系统多发病变。
尹永芳唐永华梁妍陈志仁费晓春
关键词:多系统受累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术后非乳腺部位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治疗的1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术后非乳腺部位发生的MPMN。结果:①乳腺癌与发生第二原发肿瘤中位间隔时间为30个月,同时性(间隔≤6个月)发生4例,异时性(间隔>6个月)发生11例。②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部位依次为:肺、子宫内膜、胸壁、卵巢、食管、胰腺和甲状腺。③13例乳腺癌无复发和转移,双侧胸水和单侧进展各1例,第二原发肿瘤治疗中采用手术方法7例,15例病人中9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为MPMN。结论:①乳腺癌术后易发生MPMN;②MPMN的发生与乳腺癌治疗有关;③MPMN的预后比乳腺癌转移复发的预后好。
许赪王宁费晓春楼谷音金冶宁王雅杰
关键词:多原发恶性肿瘤乳腺癌病理诊断
基于大型综合医院单中心乳腺癌手术病人10年诊治和生存分析
2021年
目的:评估瑞金医院乳腺癌手术病人的诊治和预后,为进一步临床诊疗和研究开展提供基础。方法:入组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治疗的非晚期乳腺癌病人,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以及在不同手术年份的变化趋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乳腺癌病人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共8210例入组。乳腺原位癌为959例(11.7%)。在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7549例病人中,淋巴结阴性为5379例(71.3%),0期和I期分别为949例(12.6%)和2964例(39.3%)。2377例(29.0%)接受保乳手术,占乳腺癌手术比例从2009年的16.5%上升到2013年的34.8%。4149例(52.5%)接受SLNB,从2009年的0.6%上升至2018年的69.3%。2009年至2018年入组的所有乳腺癌病人均进行完整随访。中位随访46个月。5年和10年DFS率分别为87.6%和80.5%;5年和10年OS率分别为94.2%和90.7%。2009年至2014年手术治疗的3800例乳腺癌病人,中位随访时间79个月,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86.9%和93.1%,10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79.1%和88.4%。结论:瑞金医院乳腺癌手术病人的保乳手术和SLNB比例在10年间逐渐提高。在现代乳腺癌治疗模式下,乳腺癌病人5年OS率超过93%。本研究结果可指导乳腺癌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和进一步研究。
陈小松李帅吴佳毅黄欧柴维敏姚洁洁朱樱许赪陈佳艺瞿晴费晓春丁晓毅林琳张男方琼何建蓉朱丽李亚芬陈伟国沈坤炜
关键词:乳腺癌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诊断导管原位癌的敏感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DCIS伴微浸润(DCIS.MI)的患者中分别比较乳腺X线检查(MG)及乳腺MRI诊断的敏感度。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连续病例被纳入此项研究,其中包括72例DCIS及50例DCIS—MI。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52.6岁和54.4岁。收集患者术前乳腺影像学诊断报告(MG及MRI),以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结果乳腺MRI检测DCIS及DCIS—MI的敏感度分别为84.7%和94.0%(x。=2.500,P=0.114)。多因素分析提示乳腺MRI的诊断敏感度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OR=3.471,P=0.031)。MG检测DCIS及DCIS.MI的敏感度分别42.4%和80.0%(x^2=16.555,P=0.000)。MG诊断敏感度与钙化相关(OR=11.287,P=0.001)。在DCIS及DCIS—MI患者中,乳腺MRI均较MG有更高的敏感度(x^2=27.028和4.540P=0.000和0.040)。结论乳腺MRI较MG能更敏感地诊断DCIS及DCIS—MI病灶。MG诊断敏感度与是否存在钙化相关,而患者临床特征及肿瘤生物学特征并不影响MRI的诊断敏感度,且MRI对分化差的DCIS及DCIS—MI肿瘤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郁骐襄陈小松吴佳毅韩宝三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谭令柴维敏汪登斌费晓春袁菲金晓龙沈坤炜李宏为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MSKCC模型预测效能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模型对NSLN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前哨淋巴结(SLN)阳性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乳腺癌病例,分析其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MSKCC模型,计算每例患者腋窝NSLN转移风险,利用校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对本组人群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共1147例乳腺癌患者接受SLNB,其中150例SLN阳性患者纳入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灶性乳腺癌(χ^2=5.887,P=0.015)、SLN阳性个数(SLN+)与SLN活检个数(SLN)比值(SLN+/SLN,χ^2=6.683,P=0.010)、术前超声ALN状态(χ^2=7.736,P=0.005)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灶性乳腺癌(OR=7.25,95%CI:1.73~30.43,P=0.007)、SLN+/SLN〉10.5(OR=2.56,95%CI:1.22~5.39,P=0.013)、术前超声ALN异常显示(OR=2.47,95%CI:1.18~5.19,P=0.017)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MSKCC模型对本组人群NSLN预测的AUC为0.677。结论对于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多灶性乳腺癌、SLN+/SLN值和术前超声ALN状态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MSKCC模型对本中心乳腺癌患者NSLN状态预测的准确性较低。
黄佳慧陈小松费晓春黄欧吴佳毅宗瑜朱丽何建蓉陈伟国李亚芬沈坤炜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转移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蕈样霉菌病2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蕈样霉菌病(MF)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4例MF(包括6例斑片期、11例斑块期和7例肿瘤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24例MF患者中,男女比为1.7∶1,平均年龄为52岁。临床表现多数符合经典的斑片、斑块至肿瘤期的演变过程。病理表现为真皮内具有脑回状细胞核的异型T淋巴细胞呈灶性、片状或弥漫性浸润,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亲表皮性及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3、CD45RO、CD4。早期患者经皮肤靶向治疗及生物学治疗,病情可部分缓解,2例晚期患者给予联合化疗。随访患者中仅有2例在7个月内死亡(平均随访时间1.9年)。结论: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费晓春许海敏吴华成金晓龙
关键词:蕈样霉菌病T细胞淋巴瘤
乳腺癌超声灰阶造影灌注特征与传统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陈曼丛阳王怡唐蕾费晓春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造影预后因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