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蓉娜

作品数:21 被引量:18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厌氧
  • 5篇系统发育
  • 5篇系统发育分析
  • 5篇纤维素
  • 5篇秸秆
  • 5篇发育分析
  • 5篇产氢
  • 4篇厌氧发酵
  • 4篇复合菌
  • 4篇产甲烷
  • 3篇沼气
  • 3篇纤维素酶
  • 3篇甲烷菌
  • 3篇产甲烷菌
  • 3篇产氢菌
  • 2篇诱变
  • 2篇诱变选育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真菌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成...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合百意生...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1篇闫志英
  • 21篇贺蓉娜
  • 21篇廖银章
  • 20篇刘晓风
  • 20篇袁月祥
  • 3篇刘培旺
  • 3篇宋丽
  • 3篇谢天文
  • 2篇胡亚东
  • 2篇官家发
  • 2篇姚梦吟
  • 2篇黎云祥
  • 2篇张洪森
  • 1篇韩铭
  • 1篇王佳婧
  • 1篇王芳
  • 1篇冯贵颖
  • 1篇李志东
  • 1篇郝纯
  • 1篇杨俊仕

传媒

  • 1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产耐热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平板法从大田蘑菇种植场建堆的稻草样中分离得到了1株能产具有较好温度耐受性和pH稳定性的纤维素酶的放线菌DY3.综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嗜热裂孢菌(Thermobifida fusca).对该菌所产纤维素酶的性质研究表明:最适催化温度为65℃,在70℃保温60 min后仍有75%以上的活力;最适催化pH为7.5,在pH 5.5~10.0之间该酶的稳定性较好,pH 10.0的条件下仍有80%的活力;最适作用底物是羧甲基纤维素钠.研究可为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韩铭袁月祥闫志英贺蓉娜刘晓风廖银章
关键词:菌株筛选系统发育分析酶学性质
节杆菌P-1和红球菌J-5降解PVA特性的比较研究
2006年
对节杆菌P-1和红球菌J-5降解聚乙烯醇(PVA)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1菌在PVA浓度小于1000mgL-1时,PVA降解效率均达到80%以上;J-5菌在PVA浓度为2000mgL-1时,PVA降解效率达到70%.用生产废水进行试验,P-1菌对低浓度PVA废水的处理效率比J-5菌高10%左右;P-1菌受温度的影响小于J-5菌;P-1菌的废水处理效果比J-5菌稳定;分段使用J-5菌与P-1菌处理高浓度的PVA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陈朝琼闫志英廖银章李旭东杨俊仕贺蓉娜
关键词:PVA生物降解
油包水(W/O)型微乳液中m-6菌木质素降解酶的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W/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m-6菌株固态发酵后产生的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漆酶(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通过分别对Lip(以2,2′-连氮-二(3-乙苯基并噻唑-磺酸)为底物)、Mnp(以MnSO4为底物)和Lac(以藜芦醇为底物)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的酶活测定,研究不同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探讨最佳反应条件,并比较两种反应体系下的酶活。【结果】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中,Lip、Mnp和Lac 3种酶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pH分别为4.5,4.5和3.5;在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3种酶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7℃,pH分别为5.0,5.0和4.0;在两种反应体系中的最佳反应底物浓度相同,即藜芦醇、MnSO4、2,2′-连氮-二(3-乙苯基并噻唑-磺酸)浓度分别为0.053,0.116,0.492 mmol/L。在W/O型CTAB微乳液中,Lip和Mnp酶活比其在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分别提高了81.45%和36.75%,但Lac酶活却减少了2.914倍。【结论】得到了Lac、Lip和Mnp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奠定了基础。
李娜冯贵颖刘晓风袁月祥闫志英贺蓉娜廖银章
关键词:木质素降解酶W/O型微乳液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
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St-13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从腐烂的枯枝落叶中分离到一组分解能力较强的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St-13,该复合菌系由平板可分离的细菌和难培养细菌组成。5d内可使滤纸完全崩溃,液体培养到14d时能够分解玉米秸秆中85.27%的纤维素,总失重率为58.03%。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该复合菌系的产酶最佳条件为:2%微晶纤维素,1.5%NaNO3,初始pH7.0,温度32℃;摇床培养48h时其CMCase为0.455IU/mL。
崔诗法廖银章黎云祥刘晓风袁月祥闫志英贺蓉娜朱联碧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产酶条件
秸秆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发酵产氢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比较研究了化学预处理、生物预处理以及化学与生物结合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将秸秆中相当一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生成还原糖,其中1%H2SO4对秸秆的水解效果最好,50g秸秆水解可产生16.05g还原糖;经过NaOH和生物结合预处理后的秸秆发酵产氢效果最好,其产氢能力为21.04mLg^-1,是未经预处理秸秆的75倍;最高氢气浓度为57.3%,是未经预处理秸秆的96倍;其产氢的最适pH为4.5~6.0,最佳底物浓度为45-55gL^-1.其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以乙酸和丁酸为主.
刘培旺袁月祥闫志英宋丽刘晓风廖银章贺蓉娜
关键词:秸秆预处理发酵生物产氢
一株嗜碱产甲烷八叠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在15℃条件下用产甲烷菌培养基对采自四川省红原县的牦牛粪进行富集培养,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富集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一株在8~45℃范围生长、最适生长pH为8.5的嗜碱产甲烷菌T13.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聚集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为肉眼可见的颗粒状物,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淡黄色桑葚状;可利用甲醇、乙酸盐和甲胺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对氯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生长pH范围为6.5~9.5;最适NaCl浓度为0~0.15 mol L-1;最适生长温度为30℃.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T13为梅氏产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mazei).由于该菌最适生长pH为8.5,所以初步认为菌株T13是一株梅氏产甲烷八叠球菌的新菌株.
钱丹丹马隆龙袁月祥闫志英刘晓风廖银章贺蓉娜
关键词:厌氧发酵系统发育分析RDNA
微波诱变选育耐酸高效厌氧产氢菌被引量:10
2008年
为获得厌氧产氢菌的高效突变株,以产氢菌H-8为原始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对微波诱变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产氢特性及耐酸性.经过微波(低火)物理诱变得到5株高产氢突变株HW7、HW33、HW181、HW184和HW195,多次传代实验表明,HW195是稳定的高产突变株.突变株HW195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值为2·8时仍能生长.通过间歇发酵实验,其最大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分别达到2460mL/L培养基和340mLL-1h-1,比原始菌分别提高了50·7%和41·7%.
宋丽刘晓风刘培旺袁月祥闫志英何荣玉贺蓉娜廖银章
关键词:生物制氢厌氧产氢菌微波诱变耐酸
一株生长pH较宽的产甲烷菌分离与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造纸厂阴沟污泥中分离到一株生长pH范围为5.5~9.5的产甲烷菌株SH4.该菌对酸碱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培养3d后,在初始pH值6.0~8.0的培养基中甲烷产量相差不大,且基本达到最大产量.SH4革兰氏染色阳性,短杆状,多数单生,不运动;菌落近圆形,微黄;利用H2+CO2或甲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不利用乙酸盐,对氯霉素非常敏感.该菌最适生长pH为7.0,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NaCl浓度为0~1.5%.实验表明,与仅添加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相比,添加SH4菌液可使产甲烷启动时间缩短1/3,甲烷总产量亦有大幅提高.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嗜树木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 arboriphilus).
胡亚东袁月祥闫志英廖银章刘晓风贺蓉娜张洪森官家发
关键词:产甲烷菌菌种分离厌氧发酵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腐菌Y10产漆酶培养基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白腐菌Y10产漆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氨三乙酸(NTA)和藜芦醇(VA)是影响漆酶酶活的3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即白腐菌Y10产漆酶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00 g/L、酒石酸铵0.50 g/L、大量元素296.50 ml/L、微量元素100.00 ml/L、NTA1.40 g/L、VA 5.00 mmol/L、吐温-80加入量为0.10%,在该优化培养基中漆酶酶活达5 282.56 U/L,约为优化前的23倍,其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姚梦吟刘晓风袁月祥闫志英廖银章贺蓉娜
关键词:白腐菌漆酶培养基优化响应面分析法
一株耐酸碱嗜热产甲烷菌的分离与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从垃圾填埋场分离得到一株嗜热产甲烷菌RY3。该菌株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能,其生长pH范围为5.5~10.5,最适生长pH为6.0~8.0。菌株RY3为革兰氏阳性,长杆状,多数单生,不运动;菌落浅黄色,形状近圆形;利用H_2+CO_2或甲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不利用乙酸盐,对氯霉素非常敏感。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55~65℃,最适NaCl浓度为0~2%。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定为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添加RY3菌液与仅添加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相比一周内可使达到最大产甲烷速率所需时间缩短2/3,甲烷总产量提高约1.8倍。
胡亚东袁月祥闫志英廖银章刘晓风贺蓉娜张洪森官家发朱联碧
关键词:嗜热产甲烷菌耐酸碱系统发育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