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自杀
  • 5篇自杀未遂
  • 5篇自杀未遂者
  • 4篇自杀意念
  • 2篇心理解剖
  • 2篇信度
  • 2篇抑郁
  • 2篇中文
  • 2篇疗效
  • 2篇HAMD
  • 1篇度洛西汀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信效度
  • 1篇一致性
  • 1篇抑郁障碍
  • 1篇诊室
  • 1篇人类白细胞
  • 1篇瑞波西汀
  • 1篇数据分析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安定医...
  • 4篇沈阳市第四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12篇贾晓菊
  • 5篇李海燕
  • 5篇谭善勇
  • 5篇陈伟
  • 5篇侯璟琳
  • 5篇魏胜男
  • 5篇秦晓霞
  • 2篇孙霞
  • 2篇张勇
  • 1篇周晓静
  • 1篇刘恩益
  • 1篇周晓静
  • 1篇张健
  • 1篇王哲

传媒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伤害医学(电...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MT基因多态性与惊恐障碍临床疗效的关联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惊恐障碍患者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rs740603)与艾司酞普兰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惊恐障碍患者69例,正常对照78名。患者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固定剂量10 mg/d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及第2、4、8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症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所有被试COMT基因rs4680、rs74060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第8周时,rs4680的G/G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率(72.52%±11.38%)大于A/G基因型患者(60.7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8周时rs4680不同基因型患者焦虑症状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40603不同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MT基因多态性在艾司西酞普兰对惊恐障碍焦虑症状改善中可能有作用。
高萍贾晓菊楚利君李大志孙霞张勇
关键词:COMT基因基因多态性惊恐障碍艾司西酞普兰
HAMD和SCID-Ⅰ在心理解剖中的效度评估
前言 心理解剖(PA)是一种通过与死者有关的活着的人访谈而重建自杀死亡者信息的方法。由于构建出的死亡者的信息是由间接的信息人所提供的,因此做为一种间接的、回顾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存在着固有的方法学上的问题。而在过去...
贾晓菊
关键词:HAMDSCID心理解剖一致性
文献传递
综合医院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和自杀意念强度特征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和自杀意念强度特征,为自杀未遂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收集到资料完整的239例自杀未遂者,以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估自杀意念及其强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自杀前1周的抑郁程度。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结果①自杀未遂者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9.46%(166/239),前3位依次为:心境障碍47.70%(114/239),焦虑障碍38.91%(93/239),精神病性障碍8.37%(20/239);②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组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84.34%(140/166),其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1.45%(102/166)和48.19%(80/166),均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HAMD总分以及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中的项目得分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③在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患者中,有精神障碍组BSS中13个条目的自杀意念强度较无精神障碍组高(经秩和检验,P<0.05)。结论自杀未遂者中以精神障碍患者居多,且有自杀意念并伴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其自杀意念严重程度更重。
侯璟琳秦晓霞李海燕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
关键词:自杀未遂自杀意念
精神分裂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介导自身免疫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CH)是临床重型精神疾病的一种,病因复杂。家族史、生活事件压力、躯体疾病、工作压力、社交与支持、婚姻美满程度等均为SCH的诱因,战争也可导致SCH的发生[1-2]。SCH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和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等均具有相关性[3-4]。有研究发现,SCH发病过程有自身免疫因素的参与[5-6]。
周晓静贾晓菊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免疫学免疫治疗细胞因子
瑞波西汀和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新型抗抑郁药瑞波西汀和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瑞波西汀组和度洛西汀组,各60例。瑞波西汀组患者服用瑞波西汀,度洛西汀组患者服用度洛西汀,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及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瑞波西汀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与度洛西汀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瑞波西汀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6%,显著高于度洛西汀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但瑞波西汀组发生率显著少于度洛西汀组(P<0.05)。结论瑞波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具有较好的抗抑郁及神经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周晓静贾晓菊
关键词:瑞波西汀度洛西汀脑卒中后抑郁
四所综合医院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点,为自杀未遂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同一时段内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结果①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这次最早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到自伤所间隔时间、自伤最主要的目的、自杀当时想死程度、对这次自杀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有无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有明显不同。
侯璟琳秦晓霞李海燕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
关键词:自杀未遂自杀意念
HAMD和SCID-I在心理解剖中的效度评估
心理解剖(PA)是一种通过与死者有关的活着的人访谈而重建自杀死亡者信息的方法。由于构建出的死亡者的信息是由间接的信息人所提供的,因此做为一种间接的、回顾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存在着固有的方法学上的问题。而在过去的自杀研究中发...
贾晓菊
关键词:心理解剖自杀患者HAMD量表数据分析
文献传递
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为制定自杀未遂再自杀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综合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评估186例年龄≥15岁的自杀未遂者的家庭功能。结果亲密度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15~29岁;未婚;多因恋爱问题;以威胁报复他人或与现实抗争等为自杀目的;有自杀意念;无绝望感;多选择00:00—8:00及16:00—20:00时段自杀。适应性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以家庭纠纷为主要原因;30.77%想死程度为中度(50~80分);64.10%自杀后接受事实不后悔。适应性差的夫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想死的程度高(>80分);以解脱痛苦为目的;伴绝望感。亲密度差的夫妻型成员多选择20:00—24:00自杀。夫妻型成员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差者有以下特点:60.87%有绝望感;46.38%为解脱痛苦;49.28%无冲动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自杀未遂与家庭功能间存在着复杂关系,不同家庭类型的自杀未遂者自杀特征各异。针对不同自杀未遂者的家庭类型给予针对性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自杀未遂再自杀的发生。
李海燕侯璟琳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秦晓霞
关键词:自杀未遂家庭功能家庭亲密度急诊室
中文版剑桥人格解体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翻译英文版剑桥人格解体量表(CDS)并对中文版CDS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对119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间隔2、3、4周进行CDS测验以计算其重测信度;临床医生按DSM-IV-TR诊断标准对76例门诊患者做出诊断,之后进行CDS测验,计算测验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折半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结果 中文版CDS重测信度中等(0.651),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938,Guttman折半信度为0.957),效标关联效度良好(Mann-WhitneyZ值为-6.059,P<0.001),项目-总分相关系数从0.321~0.777,均达到显著性,结构效度尚可.结论 中文版CD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很好地评定人格解体症状.
贾晓菊刘恩益王哲
关键词:人格解体信度
中文版Bell-Lysaker情绪识别任务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估中文版Bell-Lysaker情绪识别任务(Bell-Lysaker emotion recognition task,BLERT)在中国成年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招募MDD患者125例,稳定期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69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66名,使用中文版BLERT、中国面部表情图片系统(Chinese affective facial picture system,CAFPS)进行测评,其中83例MDD患者(66.4%)2周后完成重测。结果中文版BLERT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为0.78,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72(P<0.01);关联效度r为0.55(P<0.01),BLERT在MDD组与HC组间区分效度较高,最佳划界分为15分(此时敏感性为0.79,特异性为0.6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7种基本情绪拟合良好(RMSEA=0.03,IFI=0.95,TLI=0.93,CFI=0.94)。结论中文版BLERT在中国成年MDD患者中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李大志贾晓菊王文辰楚利君张健孙霞张勇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信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