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天保

作品数:35 被引量:64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气候
  • 11篇干旱
  • 10篇气候变化
  • 9篇半干旱
  • 8篇干旱半干旱
  • 7篇降水
  • 6篇多模式
  • 6篇再分析资料
  • 6篇干旱区
  • 6篇半干旱区
  • 5篇干旱半干旱区
  • 4篇植被
  • 4篇气温
  • 3篇地表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植被覆盖变化
  • 3篇水汽
  • 3篇水汽变化
  • 3篇旱地
  • 3篇干旱半干旱地...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兰州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天津市气象台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重庆市气候中...

作者

  • 35篇赵天保
  • 6篇马柱国
  • 4篇符淙斌
  • 4篇冯锦明
  • 3篇徐忠峰
  • 3篇马玉霞
  • 3篇陈亮
  • 2篇王中良
  • 2篇王鹤松
  • 2篇严中伟
  • 2篇李春香
  • 2篇刘斌
  • 1篇左志燕
  • 1篇延晓冬
  • 1篇赵廷宁
  • 1篇柯宗建
  • 1篇李建华
  • 1篇涂锴
  • 1篇马盼
  • 1篇夏江江

传媒

  • 9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大气科学
  • 3篇高原气象
  • 2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技纵览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5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17
2010年
在过去十多年,利用资料同化技术再分析过去的气象观测资料,重建高时空分辨率的格点历史气候数据集取得了长足发展。再分析资料的问世为人们深入了解大气运动的方式、认识不同时空尺度内气候变化和变率提供了强有力的、甚至不可替代的研究工具。就当前国际上一些主要的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计划及其产品的概况、再分析资料在大气科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再分析资料的评估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质量问题做了回顾与介绍,并就未来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计划的一些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赵天保符淙斌柯宗建郭维栋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气候变化
21世纪初中国北方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用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2000~2009年间中国北方地区EVI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1世纪初中国北方地区植被覆盖总体改善,局部退化,10年来区域年平均EVI增加5.97%;2)逐季节平均EVI均呈现上升趋势,春季、秋季上升幅度小,夏季、冬季上升幅度大;3)中国北方地区植被稀少的区域呈减少趋势,同时单位面积EVI增加,植被生长更加茂盛;4)中国北方地区EVI变化空间异质性大。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新疆农业区显著增加,东北和西部部分地区植被退化。
王筝赵天保侯美亭延晓冬
关键词:植被覆盖变化遥感数据
我国西北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其未来预估
2024年
基于降水量、土壤湿度、径流量和干旱指数等多种气象要素,系统分析研究了近60年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湿特征演变规律,并利用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多模式模拟结果对该区域未来干湿变化特征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近60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量、土壤湿度和径流量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冷季的降水量和径流量明显低于暖季,但土壤湿度和干旱指数在冷暖季节差异不显著。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土壤湿度和干旱指数均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5.07 mm/10 a、3.89 mm/10 a和0.26/10 a,特别是2000年后增加的趋势更显著,且变湿幅度最大主要出现在西北西部;而径流量在2000年之前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而2000年后显著增加。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21世纪中期(2031~2060年)和后期(2071~2100年)西北地区呈现出湿润化的趋势,并且21世纪后期的湿润化程度更显著,高等排放情景(SSP5-8.5)比中等排放情景(SSP2-4.5)下湿润化更明显。本研究可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李学武张京朋赵天保赵天保赵廷宁
人类活动对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项目拟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并结合对多源数据的诊断分析,研究在温室气体增暖效应影响下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区分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海温变化)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年代尺...
赵天保徐忠峰韩瑛陈亮杨宗良
人类活动对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项目拟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并结合对多源数据的诊断分析,研究在温室气体增暖效应影响下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区分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海温变化)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年代尺...
赵天保徐忠峰韩瑛陈亮杨宗良
文献传递
我国北方地区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被引量:17
2010年
本研究通过集成TerraMODIS卫星影像数据与地面通量台站的观测数据,改进了基于遥感的VPM光能利用率模型,模拟了我国北方地区2008年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研究表明:(1)我国北方地区植被GPP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年均值为518.36g/m2(C重量,下同)。(2)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GPP有较强的季节动态,大体上都表现出单峰变化趋势。GPP值按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夏绿阔叶林(DBF)>针阔混交林(MF)>农田(Crop)>落叶针叶林(DNF)>常绿针叶林(ENF)>草地(Grass)>稀疏灌丛(Oshrub)>裸地或稀疏植被(BSV)。(3)整个区域的GPP季相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达到32.80g.m-2.(8d)-1,为全年最大值;春季GPP为5.67g.m-2.(8d)-1,与秋季的5.08g.m-2.(8d)-1较为接近,冬季GPP最弱,仅为0.07g.m-2.(8d)-1。与通量台站实测值及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所模拟的GPP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多小于15%,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这说明通过集成遥感观测数据与台站观测数据的方法来模拟GPP,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区域尺度的GPP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这为深入研究陆气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
王鹤松贾根锁冯锦明赵天保马柱国
关键词: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对20世纪中国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CMIP5耦合模式历史情景和土地利用情景结果,定量评估了模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20世纪中国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加剧了20世纪中国地区干旱化的进程,其贡献约为1/3。其中,湿润区具有显著变干的趋势,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约为35.4%;半干旱区显著变干,土地利用对半干旱地区变干的贡献不显著;两种情景下干旱区干湿变化都不显著。在土地利用情景下,中国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级土地的减少和牧草用地的增加,二者分别从国土面积的72.7%和12.9%(1901年)变为36.0%和41.9%(2004年),且1950年代之后变化速率显著增大。其中大面积显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内蒙古以及新疆北部地区,导致这些地区降水减少、温度降低,而降水减少带来的干旱化作用大于温度降低带来的变湿作用。
夏江江杨庆郑子彦赵天保严中伟马柱国
关键词:干旱土地利用地表湿润指数
基于均一化数据的1960—2021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
2023年
基于序列均一性多元分析(MASH)和Climatol均一化方法,对1960—2021年中国573个气象站逐月蒸发皿蒸发量(PE)观测数据进行非均一化检验与订正,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检测到的非均一性台站数、断点数、订正幅度等,定量评估均一化结果的不确定性。基于等权重集合均一化逐月蒸发皿蒸发量序列数据集揭示了近60年中国年、季节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MASH和Climatol均能有效检测出逐月序列中的非均一性断点,前者检测到的非均一性台站数较少、断点数较多但订正幅度较小。集合均一化序列表明:1960—2021年中国平均的冬、秋季蒸发皿蒸发量增大速率分别为0.27和1.10 mm/(10 a),春、夏季和全年的下降速率分别为8.38、9.83和16.83 mm/(10 a)。订正后蒸发皿蒸发量在春、夏季和全年大部分观测站呈下降趋势,分别占81.7%、80.8%和80.3%,冬、秋季多呈上升趋势,分别占57.1%和60.4%。冬季在东北、青藏高原东部、华南、西南(云南除外)地区呈上升趋势;春季除华东沿海、陕西南部、川渝北部及湖北西部等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均呈下降趋势;夏季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华北以南的东部地区;秋季除东北西北部、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延伸至青藏高原东部一带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地区呈上升趋势;全年在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山东、河北南部及河南、云南中部等地区呈下降趋势。与订正前相比,冬、夏季变化趋弱,春、秋季和全年变化趋强;季节、年变化趋势范围均缩小,下降速率小于10 mm/(10 a)或上升速率大于30 mm/(10 a)的站数均减少,大尺度变化趋势的空间一致性趋好。春、秋、冬季及全年蒸发皿蒸发量分别在1977、2018和2020、2020及1972年存在突变,夏季不存在突变。
秦鹏飞赵天保曹建荣李珍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对作用分析被引量:67
2015年
利用GIMM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对华北地区1981—2006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981—2006年华北地区植被NDVI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009/10 a,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且植被NDVI退化区域面积大于改善区域面积;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干燥度指数和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无论在华北地区植被改善区域还是退化区域,人类活动起到的作用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植被改善区,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68.10%,大于气候变化的相对作用(31.90%),在植被退化区,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71.88%,也远大于气候变化的相对作用(28.12%),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大小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表现不同。
刘斌孙艳玲王中良赵天保
关键词:植被覆盖气候变化
CMIP5多模式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模拟与预估被引量:41
2014年
应用CRU3.1气温资料和GPCCV6降水数据,系统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17个耦合模式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的长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concentrationpathways,RCPs)下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未来的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大多数模式都能模拟出全球陆地以及典型干旱半干旱区观测气温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近60年来显著增温的空间格局,但增温幅度偏小0.1-0.30C/50a;大多数模式难以捕捉到全球陆地观测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模拟的变率和趋势均明显偏弱,不同模式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模拟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但总体上还是多模式集成结果更为接近观测值;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及其不同干旱半干旱区未来气温的变化均是以显著增温为主,特别是高端浓度路径(RCP8.5)下的增温幅度几乎是中低端浓度路径(RCP4.5)下的2倍;降水的未来变化情景基本上是“干愈干、湿愈湿”的时空特征,也是高端浓度路径下的变化更为明显;而未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很可能是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
赵天保陈亮马柱国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气候模拟气温降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