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承坤

作品数:14 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壳
  • 6篇GPS
  • 5篇地壳运动
  • 3篇地壳水平运动
  • 3篇形变
  • 3篇测网
  • 2篇地壳形变
  • 2篇地面沉降
  • 2篇地震
  • 2篇监测网
  • 2篇观测网
  • 2篇GPS测量
  • 1篇地壳垂直运动
  • 1篇地壳运动观测...
  • 1篇地面沉降灾害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质

机构

  • 10篇国家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4篇赵承坤
  • 6篇李延兴
  • 5篇胡新康
  • 4篇王敏
  • 3篇徐菊生
  • 3篇黄立人
  • 2篇韩月萍
  • 2篇牛红叶
  • 2篇孟国杰
  • 2篇郭良迁
  • 2篇顾国华
  • 1篇陆洋
  • 1篇刘天奎
  • 1篇刘烈昭
  • 1篇王秀文
  • 1篇胡惠民
  • 1篇郑贵明
  • 1篇王若柏
  • 1篇蒋福珍
  • 1篇郭跃宏

传媒

  • 5篇地壳形变与地...
  • 2篇测绘学报
  • 1篇地震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测绘学会...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首期观测数据处理被引量:16
2001年
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布设、基准站和基本站首期观测情况。利用 GAMIT和GL OBK软件对首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 ,计算结果归算到 ITRF97框架上。单天整体解结果表明 :基线重复性 NS向分量为 2 .2 8+0 .87× 1 0 - 9×S,EW向分量为 3.67+0 .82× 1 0 - 9×S,高程分量为 6.84+1 .2 9× 1 0 - 9×S(S为 GPS站间距离 ,以 mm为单位 )。对基准网和基本网的整体平差结果表明 :点位精度水平分量为 2~ 3mm,高程分量为 3~ 5mm。
孟国杰赵承坤顾国华牛红叶郑贵明孙淑英
关键词:基线地壳形变地壳运动观测网
华北1992~1995年GPS复测资料的初步分析被引量:9
1998年
根据华北地区1992~1995年两期GPS复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现今的地壳形变状态。采用坐标平移方法建立近似平面坐标,并在其上进行位移场和应变场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本区现今地壳形变以区内断块间的相对运动为主,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其中以太行山山前断裂两侧形变场差异性最为明显,是本区的主要活动断块边界带。据此认为未来强震发生在本带的可能性较大。
徐菊生刘烈昭蒋福珍陆洋李延兴王敏胡新康赵承坤
关键词:GPS地壳运动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方案研究被引量:49
1999年
处理大尺度GPS监测网多期复测成果的时候,数据处理方案是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在处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数据的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大量试算,提出了制定数据处理方案的基本原则:要采用一个自洽的地球参考框架和常数系统;要采用精度最高的同一种精密星历和相应的地球自转参数;要采用最先进的同一种数据处理软件以及采用同一的参考基准和约束条件。由于地壳处于运动之中,大尺度GPS监测网的参考基准应是动态基准。研究表明,选择3个以上观测历史长,具有精确地心坐标和稳定精确位移速率的GPS跟踪站组成的参考基准可能是一个最佳选择。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最佳的技术方案,获得了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李延兴胡新康赵承坤
关键词:GPS监测网数据处理
首都圈区域应变场研究
1994年
采用分块均匀弹性介质模型对1966~1978年首都圈三角—测边网复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在两个区域有应变积累:其一为南口—孙河断层以北,南口山前断层以东,黄庄—高丽营断层以西;另一区域为南口山前断层以西。短边测距网复测资料计算结果表明,京西区1987年之前主应力方向为北东72°,此后应变不断加强,主应力方向发生扰动。由区域地应变场和断层活动性两种途径分析得到的首都圈现今应力状况是一致的,两种途径得到的应力加强的地段也大体相同。对近年应力集中地段的地震危险性应予以重视。
车兆宏赵承坤刘天海
关键词:首都圈应变场地震前兆孕震
GPS测量大气折射模型研究
<正>在精密 GPS 测量中,大气折射改正误差是最大的误差源之一。研究大气层折射理论,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模型,推导精密的改正公式,已成为 GPS 测量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1)大气层模型。从地球表面到大约70 km 的...
李延兴赵承坤王敏
文献传递
不同约束对GPS观测网平差结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对卫星轨道和测站坐标的约束程度设计了 4种方案 ,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 18GPS周的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松驰轨道和紧约束 IGS站方案的结果与紧约束轨道和 IGS站方案的结果基本一致 ,认为这与先验坐标的精确度较高有关。其他方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最后讨论了大尺度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时参考基准的选择问题 ,认为一般情况下 ,应该使用全球解 H文件 。
孟国杰赵承坤顾国华郑贵明牛红叶许永江
关键词:GPS观测网平差地壳运动形变
华北地区GPS监测网建设、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力场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被引量:29
1998年
简要地介绍了华北地区、特别是首都圈GPS地震监测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方案和监测精度等,较详细地分析了地壳水平形变与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以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分析表明:GPS测量的精度达到了10-9量级,华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年速率约为4~5mm,地壳的水平运动是区域应力场的直接反映,监测地壳水平运动的时序变化可以研究应力场的变化、分析地震活动趋势、判定地震的孕育地区。
李延兴胡新康赵承坤王敏郭良迁徐菊生
关键词:GPS监测网地壳运动应力场地震活动
GPS跟踪站观测的初步结果所揭示的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被引量:28
1998年
利用GPS跟踪站的观测结果,首次获得了东亚地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较准确的运动速率,据此分析了我国大陆及周围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趋势,从西向东位移速率逐步减小;南北向的运动差异很大,西部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向北运动,东部存在明显的向南运动趋势。探讨了地壳水平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认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重力势能差也是板内地壳水平运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李延兴胡新康赵承坤王敏郭良迁徐菊生
关键词:GPS地壳运动板内
应用GPS技术监测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被引量:55
2000年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所布设 GPS监测网的 4期复测资料 (1 996~ 1 999)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其与位于监测区北端附近阳原 -浑源地震 (M=5.6、 39.8°N、 1 1 3.9°E,1 999- 1 1 - 0 1 )的关系 .结果表明 :1 1 996~ 1 997年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不显著 ;2 1 997~1 998年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的强度增大 ,在震源区、忻州地区和介休东北地区出现了 3处相对较高的应变区 (1× 1 0 - 6) ;监测带的优势运动方向与其走向相一致 ,但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 ;3 1 998~ 1 999年山西断裂带优势运动方向尽管与其走向相一致 ,但与上一年相比 ,方向大体相反、量值相近 ;41 996~ 1 999年山西断裂带的累积水平运动逐步清晰 ,从趋势上看可分为 3部分 :忻州地区以北地区优势运动方向为北北东 (0 .8cm) ;曲沃以南地区为南南西(1 cm) ;中部地区较杂乱 ,其南半部形变较大些 ,但整体不存在优势运动 .总体来说 ,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来自北北东 -南南西向张应力场的控制 ,但不存在走滑运动 ;1 997~ 1 998年该区可能存在一次较为明显的应力扰动 ,1 999年度基本恢复 ;阳原 -浑源地震是在这一过程之后发生的 ,该次扰动可能是地震发生的触发机制 .从长趋势看 ,今后要注意的是上述 3个运动单元的接合部位 .
杨国华赵承坤韩月萍王秀文郭跃宏
关键词:GPS测量地壳水平运动
天津市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工作被引量:5
1994年
本文将天津市1966年到1992年共计26a的精密水准资料,划分为7期,作出相应年代的地面沉降速率图,深入研究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揭示了天津外环线以内市区地面沉降从60年代开始出现至80年代末,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1985年以后天津市开展了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以后,沉降灾害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显示了防治城市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王若柏刘天奎韩月萍赵承坤
关键词: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灾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