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琳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血脂异常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很常见,血脂异常既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加速CKD进展、影响CK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血脂异常进行干预是CKD防治中不可缺少的措施[1]。
- 赵琳琳解汝娟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脂蛋白代谢脂质异常
- 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成分输血的急性白血病儿童免疫蛋白的影响及其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As_2O_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成分输血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对免疫蛋白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成分输血后160名急性白血病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接受As_2O_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50例接受As_2O_3单药治疗,50例接受全反式维甲酸单药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免疫蛋白与细胞凋亡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s_2O_3或全反式维甲酸单药组相比,As_2O_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患儿早期死亡率更低(P<0.05),CR比例更高(P<0.05),到达CR的时间更短(P<0.05),且IgA、IgM、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As_2O_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成分输血后儿童急性白血病有良好效果,且治疗后免疫蛋白及细胞凋亡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 解广莹刘凤华曹荣祎赵琳琳卢东赫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免疫蛋白
- 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 赵琳琳刘凤华齐喆金悦
- 住院患者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原发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科住院的16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4685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肾脏病理、慢性肾衰竭不同病因不同分期的生化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4685例,平均年龄为(61.42±20.20)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6.87%)、糖尿病肾病(16.99%)、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6.95%)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605例患者行肾活检术,病理类型以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9.59%)、系膜增生性肾炎(24.63%)、IgA肾病(13.22%)、微小病变性肾病(10.9%)为主。慢性肾衰竭各期患者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蛋白尿明显减少,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Ca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中,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更易发生贫血(P<0.01)、低白蛋白血症(P<0.01)、高尿酸血症(P<0.01)及脂类代谢紊乱(P<0.01)。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蛋白尿逐渐减少,贫血、低白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质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钙、磷代谢紊乱逐渐加重。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更易发生贫血、低白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脂类代谢紊乱。
- 赵琳琳解汝娟隋满姝禹程远王秦王德润姚春影石芳芳
- 关键词:病因
- 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小管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1
- 2011年
-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疾病中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疾病,临床上在疾病早期主要以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为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在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葵胶囊的主要成分为黄蜀葵花,其化学成分为黄酮类,
- 邢丽赵石磊王德润赵琳琳解汝娟
- 关键词:黄葵胶囊慢性肾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氯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