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菁

作品数:36 被引量:172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甲状腺
  • 14篇淋巴
  • 14篇淋巴结
  • 10篇腺癌
  • 9篇手术
  • 7篇乳头
  • 7篇乳头状
  • 7篇乳头状癌
  • 6篇中央区
  • 6篇淋巴结转移
  • 6篇甲状腺癌
  • 5篇前哨
  • 5篇前哨淋巴结
  • 5篇教学
  • 5篇分化
  • 5篇分化型
  • 5篇分化型甲状腺
  • 5篇病理
  • 4篇医师
  • 4篇乳腺

机构

  • 3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6篇赵菁
  • 26篇康骅
  • 21篇王亚军
  • 7篇李开富
  • 7篇刘东斌
  • 7篇海涛
  • 7篇王悦华
  • 5篇郑亚民
  • 5篇张小丽
  • 4篇李非
  • 3篇蔡伟
  • 2篇刘文清
  • 2篇张雁
  • 2篇刘家峰
  • 1篇高崇崇
  • 1篇杨敬春
  • 1篇聂彬彬
  • 1篇邸丽
  • 1篇张婷
  • 1篇王天龙

传媒

  • 7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新医学
  • 2篇北京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术后病理明确诊断PTMC的患者48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中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是否多发、肿瘤被膜是否受累、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合并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等信息,将以上7个影响因素作为聚类分析的变量,通过SPSS软件根据一定的统计标准进行自动聚类得到最佳聚类结果。并进一步验证聚类分析结果,从而判断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本研究481例PTMC患者中男性125例、女性356例,比例为1∶2.85,平均年龄(44.87±12.14)岁。207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约为43.0%。聚类分析将PTMC患者分为3个临床类别:类别1组:所有患者均无肿瘤累及甲状腺被膜,以单发肿瘤为主,肿瘤直径均小于其他两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最低,为32.54%;类别2组:患者肿瘤直径较大,均有被膜受累,且均为单发肿瘤,其淋巴结转移率为38.61%;类别3组:患者均有甲状腺被膜受累和多发肿瘤(均达到100%),其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7.14%。进一步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验证聚类分析的结果,提示肿瘤大小、肿瘤数量和甲状腺被膜受累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其中甲状腺被膜受累和多发肿瘤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肿瘤大小、肿瘤数量和甲状腺被膜受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其中,甲状腺被膜受累和多发肿瘤对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评估作用更重要。
王亚军康骅赵菁海涛张小丽蔡伟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聚类分析
个体化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19例报道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患者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9例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15例为单发癌灶且局限于峡部,4例的2个癌灶分别位于峡部和单侧腺叶。1例行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和气管前淋巴结清扫术,6例行单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单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侧部分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例行单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腺叶全/近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双侧颈部侧区淋巴结选择性清扫术。手术时间为67~313min,中位时间为126min;术中出血量为10~85mL,中位出血量为30mL;住院时间为4~11d,中位时间为6d。术后12例发生低钙血症,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19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14~69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发生颈部淋巴结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无死亡病例,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00%,总体生存率为100%。结论针对不同直径及不同前哨淋巴结状态的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患者,应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潘丽洁赵菁康骅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峡部淋巴结清扫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在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CCLN)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25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注射纳米炭后找到最先染色的SLN送冰冻病理,将其与CCLN术后石蜡病理进行对比,计算其阳性率。结果 253例患者均在术中成功找到SLN,平均5枚/例,其中假阴性率为21.1%,阳性预测值为81.8%,阴性预测值为78.7%。SLN活检数4~5个的诊断价值最大。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准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价值。
赵菁腾梁红凌煜玮王亚军海涛康骅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央区淋巴结纳米炭
甲状旁腺解剖的再认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价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对甲状旁腺解剖再认识并探讨其在甲状腺手术中对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甲状旁腺"、"解剖"、"甲状腺手术"和"功能减低"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对甲状旁腺的起源、功能、解剖位置、数目、血供、淋巴系统及与甲状腺等周围组织器官关系以及其在甲状腺切除术中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上甲状旁腺位置多较固定,下甲状旁腺异位较多。甲状旁腺的数目不确定,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有4枚甲状旁腺,极少数(13%~25.5%)患者为多于4枚。主流的观点是甲状旁腺主要由甲状腺下动脉供血,少部分由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吻合支或甲状腺上动脉供血,但也有观点提出甲状旁腺的血液供应并不主要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甲状旁腺与脂肪组织和淋巴结不易辨别。甲状旁腺是否存在独立的淋巴系统尚存争议。在甲状腺手术中,通过甲状旁腺与Zuckerkandl结节、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周围特异性附着脂肪的关系以及采用纳米炭、手术放大镜技术等对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进行识别后予以保留或保护,在甲状腺术中尤其是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应仔细解剖并保留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及其重要分支,术中精细化被膜内解剖,正确使用能量器械,可根据甲状旁腺分型判断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难易程度,若无法保留者可采用自体甲状旁腺的移植。结论通过了解甲状旁腺的起源及其位置,使得在行甲状腺手术时对甲状旁腺的寻找有了方向;熟悉甲状旁腺的血流供应,就知道如何去保护血管并使甲状旁腺得以存活;被膜内解剖、精细化解剖技术、合理选择能量器械及吲哚氰绿造影术的应用在其中突显其重要性;甲状旁腺数目的确立,让我们把每一枚甲状旁腺当作最后一枚甲状旁腺珍惜;若无法原位保留,需要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避免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潘丽洁赵菁康骅
关键词:甲状旁腺血供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手术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术前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期间诊断为PTMC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及2019–2020年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甲状腺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SEER数据库的记录按7∶3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集。验证集中,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PTM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并采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分别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再根据术前超声影像特征进行间接评估,探讨术前超声影像特征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多灶肿瘤、肿瘤被膜侵犯和腺体外侵犯均为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P<0.001),以此5项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的C指数为0.722。不管是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还是在外部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超声影像特征的风险评分预测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01[95%CI为(0.6374,0.7656)],与基于病理特征的风险评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607,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TMC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应,利用术前超声影像间接评估结果与基于病理特征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张俐娜凌煜玮李开富赵烨赵菁杨敬春冷振鹏康骅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影像特征
Seminar教学法在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5名学员(自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采用Seminar教学法分为实验组即男生30人,女生5人,平均年龄(25.0±1.7)岁,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将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的前期住院医师采用传统教学法的35名住院医师(男生29人,女生6人,平均年龄(25.0±1.8)岁,均为大学本科学历)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及学生满意度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OSCE考试中病史采集和查体、病例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及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学员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评分中对Seminar教学模式满意,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学能力,口头表达、总结、临床思维、专业知识理解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结论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李鸿雁赵菁张雁高崇崇王晓辉李昂刘东斌郑亚民李非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住院医师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基于临床决策思维模式设计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内容被引量:9
2016年
临床决策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难点。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过程包含若干连续的决策环节;每个决策环节解决一个特定临床决策问题,具有独特的临床决策思维模式(CDTM)。针对肝癌临床检查、病情评估及治疗选择决策环节的CDTM分别是优选匹配、多项评估和多方案择优的模式。根据CDTM中决策规则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如何全面掌握临床诊疗方案、系统分析决策条件和深刻理解决策指数,并结合临床病例讨论理解决策逻辑。这种针对特定临床决策问题的CDMT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临床决策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悦华郑亚民赵菁刘文清赵鸿宇姚建南
关键词:思维模式原发性肝癌
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PBL教学课程的设计与思考被引量:5
2021年
以临床见习期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教学为例,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PBL教学课程的核心设计要点是: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专业3方面;课程内容要包括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组织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可以典型的PBL教学步骤为基础。所提出的PBL教学课程的设计要素具有通用性,有助于教师设计并实施有关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PBL教学课程。
王悦华王亚军赵宏刘东斌江华赵菁刘文清马胜海
关键词:课程设计
前前脑-丘脑环路在全脑缺血期间低温诱导的脑保护中的作用
2020年
目的心脏骤停是全世界常见的主要死因。低温是预防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GI)的重要保护方法。然而,低温在大脑不同区域的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研究了大鼠低温GI和常温GI模型中,脑内代谢变化节点。为了识别潜在低温保护的脑环路,基于Voxel分析代谢节点,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分数各向异性构建了低温GI和常温GI的白质网络,并对该通路上的核团进行了鉴定。结果基于PET体素的分析表明,低体温GI组大脑低代谢区信号明显缩小,而常温GI组低代谢区则明显扩大。低温选择性地保留了前前脑-丘脑环路,包括丘脑、前额叶皮质重要脑区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包括胼胝体和内囊之间的联系。结论在接受低温治疗的大鼠中,观察到前前脑-丘脑环路维持功能完整性。前前脑-丘脑环路在低温中相对保存,并在低温脑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小华聂彬彬聂彬彬赵菁李燕虹王天龙姜伟
关键词:全脑缺血心脏骤停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术前乳腺MRI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评估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乳腺癌并同意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MRI、B超及乳腺X线摄影(钼靶)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病理信息。根据保乳手术切缘病理状态,将所有患者分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分别对乳腺MRI、超声、钼靶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学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所得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乳腺MRI对乳腺癌病灶检出率为100%,钼靶的检出率87.44%;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乳腺癌,B超与钼靶检查均低估了肿瘤大小。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乳腺癌,MRI检查高估了肿瘤大小(P<0.05);术中冰冻病理切缘阳性31例,其中再次补切阳性17例,阴性14例,保乳成功率为89.41%。分析显示:乳腺MRI动态增强影像上的病灶形态、病灶周围血管征象、超声检查中病灶数量、病理测量值最大径(Pathmd)、分子分型中HER-2过表达型(HR阴性)以及HER-2阳性状态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MRI病灶形态中的"存在其他病灶(Mass&present)"类型、"非肿块型(NME)"类型、MRI上患侧病灶周围存在多发点状血管征象以及HER-2过表达型(HR阴性),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9.472(9.835~158.421),P<0.001;56.722(7.908~406.838),P<0.001;24.076(4.979~116.413),P<0.001;23.170(1.823~294.504),P=0.015。MRI影像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低危组保乳手术成功率为98.7%,明显高于存在任一危险因素的高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腺MRI检查是乳腺癌术前检查及评估的有效手段之一。MRI检查上Mass&present类型、NME类型、患侧病灶周围存在多发点状血管征象以及HER-2过表达型(HR阴性)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无危险因素的�
杨阳康骅赵菁凌煜玮赵烨王亚军戎冬冬
关键词:乳腺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阳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