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次冰

作品数:23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激光
  • 8篇皮肤
  • 6篇疗效
  • 6篇护理
  • 5篇激光治疗
  • 3篇太田痣
  • 3篇年龄
  • 3篇皮肤病
  • 2篇调Q开关
  • 2篇血管
  • 2篇寻常痤疮
  • 2篇窄谱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女性
  • 2篇皮肤颜色
  • 2篇痤疮
  • 2篇脱毛
  • 2篇晚发
  • 2篇晚发型

机构

  • 19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郧阳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华美整形...

作者

  • 22篇邓次冰
  • 20篇李利
  • 19篇李咏
  • 15篇蒋献
  • 2篇牟韵竹
  • 2篇卞彩云
  • 2篇刘蔚
  • 2篇王杭
  • 2篇蒋素兰
  • 2篇黄俊
  • 2篇陆华
  • 1篇陈慧莉
  • 1篇韩毅
  • 1篇蒋小月
  • 1篇王莉
  • 1篇陈鹏
  • 1篇黄俊
  • 1篇何燕
  • 1篇吕莹
  • 1篇杜小平

传媒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华西医学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肤泉特安舒护面霜对敏感性皮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理肤泉特安舒护面霜对敏感性皮肤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实验,按照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纳入26例女性敏感性皮肤患者作为实验组,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使用理肤泉特安舒护面霜,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4d。于实验前、实验后7d、14d对面颊部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皮肤红斑参数值进行无创性客观定量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治疗前为64.31±8.03,治疗后7d、14d分别为75.19±9.71、77.65±8.60。经表皮失水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93±6.91、13.4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7d、14d分别为14.92±6.80、13.70±4.34,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斑参数值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2.21±47.74、276.97±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7d、14d分别为287.84±60.39、268.76±57.21,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肤泉特安舒护面霜对敏感性皮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蒋献卞彩云陈鹏李咏邓次冰李利
关键词:无创性敏感性皮肤
可调脉宽532激光治疗410例血管增生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2003年
目的 观察可调脉宽 ( VPW) 5 3 2 nm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用 VPW5 3 2激光治疗 410例血管增生性皮肤病 ,观察、分析其疗效和美容效果。结果  VPW5 3 2激光对血管增生性皮肤病均有效 ,草莓状和海绵状血管瘤、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总有效率均达 5 0 %以上 ,痊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蜘蛛痣、草莓状和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和鲜红斑痣。治愈次数 1~ 8次。结论  VPW5 3 2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皮肤病疗效及美容效果好 。
蒋献李利李咏邓次冰
关键词:疗效分析
高强度窄谱蓝光对寻常痤疮表皮分离菌的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评价高强度窄谱蓝光对寻常痤疮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取67例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内容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并鉴定菌种。用高强度窄谱蓝光对培养所得的各种细菌进行照射,观察照光前后细菌数量、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皮损处检出痤疮丙酸杆菌(32.4%)、颗粒丙酸杆菌 (6.9%)、表皮葡萄球菌(35.3%)、金黄色葡萄球菌(4.9%)、溶血葡萄球菌(7.8%)、孔氏葡萄球菌(1.0%)、棒状杆菌(9.8%)及肺炎克雷伯菌(1.0%)和B群链球菌(1.0%)。照光后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较未照光组菌量显著减少(P<0.05),菌落明显变小。结论高强度窄谱蓝光有抗痤疮表皮分离菌作用。
刘蔚蒋献陈慧莉李利邓次冰李咏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抗菌作用研究寻常痤疮分离菌窄谱痤疮丙酸杆菌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375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护理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护理方法,以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自1999年9月至2002年8月用凋Q开关Nd:YAG激光(1064nm、755nm或532nm波长)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375例的手术护理。结果:调Q开关Nd:YAG激光对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总有效率81.33%,治愈率54.40%.治愈次数1,7次。通过有效护理,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疗效较好。科学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
李咏蒋献邓次冰李利
关键词:激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护理
血管增生性皮肤病激光治疗的护理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探讨可调脉宽(VPW)532nm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皮肤痛的有效护理方法,对410例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体会到合理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皮损的恢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本组患者治疗1~8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治愈率46.34%,有效率62.68%。
李咏蒋献邓次冰李利
关键词:激光手术护理
光子嫩肤术134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干预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光子嫩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自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134例行光子嫩肤术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光子嫩肤术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术后反应,减少并发症。结论:光子嫩肤术的疗效明确,辅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韩毅何燕李咏邓次冰李利蒋献
关键词:光子嫩肤术疗效护理
半导体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800nm半导体激光脱毛仪脱毛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应用800nm半导体激光脱毛仪对245名患者878个部位进行脱毛治疗,总结半导体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经验。结果半导体激光脱毛治愈率为71.84%,有效率为91.43%,治愈次数1~12次。经过对症护理,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其中瘢痕1例,短期色素沉着5例。经有效护理,5例色素沉着患者均在3~6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规范治疗及合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激光脱毛术的疗效。
李咏蒋献李利邓次冰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脱毛护理
高能脉冲激光治疗色素性和血管性皮肤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探讨多波长高能脉冲激光治疗色素性及血管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多波长高能脉冲激光治疗色素性及血管性患者1 072例。浅表性色素损害如雀斑、咖啡斑和老年斑采用Q532 nm和Q755 nm治疗;太田痣和文身采用Q1 064 nm和Q755 nm;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鲜红斑痣和蜘蛛痣采用VPW532nm激光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痊愈率38.34%(411/1 072),有效率87.41%(937/1 072),经过1~8次治疗,雀斑、太田痣、文刺、老年斑、毛细血管扩张及蜘蛛痣的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血管瘤、太田痣和咖啡斑有效率分别为84.38%、71.05% 及45.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与治疗次数、病程、激光强度和光斑大小有关(OR>1,P<0.05),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23例(2.14%),无瘢痕发生。结论:多波长高能脉冲激光治疗色素性及血管性皮肤病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李利牟韵竹蒋献李咏邓次冰
关键词:激光色素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
芦荟胶对皮肤激光术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观察芦荟对减轻太田痣和鲜红斑痣激光术后疼痛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疗效。方法:接受多波长激光仪治疗的太田痣和鲜红斑痣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用芦荟胶,对照组外用红霉素眼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疼痛持续时间和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芦荟胶对减轻激光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有明显效果。
李利王莉李咏邓次冰
关键词:太田痣鲜红斑痣芦荟激光
女性皮肤弹性与年龄和部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采用无创弹性检测技术研究女性皮肤弹性与年龄和部位的关系。方法:对50名以室内工作为主,年龄为20~78岁的汉族女性健康志愿者采用皮肤弹性仪Cutometer MPA 580(Courage and Khazaka,Cologne,Germany)检测前额、眼角、颧部、前臂屈侧正中和下腹五个部位的皮肤弹性。结果:面部曝光部位弹性参数较相对非曝光部位前臂内侧和腹部低,皮肤弹性与年龄的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40岁以后变化更明显。结论:无创性皮肤弹性检测技术能显示不同年龄和部位皮肤弹性的变化规律,可量化地揭示二者的相关性。
唐莉李利邓次冰李咏
关键词:皮肤弹性年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