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茜
- 作品数:19 被引量:36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静态行为时间与体质指数及肥胖的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就业流动人口静态行为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流动人口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区、团),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取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作为样本,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患病状况、身体活动情况及静态行为等信息。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BMI和肥胖风险的关系。结果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每日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4.70±3.02)h,男性静态行为时间[(4.58±2.96)h]低于女性[(4.84±3.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每日静态时间最长。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BMI存在线性关系(β=0.015,P〈0.01),男性(β=0.036,P〈0.01)、30-岁(β=0.021,P〈0.05)和50-岁组(β=0.041,P〈0.01)流动人口存在类似线性关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每增加1 h,人群患肥胖的OR值增加2%(95%CI:1.01-1.03)。在男性(OR=1.02,95%CI:1.01-1.04)和18-岁组(OR=1.03,95%CI:1.01-1.05)流动人口中也观察到这一线性关系。结论就业流动人口的静态行为时间受其工作性质的影响较大,静态行为时间对男性和年轻就业流动人口的影响最明显,应根据此特征对高危人群采取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
- 邓茜陶然王丽敏黄正京张梅赵寅君
- 关键词:流动人口体质指数肥胖
- 中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状况的现况调查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 调查中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状况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所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18 137名.应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疾病患病情况;对主诉存在记忆力下降的老年人使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测定其认知功能.对数据经过复杂加权后,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城乡和地区60岁及以上居民的认知功能状况和认知异常患病率.结果 最终纳入18 086名研究对象,MMSE得分中位数为23分,男性得分中位数为25分,女性为22分.城市人群得分中位数为25分,农村为22分.60~ 64岁组得分最高,为26分,80岁组最低,为19分,得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得分随教育程度增加而增加,初中以上人群得分最高,为28分,文盲组最低,为20分.加权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异常患病率为10.12% (95% CI:8.22%~12.02%);女性患病率为12.45%(95% CI:9.95% ~ 14.94%),高于男性的7.68% (95% CI:5.94%~9.43%);60 ~64岁组认知异常患病率最低,为4.69% (95%CI:3.40% ~5.98%),80岁组为22.43%(95%CI:17.80% ~27.05%),认知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x2=320.02,P<0.01).文盲组的认知异常患病率为14.6%(95% CI:12.01%~17.23%),小学和初中以上组患病率为6.92%(95% CI:5.21% ~ 8.64%)和3.99%(95% CI:2.58% ~ 5.40%),患病率随教育程度增加而降低(x2=156.49,P<0.01);已婚或同居老年人的认知异常患病率(8.51%,95% CI:6.58%~ 10.43%)低于单身(9.32%,95%CI:4.00%~14.64%)和离婚或丧偶或分居人群(14.94%,95%CI:12.37%~17.50%);农村认知异常患病率(12.16%,95% CI:9.51%~14.82%)高于城市(5.93%,95% CI:4.78% ~ 7.07%);中部地区(13.57�
- 邓茜王志会王丽敏张梅黄正京
- 关键词:老年人
- 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共83347名。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并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QOL-BREF)测定其生命质量。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BMI。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BMI分组的人群生命质量的差异;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不同性别人群BMI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结果83347名调查对象中,与体重正常组相比,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组的生理维度得分均较低;超重组的心理和环境维度的得分高于其他3组;社会关系维度的得分以肥胖组最高,体重过轻组得分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体重过轻男性的生理(OR=1.38,95%CI:1.12~1.70)、心理(OR=1.29,95%CI:1.08~1.54)、社会关系(OR=1.26,95%CI:1.08~1.47)和环境(OR=1.37,95%CI:1.12~1.67)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明显增加。超重和肥胖组男性的生理(OR=0.88,95%CI:0.82~0.94;OR=0.90,95%CI:0.82~0.98)、心理(OR=0.88,95%CI:0.83~0.94;OR=0.83,95%CI:0.77~0.90)、社会关系(OR=0.89,95%CI:0.84~0.94;OR=0.78,95%CI:0.71~0.85)和环境(OR=0.85,95%CI:0.80~0.92;OR=0.79,95%CI:0.73~0.86)维度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降低。超重组女性的社会关系(OR=0.92,95%CI:0.85~0.98)和环境维度(OR=0.91,95%CI:0.80~0.92)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显著降低。而肥胖女性社会关系维度的危险度也显著降低(OR=0.86,95%CI:0.78~0.95)。结论 BMI分组不同的人群各个维度的生命质量不同,男性体重过轻组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均较差,男性超重和肥胖组各个维度生命质量均较好,女性超重组的社会关系和环境维度生命质量较好,女性肥胖组社会关系维度生命质量较好
- 邓茜姜勇王丽敏
- 关键词:体重指数生命质量性别
- 中国成年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所有调查对象共83 666名。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并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测定其生存质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各维度得分的差异。运用基于多阶段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成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维度的得分为73.97±13.84、66.65±14.21、65.76±14.08和56.59±15.15。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4个维度的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人群得分高于城市,已婚或同居人群得分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环境维度外,慢性病患病状况对其他3个维度的得分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状况是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 邓茜王丽敏张梅
- 关键词:慢性病影响因素
- 多中心血糖检测电子化质量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实施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建立多中心血糖检测电子化质量监控系统,为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多地区血糖和其他指标实验室检测质控系统的建立提供借鉴。方法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血糖检测质量控制系统,包括血糖检测实验室性能验证数据、血糖检测实时质控数据输入、传输和质量评估反馈,对302个监测点血糖检测质量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参与该项目的所有监测点,满足了质量要求并成功地完成了血糖重复性精密度监测初步评估。仅有少数监测点需要强化训练和重新进行中间精密度检测性能评估。从各监测点每日质控的数据分析来看,绝大部分监测点实验室所采用的血糖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室内重复性。结论为确保多中心的血糖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电子化血糖质控系统的建立和适当质量保证程序可以帮助识别监测点是否可以满足室内精密度质量标准,确保其能够胜任血糖实验室检测工作,及时评估各地区血糖检测的质量;同时发现,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有效沟通非常重要。后续可以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增加并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降低因使用不同血糖检测方法导致的室间分析偏倚。
- 刘勇王丽敏彭永祥莫南勋胡艳邓茜胡朝晖
- 关键词:血糖多中心研究
- 全国疾病监测点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研究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 通过分析全国横断面调查数据,对中国≥35岁居民的糖尿病社区管理现状和血糖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在2013-201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中,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岁且被乡镇(社区)级或以上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参加社区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治疗及控制的情况。测定调查对象的FPG和服糖后2 h血糖。采用复杂加权计算调查对象不同特征的率及其95% CI,率的比较采用Rao-scott χ2检验。结果 在10 056名调查对象中,有4 609例参加了糖尿病社区管理,管理率为45.0%(95% CI:40.8%~49.2%)。女性的社区管理率(46.9%,95% CI:42.8%~51.0%)高于男性(43.0%,95% CI:38.1%~47.9%),农村地区人群管理率(50.4%,95% CI:46.3%~54.5%)高于城市地区(41.6%,95% CI:35.5%~47.6%)。管理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P〈0.01),≥65岁组管理率最高,为49.2%(95% CI:43.6%~54.7%),35~44岁组最低,为35.2%(95% CI:27.9%~42.4%)。纳入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16.7%(95% CI:13.7%~19.7%),城市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19.7%(95% CI:15.3%~24.1%),高于农村(12.8%,95% CI:9.8%~15.8%)。参与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患者治疗率为95.8%(95% CI:94.8%~96.9%)。女性患者的治疗率为97.0%(95% CI:96.0%~98.0%),高于男性(94.5%,95% CI:92.7%~96.4%)。纳入糖尿病管理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34.6%(95% CI:31.5%~37.6%),≥65岁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最高,为38.2%(95% CI:33.4%~43.0%),45~54岁的患者血糖控制率最低,为34.4%(95% CI:26.7%~42.0%)。结论 中国≥35岁的糖尿病患者的社区规范管理率和血糖控制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配置和加强规范化管理。
- 邓茜张梅黄正京李镒冲王丽敏
- 关键词:糖尿病疾病管理血糖
- 1990与2013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归因于低骨密度的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低骨密度导致的疾病负担。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不包括中国台湾)40岁以上人群低骨密度导致的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比较1990与2013年归因于低骨密度的DALY的伤害构成和不同省份DALY变化情况;采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进行率的标化。结果 2013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归因于低骨密度死亡的男性3.81万例,女性3.07万例。中国40岁以上男性因低骨密度造成的DALY(152.5万人年)高于女性(87.3万人年)。1990年低骨密度导致的交通工具伤害和意外伤害的DALY分别为79.4和56.7万人年,2013年分别为142.1和95.1万人年,分别上升79.1%和67.6%。1990年低骨密度导致的交通工具伤害和意外伤害的标化DALY率分别为68.1/10万和48.7/10万,2013年分别为102.0/10万和68.2/10万,分别上升了49.8%和40.2%。2013年中国低骨密度导致的标化DALY率较高的3个省份分别是浙江(2.6/10万)、江苏(2.4/10万)和福建(2.2/10万);同1990年相比,中国27个省份低骨密度导致的标化DALY率下降,宁夏、青海、河北、广西、河南和新疆6个省份标化DALY率升高。结论 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低骨密度导致的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同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大多数省份的40岁以上人群的DALY率有所下降,但是交通工具伤害和意外伤害造成的归因于低骨密度疾病负担上升。
- 赵振平艾红辉李镒冲王丽敏殷鹏张梅邓茜黄正京刘江美刘韫宁高钰杰周脉耕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疾病负担
- 2013年中国不同区域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流行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区域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流行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298个监测点开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成人,共调查了177 099名;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个人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区域因素等信息;通过体检获取个体的BMI;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TC。剔除主要信息缺失者565名和TC检测结果缺失/异常者1 558名,最终对174 976名调查对象资料进行分析。经复杂加权后计算不同区域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人群高胆固醇血症流行水平的区域和个体因素。结果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9%(95%CI: 6.4%~7.3%),以华南地区最高(14.2%,95%CI:12.9%~15.5%),西北地区最低(3.0%, 95%CI: 2.5%~3.4%),区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2,P〈0.001)。天津、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6个省份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较高(≥9.0%),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藏7个省份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较低(〈3.9%)。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在省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中位数比值比(MOR)为1.27,且72.5%的省级差异可由县(区)发展水平及地理区域因素解释。与患高胆固醇血症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增长、较高的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人均年收入、经常饮酒、红肉摄入过多、身体活动不足以及超重肥胖;地理区域因素包括生活在华南区域、较高的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或城镇化率,以及较低的标化死亡率(P值均〈0.05)。结论中国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流行水平较高,且存在区域差异,其相关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个体行为方式及地理区域因素。
- 张梅王丽敏陈志华赵振平李镒冲邓茜黄正京张笑李纯周脉耕王临虹
- 关键词:成年人高胆固醇血症
- 2013年中国成年人吸烟状况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研究被引量:36
- 2018年
- 目的 研究我国成年人吸烟现状及不同吸烟人群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3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覆盖31个省份的298个监测县(区),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 18岁居民176 534人。利用询问调查收集对象前12个月的吸烟行为(吸烟状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现在每日吸烟者吸烟年限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相关信息,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权重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样本175 386人。其中男性占42.7%,女性占57.3%。成年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0.4%、7.2%和18.0%,高于非吸烟者;女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5.6%、14.0%、10.3%和15.9%,均高于非吸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男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有所降低,患高TG血症风险比非吸烟者高19%(OR=1.19,95% CI:1.10~1.30)。其中,现在日均吸烟≥ 20支男性高TG血症患病风险比非吸烟者高41%(OR=1.41,95% CI:1.28~1.55)。我国成年人女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TG血症患病风险高40%(OR=1.40,95% CI:1.15~1.70);每日吸烟年限≥ 20年者高TG血症比〈20年者高60%(OR=1.60,95% CI:1.31~1.95)。结论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吸烟年限长或现在每日吸烟量大的人群患病风险大幅增加。
- 尚婕张梅赵振平黄正京李纯邓茜李镒冲王丽敏
- 关键词: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
- 中国成年人看电视时间与BMI及肥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看电视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患病状况、身体活动情况及业余静态行为等信息。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每日看电视时间与BMI和肥胖的关系。结果我国成年人每天用于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1.87±0.03)小时,男性看电视时间长于女性,45~54岁中等教育水平的人每天看电视时间最长。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每天看电视时间与BMI存在线性关系(β=0.17,P〈0.001),女性(β=0.21,P〈0.001)和≥65岁(β=0.26,P〈0.001)人群的相关性最强。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每日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人群患肥胖的相对危险度(RR)增加4%(95%CI:1.01~1.07),女性(OR:1.08,95%CI:1.04~1.11)和≥65岁人群(OR:1.12,95%CI:1.07~1.18)患病风险最大。结论不同人群看电视时间不同,看电视时间越长,BMI增加和罹患肥胖的危险性越大,且对女性和老年人群的影响最大。
- 邓茜王丽敏陈晓荣王志会张梅李镒冲黄正京
- 关键词:看电视时间体质指数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