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国英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肯塔基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重组人VEGF与bFGF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 本发明涉及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其中在真核表达载体上插入了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本发明还涉及融合蛋白,由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成。所述重组载体和...
- 王雅梅祁雅慧邴国英
- 文献传递
-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减少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损伤和胶质增殖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所致皮层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后溶剂处理组(vehicle+TBI组)、TBI后Pio治疗组(Pio+TBI组)、TBI后Pio治疗加PPARγ拮抗剂组(Pio+T0070907+TBI组)。采用CCI方法制备大鼠TBI损伤模型;neutralred染色测定脑皮层损伤体积;脑组织切片NeuN、OX-42、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显示Pio对皮层损伤周围区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变化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大鼠CCI损伤引起皮层损伤周围区神经元数量大量丢失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增殖以及胶质瘢痕形成;Pio治疗显著减小了皮层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同时降低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而T0070907逆转了Pio的上述作用。结论:Pio可能通过PPARγ抑制大鼠损伤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活化,降低炎性反应,从而减小了皮层损伤体积,增强了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修复作用。
- 乔保华高建新王芬邴国英
- 关键词:吡格列酮创伤性脑损伤神经胶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重组人VEGF与bFGF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 王雅梅祁雅慧邴国英
- 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是血管外科领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及介入疗法,都各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新方法逐渐受到了人们...
- 关键词:
- 关键词:VEGFBFGF融合基因融合蛋白
- 同时表达两个反以bFGF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用途
- 祁雅慧温铭杰邴国英
- 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实体瘤生长的关键。肿瘤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的生成,其中VEGF和bFGF最为重要。bFGF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生物学效应最强、作用最广泛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多种类型细胞有...
- 关键词:
- 关键词:BFGF
- 反义VEGF_(165)基因转染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反义VEGF165基因转染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正义和反义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克隆。应用RT-PCR证实外源性反义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ELISA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肿瘤细胞体外生长情况,并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体内肿瘤增殖能力。结果RT-PCR证实转染反义VEGF的细胞中有外源性反义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ELISA显示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TT实验显示转染前后细胞体外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而转染反义VEGF的肿瘤细胞裸鼠体内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反义VEGF基因转染能够有效抑制SH-SY5Y细胞内源性VEGF蛋白的表达,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
- 温铭杰祁雅慧邴国英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母细胞瘤反义
- 同时表达两个反义bFGF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用途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能同时表达两个反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将此重组载体导入细胞后,能更有效地阻止bFGF的翻译和...
- 祁雅慧温铭杰邴国英
- 文献传递
- 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行为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24只制成大鼠左侧脑皮层顶叶损伤模型,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损伤溶剂注射组(Vehicle组)、吡格列酮治疗组(Pio组)、吡格列酮+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阻断剂(T0070907)组(Pio+Ant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记忆认知行为,对大鼠脑损伤第15天脑冠状切片进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OX-42、GFAP、NeuN免疫组化染色,计数海马CA1、CA2及CA3区的细胞数量。结果 Vehicle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的潜伏期和游泳轨迹延长,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P均<0.01),NeuN免疫染色变浅,小胶质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且数量增多(P均<0.01);Pio组与Vehicle组比较,大鼠潜伏期及游泳轨迹明显缩短(P均<0.05),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多(P<0.05),NeuN蛋白表达增强,小胶质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减轻、数量减少(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通过PPARγ通路减轻大鼠脑损伤导致的海马区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元,提高TBI大鼠记忆认知功能。
- 王芬高建新乔保华刘克敬邴国英
-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元
- 同时表达两个反义bFGF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用途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能同时表达两个反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将此重组载体导入细胞后,能更有效地阻止bFGF的翻译和...
- 祁雅慧温铭杰邴国英
- 文献传递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克隆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 6 5(VEGF1 6 5)基因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观察其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 ,从人扁桃体组织中扩增人VEGF1 6 5cDNA完整编码区 ,并构建成pcDNA 3 1(+) VEGF1 6 5(简称pcDNA V)重组体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V体外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MTT法检测其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家兔下肢缺血模型 ,注射重组质粒pcDNA V ,pcDNA 3 1(+)空质粒作对照 ,选取不同时间点 ,行血管造影。 结果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V的酶切电泳分析和测序表明结果正确。pcDNA V转染HUVEC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血管造影显示 ,术后基因治疗组远端动脉充盈早于对照组 ,新生血管数目也明显多于同时期对照组。 结论 成功克隆了人VEGF1 6 5基因 ,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研究证实 ,重组质粒的表达产物具有刺激HUVEC增殖和促进缺血肢体侧枝循环建立的功能。
- 祁雅慧王雅梅孙丽翠滕旭闫豫东司杨武文琦邴国英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家兔肢体缺血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对肢体缺血性疾病进行基因治疗的实验性研究 ,同时寻找适用于临床的、有效衡量肢体血液循环状况的检测指标。应用股动脉及其分支分离剔除术 ,造成新西兰兔下肢闭塞性血管病模型 ,术后立即于缺血骨骼肌部位多点注射 pcDNA3 .1 /VEGF16 5质粒 (n =1 2只 ) ,pcDNA3 .1空质粒 (n =8只 ) ,生理盐水(n =2 2只 )。选取不同时间点 ,行颈动脉插管造影 ,测量胫动脉压 ,检测双后肢膝关节的单位时间血流量、血流速度和红细胞浓度 ,检测肝肾功能 ,并进行病理取材 ,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 :术后对照组出现肢体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数明显多于基因治疗组 ;血管造影显示 ,术后基因治疗组远端动脉充盈早于对照组 ,新生血管数目也明显多于同时期对照组 ;VEGF基因治疗组术后动脉血压的恢复也较对照组快。病理切片观察对照组骨骼肌出现萎缩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等缺血性病理改变的程度较基因治疗组重 ,质粒组新生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提示 :利用肌肉细胞能够自主摄取裸DNA的特性 ,用重组VEGF质粒进行基因治疗 ,有效改善了缺血肢体的血液供应 。
- 滕旭祁雅慧武文琦邴国英崔世军俞恒锡
- 关键词:肢体缺血性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