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叶

作品数:20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地震
  • 4篇发震
  • 4篇M
  • 3篇地震前
  • 3篇形变
  • 3篇震前
  • 3篇震源
  • 3篇强震
  • 3篇热异常
  • 2篇地震活动
  • 2篇断层
  • 2篇断裂带
  • 2篇应力场
  • 2篇玉树地震
  • 2篇震源机制
  • 2篇水库
  • 2篇同震形变
  • 2篇汶川地震
  • 2篇新丰江水库
  • 2篇裂带

机构

  • 18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作者

  • 20篇邵叶
  • 6篇刘锦
  • 5篇邓志辉
  • 5篇谭争光
  • 4篇刘吉平
  • 4篇陈大庆
  • 4篇王小娜
  • 3篇刘特培
  • 2篇陈梅花
  • 2篇杨选
  • 2篇钟天任
  • 2篇黄元敏
  • 2篇严兴
  • 1篇李丽
  • 1篇戴娅琼
  • 1篇吴国瑞
  • 1篇陈贵美
  • 1篇卢帮华
  • 1篇丁原章
  • 1篇申旭辉

传媒

  • 9篇华南地震
  • 2篇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InSAR和Offset/_Tracking技术的同震形变场提取研究
地表同震形变场的获取,对于定位宏观震中、获取发震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研究大陆块体之间的变形强度及机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SAR图像具有空间连续覆盖、全天候、全天时、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目前,普遍利用已经发展较...
邵叶
关键词:D-INSAR巴姆地震玉树地震
文献传递
利用高精度小震资料确定新丰江水库大坝区北西向发震断层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2009—2015年广东省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库区高精度定位的地震目录(ML≥1.0),划分出大坝—峡谷区的3个北西向小震密集分布带,并依据成丛小震发生在活动断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反演了这3个小震密集带相应的断层及断层面参数,包括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长度、深度和地理位置,获得了大坝区北西向断裂带相关断层的成分及几何形态.结果显示:3条断层走向为北西—北北西,与大坝—峡谷区走向基本一致,深度为3—12km,均为陡峭的活动断层,其长度不超过10km,在库区应力场作用下均以走滑为主兼少许垂直错动;大坝附近为几条断层端点与断层相切点的汇集区,区域应力易集中于此而成为库区地震最活跃的部位.此外,根据断层反演结果及前人资料,论证了白田—双塘断层为新丰江1962年MS6.1地震的发震构造,并首次发现河源断裂在白田至双塘之间中断了约5km,中断的断裂构造为白田—双塘断层的一部分.
刘特培邵叶杨选谭争光丁原章
关键词:新丰江水库区域应力场
广东省地下流体观测台网数据跟踪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对2014年8月以来广东省地下流体台网数据跟踪分析工作产出的6大类非正常变化事件记录进行了归纳汇总,并结合广东地区历史地震研究和观测背景,回顾了广东东源2015年5月15日3.3级地震发生前,广东地区出现的水化学短临异常跟踪分析事件。结果发现,数据跟踪分析工作能及时发现观测数据异常,并有效识别前兆异常和各类干扰,能够在震情跟踪和地震预测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邵叶刘锦严兴钟天任
关键词:短临异常
新丰江水库地区晚期余震释放阶段活动性研究
1962年新丰江水库大坝附近发生Ms6.1级地震(N23.70°、E114.70°),其后余震至今持续不断,成为广东省陆地区域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1970年至今,新丰江水库地震活动处于晚期余震释放阶段,随着时间的...
刘锦邵叶
文献传递
广东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对广东各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及仪器零漂等参量的计算,对仪器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及观测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认为:各台仪器的观测精度基本达到了中国地震局形变Ⅰ类台的标准;地倾斜类观测仪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尤其是水管倾斜仪的稳定性及精度较高;垂直摆倾斜仪的漂移较大且资料精度较低。伸缩仪和钻孔应变仪资料精度较高;但钻孔应变仪汕头台漂移较大,仪器稳定性不及信宜台;信宜、汕头各形变台观测资料总体质量较好,韶关台次之,潮州台较其它台受干扰大、相对噪声大,资料的稳定性及精度较低,说明台址条件是决定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陈贵美谭争光刘锦王小娜邵叶李晓慧
关键词:形变观测固体潮
东南沿海地震带M≥5级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丛集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东南沿海地震带M≥5级中强地震活动有时空丛集的特征,有历史记录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带经历了3个7级强震的活动周期,其中以1600年广东南澳7.0级、1604年福建泉州海外7.5级、1605年海南琼山7.5级3次7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一强震活动周期与以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和1994、1995年北部湾6.1、6.2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三强震活动周期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活动特征。在主释放期东南沿海地震带东西端都发生了6、7强震并且时间上有呼应的关系。在主释放后主要以5、6级中等地震活动为主,活动的主体地区在东南沿海地震带东段以及中段的粤桂交界地区,这对目前东南沿海地震带新一轮的5、6级地震活动空间主体地区的判断具有指示意义。而以1918年广东南澳东7.3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二活动周期活动则不同,此次主释放期的强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到东段。西段未发生时间上有强呼应关系的中强地震,而随后的调整期地震仍然集中在东西两端,但相对分散在外围。
陈大庆邵叶谭争光黄元敏
关键词:东南沿海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
气枪震源波形走时变化分析的反褶积处理
2019年
利用云南省宾川主动源基地周边10km范围内7个流动台站2017年2月气枪震源集中激发时段记录的气枪信号,使用干涉法计算了直接使用波形和将波形与参考台反褶积后的格林函数两种处理方法下气枪信号的走时变化。使用了气枪震源附近不同方位角的两个参考台的数据,以分析不同参考台对走时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褶积能较为有效的压制气枪震源的时间、空间和频谱轻微不重复性导致的走时变化;反褶积能降低一些来源不明的伪走时变化;使用CKT2的数据反褶积的结果略优于CKT0,其可能原因是气枪阵列沿方位角的非均匀辐射。
邵叶周青云
关键词:气枪震源反褶积波速变化
基于D-InSAR技术的玉树M_S7.1地震同震形变场提取与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本文利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测量技术,通过对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搭载的ALOS PALSAR获得的雷达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分布特征与其发震断层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特征一致;最大视线向形变量为-61.4 cm,如果全部换算成沿断裂方向的走滑形变量,为-129.3 cm,该点位置为33°03′29″N,90°50′56″E,与野外观测到的宏观震中位置(33°04′23″N,96°49′32″E)基本吻合;破裂带全长约60 km,破裂以宏观震中为起点,向西北方向经甘达村、措美村延伸至隆宝镇西南,向东南方向延伸至结古镇南,沿断层的走滑量也随着向两个方向递减或消亡;断层两侧的最大相对走滑量为182.3 cm,断层西南盘的形变量明显大于东北盘,这可能是由于主震之后大部分余震发生在西南盘引起的。
邵叶申旭辉洪顺英戴娅琼
关键词:玉树地震D-INSAR
青藏高原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2023年
青藏高原及内部次级块体的强震活动存在显著的时空丛集特征,20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3次强震活动时空主体地区的转换,呈现了较为复杂的活动特征。利用各次级块体沿主要活动断裂走向的时空投影图,研究了全时空域的青藏高原及内部次级块体的强震活动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对青藏高原的未来强震活动做出了一些初步分析和判断。
陈大庆叶秀薇方震邵叶钟天任李晓慧
关键词:青藏高原强震活动特征
2012和2013年广东新丰江锡场2次M_S4.8地震发震构造的确定被引量:10
2016年
利用广东新丰江锡场2012和2013年2次MS4.8地震震中附近的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精定位小震资料,依据小震丛集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附近的原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反演得到了锡场附近2条相交断层的详细参数及地理分布。NEE向断层F1的走向为78.5°,倾角为87.7°,长度约8.2km,以右旋走滑错动为主;NW向断层F2的走向为137.3°,倾角为87.9°,长度约5.9km,以左旋走滑错动为主。用断层附近ML3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证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并由2次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判断出各自的发震断层。
邵叶刘特培刘吉平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