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尚植
- 作品数:36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财政竞争扭曲了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1
- 2012年
- 自从Tiebout模型开始,经济学家就认为财政竞争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增进社会的福利水平。然而,近几年国内主流经济学文献认为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扭曲了公共支出结构,进而导致公共支出效率的低下。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短期内受制于辖区财力不均等和劳动力流动性不足,财政竞争与公共服务支出呈负相关从而扭曲公共支出结构,但是在长期中财政竞争对于改善公共支出结构的积极效应仍然存在。
- 吕炜郑尚植
- 关键词:财政竞争公共支出结构劳动力流动财力均等化
- 财政竞争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结构——基于国内外文献的一个思考被引量:6
- 2011年
- 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财政竞争的研究文献,全面认识了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经济学本质。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发现如果中央政府能够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并不会导致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所以说,制度缺失是导致财政竞争无法有效实施的真正原因。为了纠正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所带来的公共支出结构扭曲,中央政府应该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以保证财政竞争的有效实施,而不是片面地反对财政竞争,因为财政竞争在本质上是一个中性概念。
- 郑尚植
- 关键词:财政竞争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
- 财政支出结构扭曲与居民消费——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 郑尚植
-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居民消费
- 财政支出结构扭曲与居民消费——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应从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 郑尚植
-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居民消费
- 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角色界定与行为反思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式财政分权一方面通过"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成为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有助于转型初期的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地方官员为了追求任期内的"政绩最大化"引起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下降。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的角色与责任。
- 宫芳郑尚植
-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政府治理
- 我国地区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财政竞争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基于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系数符号的估计,研究财政竞争下地区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财政竞争的视角出发,交互项具有抵消作用,从而最终发现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东部和西部税负的系数符号为负,中部为正,所以宏观税负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差异性。
- 郑尚植
- 关键词:财政竞争宏观税负经济增长
- 试论财政支出配置的基本原则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以往经典文献的重要研究结论 ,总结出政府在财政支出配置过程中必须符合的三个基本原则:效率性、公共性和平等性。通过对三个基本原则的深入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本质上效率性、公共性和平等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首先,效率性是财政支出配置的前提条件,因为政府的财政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如果在配置公共资源的过程中没有符合经济效率,那是对公民税收的恣意挥霍。其次,公共性是财政支出配置的政治基础,由于政府机构的行政低效和官僚的腐败猖獗,所以必须通过一种能够反映公民意志的政治程序才能约束政府的利维坦行为。最后,平等性成为财政支出配置的道德保障,它将让任何一个弱势群体享受到公共财政带来的普惠。
- 郑尚植
- 关键词:公共性平等性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不仅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也要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动。为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情况下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试图回答“中心-外围”体系下不平等的共同体转向平等的共同体的必然性,解释构建“双循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中的作用和理论逻辑;并梳理出建国以来国内市场如何培育、国际秩序如何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分析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如何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实现路径,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世界格局的合理演变。完善与演进“双循环”的理论基础,论证国内循环与去依附的关系,并证明去依附如何成为中国经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主线是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
- 郑尚植常晶
- 试论研究生教学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合意性特征
- 2016年
- 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关乎我国整体研究生创新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研究生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科研与教学的分离,而科研是研究生教学的"应有之义",它能够有效促进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此,基于研究生教学内在要求科研与教学的耦合,本文认为为了能够将其优化推广,需要对其它制度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从而有利于研究生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 郑尚植
- 关键词:教学
-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与国际比较被引量:8
- 2023年
- 文章使用2021年版国家间投入产出(ICIO)表数据,采用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测度了发达国家、新兴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内和国际循环指标,并利用分解出口价值的方法测算和比较了不同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研究发现:(1)发达国家的国内循环程度非常高,国际循环程度也在逐渐增强,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和国际竞争力;新兴国家的国内循环程度逐渐提高,国内市场逐步崛起和壮大;落后国家国内循环程度逐渐下降且越来越依赖国际循环。(2)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更为完善;新兴国家和落后国家产业体系的“中心-外围”格局突出,但是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国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3)虽然资本主义全球价值链存在明显的“中心-外围”问题,但是发达国家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正在下移,新兴国家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正在上移。
- 郑尚植郑尚植
-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