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熙明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拯救
  • 1篇形而上学
  • 1篇语言
  • 1篇哲人
  • 1篇哲学
  • 1篇释读
  • 1篇殊异
  • 1篇疏解
  • 1篇颓废
  • 1篇尼采
  • 1篇亲近
  • 1篇西方哲学
  • 1篇萌萌
  • 1篇考辨
  • 1篇古希腊
  • 1篇诡辩
  • 1篇黑格尔
  • 1篇法哲学
  • 1篇法哲学原理
  • 1篇反观

机构

  • 3篇海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郭熙明

传媒

  • 3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天水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本质”的透视——海德格尔与实存主义的殊异考辨
2014年
实存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实存先于本质",这一命题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启的"形而上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通过演绎和归纳,对"本质"进行了看似不同的思考;但是对他们来说,"本质"都必须依附于最高存在者,因此理性形而上学实际是一种神学式的信仰。通过把名词性的"本质"还原到动词性的"本质的本质性",海德格尔提醒被形而上学以名词性存在者遮蔽的动词性存在,提醒人们关注"存在论差异",因而把形而上学带到边缘。
郭熙明
如何“拯救复仇”——一次亲近萌萌的尝试
2013年
萌萌《记忆中"曾经"的承诺》是对寇眉《拯救性复仇》的评注,对比考察这两篇论文发现:为了让"复仇"成为"拯救性的复仇",通过取道于本雅明和海德格尔,寇眉要"让尼采回归他自身",实际是让尼采的Widerwille从"恶意"转换到"反抗意志",让"权力意志"中的"意志"反抗"权力";在萌萌看来,尽管寇眉"拯救性的复仇"目的是为了超出"形而上学复仇",但仍然是没有真正摆脱西方"形而上学"的"政治哲学复仇",要想对"复仇"自身进行"拯救",只有寻求到一种从根本上摆脱并能反省、制衡"权力意志"的思想才有可能。
郭熙明
关键词:拯救复仇
从黑格尔三次提及柏拉图反观哲人、哲学与现实——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言”释读之一
2010年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序言"是一篇论战性的文字,其论辩对象是窃取哲学名声的诡辩。黑格尔将自己置身其中的论辩追溯到柏拉图,并且以"特殊性原则"作为诡辩哲学的基本原则;为了让哲学从诡辩哲学的基本原则中超越出来,黑格尔尝试建立起主观与客观、特殊与普遍、历史与逻辑相同一的"同一哲学"。这恰恰是导致现代性危机的"人而神"路径。
郭熙明
关键词:诡辩
海德格尔与语言
本文乃是跟随海德格尔一起“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的思之聚会,它以《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为核心文本,由此核心文本辐射到海德格尔的其他文本,以跟随海德格尔一起去追思:语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追思“语言”在海德格尔整个思想中的位置。...
郭熙明
关键词:形而上学古希腊存在论西方哲学
文献传递
“拯救”瓦格纳——尼采《瓦格纳事件》疏解
2011年
本文以疏解《瓦格纳事件》为纲要,对尼采和瓦格纳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清理。尼采既把瓦格纳看作"颓废"的病人,还把他看作是席卷整个西方的"颓废"疾病之征兆;为了疗治"颓废"疾病,瓦格纳向基督教的"爱"与"拯救"寻求药方,尼采对此大加攻伐,认为其结果势必毁灭"高贵"的艺术和音乐;与之相应,尼采以自己摆脱"颓废"的经历为例,认为在古典的"高贵"和"残酷"中还有另一种"拯救"。
郭熙明
关键词:爱情颓废拯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