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芙蕊

作品数:2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生态
  • 3篇人文
  • 3篇生态化
  • 3篇发展观
  • 2篇多发
  • 2篇灾害
  • 2篇哲学
  • 2篇人文价值
  • 2篇人工化
  • 2篇自然界
  • 2篇自然灾害
  • 2篇文化
  • 2篇民生
  • 2篇科学发展观
  • 1篇新体
  • 1篇语境
  • 1篇原理教学
  • 1篇哲学审视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人文文化

机构

  • 1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21篇郭芙蕊
  • 1篇郭芙蓉
  • 1篇蒋洪林
  • 1篇廖红霞

传媒

  • 4篇兰州学刊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成人教育
  • 1篇北方论丛
  • 1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科学.经济....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城市问题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宁夏党校学报
  • 1篇前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自然界人工化价值的哲学审视
2009年
在生产方式推动的自然界人工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系统却越发无序,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自然界的人工化改造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对于整个自然界而言,并非人工化程度越高越好。因此,为了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必要从哲学角度重新审视自然界的人工化价值。
郭芙蕊王丛霞
关键词:自然界人工化
充分就业:生态学意义下人力资源开发的语境被引量:1
2006年
中国的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是现存的主要问题,这三个问题之间有一个交叉点———人与资源配置的失调。这种失调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人的本性需求———劳动能力未充分发挥,在实证科学层面体现为未充分就业。在人类新的价值理想的建构中,劳动作为一种手段,其功能需要从“谋生”转向“乐生”,这就是劳动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现阶段充分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郭芙蕊
关键词:充分就业生态化
文化生态化:现代技术良性发展的文化环境被引量:3
2007年
单一经济目标引导下的技术应用导致了技术异化,这种异化体现在自身发展及应用后果两个层面上,从文化角度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是技术异化的文化原因。尽管生态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将生态问题放在文化的背景下解决,但不能取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所以,现代技术的良性发展只能在文化生态化背景下进行,而不能在生态文化的单一框架内实现,文化生态化为人对技术认识的合理化与技术功能的完善化提供了文化支持。
郭芙蕊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自然界人工化程度评价
2009年
在生产方式推动的从天然自然界向人化自然界与人工自然界转变的过程中,自然界的人工化程度虽然逐渐增大,但是有序程度却在降低,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尽管自然界的人工化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整个自然界而言,并非人工化程度越高越好。因此,为了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必要对自然界人工化程度进行评价。
郭芙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自然界人工化
论“科学劳动”方式
2006年
从劳动的作用角度可以把劳动划分为三种形态:类劳动、生存劳动和异化劳动。这三种劳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元价值的转变过程中,劳动形式也必须相应地转变以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科学劳动成为适应这一需要的最佳的劳动形式。科学劳动的要素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劳动,并且具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职能。
郭芙蕊
关键词:发展观
适度思考生态技术创新的地域特色
2014年
生态技术的划界虽有共同准则,但生态技术的创新却应有地域特色。经济、生态、人力资源等条件是生态技术创新中需要考虑的硬要素,而文化、民众意识、生态习惯则是不应忽略的软要素。不同地域的软、硬要素不同,因此,生态技术创新应该具有地域特色。西部地区的生态技术创新要以传统生态技术为基础,借用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来实现,这将充分利用西部生态技术创新的软、硬条件。
郭芙蕊
关键词:生态技术
自然灾害多发期中间技术论思想的价值挖掘
2013年
中间技术论以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为代表,这一概念是舒马赫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提出的,由于其经济效益低下没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和应用。在自然灾害多发期,由于中间技术能够创造独特的生态和人文价值,因此有一定适用性,但为全面发挥其适用性还需对其进行价值提升。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适度融合起来,并以不过分降低效率为原则,是提升"中间技术"价值的现代途径。
郭芙蕊
关键词:自然灾害
论重化工业阶段的“非平衡”超越
2009年
对于一个大国来讲,重化工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但在特殊的发展背景下,中国有非平衡超越重化工业阶段的必要。东西部发展的非均衡是非平衡超越重化工业阶段的现实条件,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适度结合是其技术途径。
郭芙蕊
关键词:重化工业阶段
试论人的文化积淀能力变迁
2009年
人的文化积淀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时间角度看,人的文化积淀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依靠现代技术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活动却破坏了人的文化积淀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人的自然物质基础的破坏、对劳动能力提升的破坏和对个性发展的阻碍。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的文化积淀能力现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郭芙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文化积淀
技术的简单化复归及其对人性的解蔽被引量:1
2005年
在现代技术社会中人们已经默认并接受了技术的复杂化现实,这种现实阻碍了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过程,而且也遮蔽了人性。文章以技术对人类来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思想基础,在技术的复杂化所带来的技术的掩盖性和现实人与真正的“个体自我”的分裂的基础上,探讨技术的简单化复归及对人性的解蔽作用。
郭芙蕊廖红霞
关键词:个体自我复归解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