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胰腺炎并发脾肿大的临床意义
-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时通过影像学检查连续动态观察脾肿大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120例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其中38例并发脾肿...
- 金一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脾肿大影像学检查
- 文献传递
- IL-2激活的正常人PBL裸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1991年
- 给裸鼠尾静脉注射Anip973人肺腺癌细胞造成人工肺转移癌模型。应用IL-2激活的PBL细胞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出具有杀伤活性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对裸鼠体内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新鲜淋巴细胞组和单纯注入IL-2组均不能明显抑制肿癌的肺转移,单纯注入LAK细胞组可抑制肿瘤的肺转移,LAK细胞与IL-2同时注射时抑制肺癌转移率比LAK细胞组明显提高。病理检查证实了经LAK细胞和IL-2同时治疗的裸鼠,肺转移癌结节明显减少。LAK细胞与rIL-2伍用亦可显著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
- 刘江秋金一万涛李忠义何亦祥刘新垣范佩芳
- 关键词:LAK细胞白细胞介素2肿瘤裸鼠
- 同种LAK细胞治疗癌性胸腹水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1992年
- 采用同种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简称同种 LAK 细胞)进行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领域。同种 LAK 细胞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已逐步得到解决。现已证明同种 LAK 细咆具有与同系 LAK 细胞相同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同种 LAK细胞对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可使肿瘤不同程度的缩小或完全消失。近年来我们研究室对同种 LAK 细胞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用同种 LAK 细胞对84例癌性胸水及20例癌性腹水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刘江秋万涛李忠义金一何亦祥刘旭张春燕刘维张金龙李殿俊
- 关键词:LAK细胞癌性水胸腹水
- 采用正常人LAK细胞治疗癌症病人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1991年
- 近年来,应用患者自体LAK细胞治疗各类癌症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由于自体LAK细胞的应用存在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在临床很难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了解决LAK细胞来源问题,我们将正常人外周淋巴细胞做为同种LAN(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前体细胞,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激活后治疗了各类癌症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金一刘江秋李忠义万涛何亦祥
- 关键词:LAK细胞肿瘤
- IL_2激活的PBL治疗晚期肺癌病人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1991年
-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LA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对各种肿瘤病人进行了过继性免疫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临床常用大量的患者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做为LAK前体细胞,因其提取方法复杂,对患者有很多危险性,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为解决LAK细胞来源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同种LAK细胞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我们采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做为同种LAK前体细胞,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激活后,治疗了晚期肺癌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刘江秋金一李忠义万涛何亦祥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淋巴细胞肺肿瘤
- 临床应用同种LAK细胞是否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初步观察
- 1995年
- 应用V50血液成分分离系统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1000U/ml rIL-2条件下诱导LAK活性,然后以1×10^(10)细胞量输入患者体内,于输入前及输入后2月、6月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对IL-2的反应性及IL-2产量,结果表明上述指标在输入前后无显著差别,临床观察及皮肤活检均未观察到GVHD征象,提示同种LAK细胞的临床应用并未导致GVHD。
- 万涛刘江秋李忠义金一何亦祥阎凤君李殿俊
- 关键词:LAK细胞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活检反应性活性
- 肺炎支原体克隆基因的鉴定
- 1990年
- 我室在提取和纯化肺炎支原体DNA的基础上,将其DNA酶切片段重组到pBR^(322)的PstI位点再转入E.CoLi RR_1建立了肺炎支原体克隆基因重组菌株。我们采用快速抽提方法,证明了所检测的质粒为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重组质粒显示出外源DNA片段。进一步用肺炎支原体DNA探针证明此外源DNA片段为肺炎支原体DNA片段,从而证明所检测的质粒为肺炎支原体重组质粒。为分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 金一郭慕华陈庆学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克隆基因
- 体质指数对绝经后E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绝经后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8例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BMI对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影响。肥胖定义为BMI≥28kg/m2。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118例乳腺癌均为绝经后女性,其中BMI≥28kg/m246例(38.9%),BMI〈28kg/m272例(61.1%)。BMI≥28kg/m2患者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有效率为56.5%(20/46),BMI〈28kg/m2患者有效率为62.5%(45/7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BMI〈28kg/m2和BMI≥28kg/m2组乳腺癌患者的39个月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7%和73.9%(P=0.008);BMI〈28kg/m2和BMI≥28kg/m2乳腺癌患者的39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3.1%和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8kg/m2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疗效和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不良因素。
- 金一姜大庆赵林王彪孟欣张海燕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体质指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