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惠平

作品数:280 被引量:978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2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2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2篇肝炎
  • 90篇抗体
  • 76篇病毒
  • 75篇自身免疫
  • 73篇细胞
  • 72篇自身免疫性
  • 72篇免疫性
  • 64篇原发性
  • 61篇胆汁
  • 61篇胆汁性
  • 59篇原发性胆汁性
  • 53篇肝硬化
  • 46篇自身抗体
  • 45篇自身免疫性肝...
  • 45篇免疫性肝炎
  • 43篇肝病
  • 39篇免疫
  • 32篇胆汁性肝硬化
  • 3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8篇肝炎患者

机构

  • 27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0篇川北医学院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牛津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国家卫生计生...
  • 2篇欧蒙医学诊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作者

  • 280篇闫惠平
  • 81篇张海萍
  • 72篇赵艳
  • 60篇檀玉芬
  • 58篇刘妍
  • 55篇刘燕敏
  • 52篇冯霞
  • 50篇张欣
  • 49篇赵丹彤
  • 34篇李伟华
  • 33篇马冬梅
  • 32篇廖慧钰
  • 27篇张永宏
  • 26篇吴昊
  • 26篇孙丽梅
  • 26篇冯霞
  • 23篇黄云丽
  • 22篇马胤雪
  • 18篇王爽
  • 15篇郎振为

传媒

  • 28篇北京医学
  • 2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3篇中华微生物学...
  • 13篇中华检验医学...
  • 12篇中国实验诊断...
  • 9篇中华传染病杂...
  • 6篇传染病网络动...
  • 5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检验医学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2007年全...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16
  • 12篇2015
  • 21篇2014
  • 16篇2013
  • 33篇2012
  • 24篇2011
  • 27篇2010
  • 27篇2009
  • 15篇2008
  • 17篇2007
  • 23篇2006
  • 6篇2005
  • 15篇2004
2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 DNA聚合酶末端蛋白TP的反式激活新基因XTP3的筛选和证实
目的:通过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和克隆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末端蛋白TP的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证实其真实性. 方法:以TP表达质粒pcDNA3.1(-)-TP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
王春花闫惠平郎振为成军周育森王欣欣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DNA聚合酶反式激活
文献传递
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与SLE患者疾病状态的关系以及对两种方法检测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两种抗dsDNA抗体检测方法检出能力差异的原因。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同时测定300例SLE患者(SLE组)和495例非SLE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SLE疾病组),以及30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然后进一步测定ELISA检测为阳性标本的抗dsDNA抗体亲和力指数。结果 (1)SLE组抗dsDNA抗体水平[285.8(164.5~463.3)IU/mL]明显高于非SLE疾病组[172.9(135.3~200.1)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SLE组抗体亲和力指数[32.3(19.2~50.7)]与非SLE疾病组[15.5(9.5~4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SLE组抗dsDNA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指数分别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02)。(2)ELISA和IIF同时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其抗dsDNA抗体水平和亲和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单独ELISA检测为阳性标本的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dsDNA抗体水平及抗体亲和力指数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表明较高的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可能影响疾病进程,可作为病程监测的指标。IIF相对于ELISA,更倾向于检测出相对较高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
田野张云聪冯珍如闫惠平张岩张海萍李佩郑芳芳聂秋燕刘晴王晓宁张国军谭延国
关键词:抗双链DNA抗体抗体亲和力间接免疫荧光法系统性红斑狼疮
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HIV感染者血β2MG、蛋白电泳、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肌酐,分析血β2MG与蛋白电泳、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相关性。结果HIV感染者血β2MG升高者占86.5%(64/74),其中无症状期、AIDS期患者中血β2MG升高者分别占90.9%(20/22)、84.6%(44/52)。AIDS期患者血β2MG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期感染者(P<0.01),且CD4<200/ml的HIV感染者血β2MG明显高于CD4>200/ml的感染者(P<0.05);78.8%(67/85)HIV感染者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升高,其中无症状期和AIDS期感染者分别为75%(27/36)和81.6%(40/49)。未观察到无症状期和AIDS期感染者γ球蛋白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无症状期感染者血清白蛋白百分比明显高于AIDS期感染者(P<0.05)。HIV感染者血β2MG与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呈正相关:r=0.455(P<0.01),而与血清白蛋白百分比呈负相关:r=-0.586(P<0.01)。HIV感染者血β2MG与CD4计数呈负相关:r=-0.279(P<0.05),也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99(P<0.01)。对血β2MG>3.0mg/L的HIV感染者,其血β2MG与CD4计数、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434、r=-0.427(P<0.01)。几乎所有的HIV感染者肾功能指标都正常。结论绝大多数HIV感染者血β2MG升高,且随着疾病进展而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被激活和淋巴细胞被破坏有关。HIV感染者血β2MG升高是因机体产生了更多的β2MG,而非因HIV感染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功能受损所引起。
张欣闫惠平檀玉芬郭继桥刘妍马冬梅张海萍
关键词: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免疫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PBC)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内小胆管阻塞和血清中出现高滴度的抗线粒体抗体。迄今为止病因还不明确,与自身免疫有关,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罕见有儿童发病的报道。
闫惠平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免疫特征抗线粒体抗体发病年龄胆汁淤积性胆管阻塞
HIV-1B亚型Nef core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2011年
研究表明,Nef蛋白通过激活CD4+T淋巴细胞,提高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增加CD4分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内吞,以及防止受感染细胞凋亡等途径,对HIV复制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1]。因此机体对Nef蛋白的免疫反应及其在控制病毒方面的作用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李伟华闫惠平张海萍张欣杨虹冰胡文静
关键词:NEF蛋白HIV-1B亚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特异性E蛋白
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两组,并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两组患者ALT水平分别为(412.1±387.5)u/L和(376.0±319.7)U/L,AST为(352.5±457.9)U/L和(198.8±142.7)U/L,总胆红素为(109.7±104.8)mol/L和(102.4±135.7)μmol/L,直接胆红素为(66.4±73.3)mol/L和(61.2i72.1)umol/L,碱性磷酸酶为(133.4±50.1)u/L和(147.4±97.3)u/L,Y-谷氨酰转肽酶为(139.9±134.1)U/L和(180.6±227.9)U/L,白蛋白为(41.3±4.9)g/L和(39.8±5.3)g/L,球蛋白为(25.1±5.3)g/L和(28.6±5.1)g/L;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除球蛋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JD〈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部分可检出自身抗体,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组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滴度均≤1:320;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可检出高滴度ANA、抗线粒体抗体,其中ANA滴度≥1:320的患者15例,7例患者ANA为1:1000。结论肝功能指标无助于鉴别急性或慢性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出现高滴度自身抗体,应注意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
刘燕敏闫惠平韩莹张立洁刘妍廖慧钰陈义森黄云丽赵国庆丁惠国
关键词:中毒性肝功能实验自身抗体慢性损害
不同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HBV感染人群T细胞对HBV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差别及特征。方法76例研究对象分为四组,乙肝携带者组和既往乙肝感染患者组、急乙组、慢乙组,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对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sAg、HBcAg和HBeAg免疫应答。结果(1)携带者组对HBeAg的反应频率较高,而既往感染者对HBcAg和HBeAg的反应频率较高。急乙组和慢乙组对三种蛋白的反应频率无差别。(2)急乙组和慢乙组对HBsAg的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既往感染组。急乙组、慢乙组和既往感染组对HBcAg的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携带者组。对HBeAg的反应频率各组间无差别。(3)慢乙组对HBcAg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HBsAg。既往感染组患者对三种蛋白的反应强度依次为HBcAg〉HBeAg〉HBsAg。急乙组和携带者组对三种蛋白的反应强度无差别。(4)对HBsAg的反应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急乙组〉慢乙组〉携带者组和既往感染组。对HBcAg的反应强度是急乙组和慢乙组和既往感染组明显强于携带者组。对HBeAg的反应强度,急乙组高于慢乙组,其余各组间无差别。结论急乙、慢乙和既往感染者对HBcAg的T细胞免疫反应为主,而携带者以HBeAg的T细胞免疫反应为主。
冯霞闫惠平廖慧钰刘燕敏张国元林芳赵艳黄云丽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乙醇脱氢酶抗体ELISA法的建立及其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的价值
2009年
目的 建立血清抗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抗体ELISA法,并评价抗-ADH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印迹试验对酵母ADH与人血清抗-ADH之间的反应性进行验证。用酵母ADH建立检测血清抗-ADH的ELISA法。以67例AIH、9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9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3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24例酒精性肝病(ALD)和9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及31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中的抗-ADH进行检测并统计其阳性率,阳性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抗-ADH的ELISA法,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免疫印迹试验证实酵母ADH与人血清抗一ADH有良好反应性。AIH患者血清抗-ADH阳性率为59.7%(40/67),高于健康对照组(0,X^2=31.271,P〈0.05)、PBC组(6.4%,X^2=54.492,P〈0.05)、CHB组(14.1%,X^2=54.848,P〈0.05)、CHC组(21.2%,X^2=29.269,P〈0.05)、ALD组(25.0%X^2=8.512,P〈0.05)和CTD组(43.4%,X^2=4.229,P〈0.05)。结论AIH患者血清中抗-ADH阳性率高于其他肝病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对AIH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杨建轩闫惠平檀玉芬刘妍马冬梅李俊强向代军赵丹彤周冬燕孔祥沙
关键词:肝炎自身免疫性乙醇脱氢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在药物性肝损伤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血清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在药物性肝损伤(DILI)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的血清学特点,以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802例DILI患者实验室资料,分析血清中AMA-M2阳性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将同时期就诊的120例PBC患者血清学资料作为对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对于各组数据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免疫球蛋白M检测结果做秩和检验,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802例DILI患者中,AMA-M2阳性占5.1%(144/2802),其中77.1%(111/144)为单纯DILI,22.2%(32/144)为DILI合并PBC,0.7%(1/144)为DILI合并干燥综合征。单纯DILI组AMA-M2多为中、低水平,低于PBC组及DILI合并PBC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ILI合并PBC组与PBC组AMA-M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ILI组和DILI合并PBC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585.92±653.04)U/L、(501.45±512.67)U/L和(373.47±502.60)U/L、(335.97±513.96)U/L,均显著高于PBC组[(106.33±134.08)U/L、(112.59±152.20)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纯DILI组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为(152.58±81.46)U/L,低于PBC组的(237.86±215.09)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ILI组的免疫球蛋白M水平为(1.76±1.16)g/L,低于PBC组[(4.74±5.74)g/L]和DILI合并PBC组(3.31±1.68)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单纯DILI组中,2.7%患者出现肝硬化;42.3%患者AMA-M2滴度降低,其中14.4%患者AMA-M2滴度降至正常;13.5%患者AMA-M2滴度上升,5例患者发展为PBC。结论AMA-M2并非仅见于PBC患者中,中低水平甚至高水平的AMA-M2可在DILI患者中检出。对于AMA-M2阳性的DILI患者首先需鉴别是否合并PBC;其次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并对患者�
孙丽梅闫惠平娄金丽王扬赵艳于艳华张海萍刘燕敏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自身免疫肝病自身抗原抗体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闫惠平刘燕敏赵艳廖慧钰李宁黄春洋张海萍赵丹彤黄云丽冯霞韩莹张永宏娄金丽张小丹边新渠
该成果属于肝病自身免疫病领域。研究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AILD发病机制不明,导致肝硬化肝衰竭。项目起始时,中国极少认识该病,无流调报告,诊断指标不明,误...
关键词: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方法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