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大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学生就业
  • 3篇素质教育
  • 3篇文化
  • 3篇文化素质
  • 3篇文化素质教育
  • 3篇教育
  • 3篇就业
  • 2篇大学生
  • 2篇大学生就业
  • 2篇学生就业能力
  • 2篇教育观
  • 2篇就业能力
  • 1篇大学生就业能...
  • 1篇地方本科
  • 1篇地方本科院校
  • 1篇地方师范
  • 1篇地方师范院校
  • 1篇学生创新能力
  • 1篇学校内
  • 1篇学校内部环境

机构

  • 9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淮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阎大伟
  • 1篇周鹏

传媒

  • 2篇江海学刊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十年来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07年
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研究是对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的本质、特征、基本思想和重要意义的探究性活动。学术界首次出现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在1999年。本文从研究起点、研究进展、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理论价值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的理论研究提出建议。
阎大伟
关键词:青年观
论文化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被引量:5
2007年
文化素质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文化素质教育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体验,不断将知识升华和转化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与气质的活动过程。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理性与价值判断、科学与人文等素质相协调,真善美相统一的个体人格。
阎大伟
关键词: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教育观
论康熙的西学观被引量:4
2006年
康熙的西学观,是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在学习、反思和批判地吸收西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康熙认为,学问不分中西,凡有用者皆吸取之;衡量学问、判断是非要以事实为取舍依据,以科学测验为判断标准;西学的方法不仅是实测和实证的,而且要把事实的验证与一定的逻辑推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康熙对待西学的态度是学以致用,批判吸收,任何知识和学问都要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并适合中国的国情;其西学观的价值取向是实用性和坚持“西学中源”说。在西学观的指导下,康熙应用西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阎大伟
关键词:康熙西学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考被引量:1
2008年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体现在它所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规范能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遵循和实践,它的教育、引导和转化等功能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内在本质是其价值导向的人民性、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指导实践的有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是根据意识形态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的一般要求,突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内在本质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适应性和价值观念的引导性,真正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阎大伟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论文化素质教育被引量:6
2007年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知识升华和转化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与气质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理性与价值判断、科学与人文等素质相协调,真善美相统一的个体人格。
阎大伟
关键词: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教育观
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要素被引量:59
2007年
本文主要阐述了就业能力的定义、结构,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内在素质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等。
阎大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就业市场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就业难"已成为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破解"就业难"鸿沟成为高校发展崭新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提出开发"嵌入式"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开发"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创设开发就业能力提升的情境三个方面的途径。
周鹏阎大伟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就业能力
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影响规律探析被引量:3
2007年
学校内部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并以其蕴涵的精神和理想熏陶激发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磨炼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机制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是,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环境的影响转化为观念,进而转化为实践行动;而这种转化过程主要是通过注意、反应、认同、内化和价值性格化等不同阶段来实现的。
阎大伟
高师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2008年
高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教育中功利倾向过重、人文精神缺失等弊端,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1995年以来,高师文化素质教育经过了试点、推广和普及三个发展阶段,逐步确立了基础性、内在性、综合性、主体性等教育理念,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也存在着观念转变不到位、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科学化、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以及知识内化为素质的途径不畅通等不足。高师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更加注重通过文化知识的内化和氛围的熏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导引、精神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从综合的角度解决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为师等实际问题。
阎大伟
关键词:高师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迁被引量:15
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服从分配、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发展是一个体现社会需要变化的过程,受社会变革、就业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自主化、多元化、大众化的趋势。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迁在总体上适应了社会转型的变化,标志着大学生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取向和进步态势,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阎大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