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阚永丰

作品数:25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石景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切除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胆囊
  • 5篇胆囊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胃癌
  • 4篇胆囊切除术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外科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腹腔镜胆囊
  • 3篇腹腔镜胆囊切...
  • 3篇腹腔镜胆囊切...
  • 2篇胆囊炎
  • 2篇预后
  • 2篇胃癌根治
  • 2篇急性胆囊炎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石景山医...
  • 5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作者

  • 22篇阚永丰
  • 4篇李世拥
  • 4篇王鹏
  • 4篇刘会东
  • 3篇刘军
  • 3篇郑毅
  • 3篇高志刚
  • 3篇张庆德
  • 2篇韩东冬
  • 1篇盛晓滨
  • 1篇刘品一
  • 1篇易秉强
  • 1篇程相阵
  • 1篇翟洪涛
  • 1篇渠浩
  • 1篇马志学
  • 1篇耿金玲
  • 1篇谢德红
  • 1篇陈波
  • 1篇吕春华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细胞DNA含量和ras p21表达的预后意义
1999年
目的主要探讨rasp21表达和DNA含量测定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1例进展期胃癌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rasp21表达和DNA含量的定量检测。结果DNA二倍体组的5年生存率(35.7%)较异倍体组高(22.2%,P<0.05),rasp21低表达组(Fi≤X)的5年生存率(29.1%)较rasp21高表达组(Fi>X)的5年生存率(14.3%)高(P<0.05);高rasp21表达异倍体胃癌(5年生存率14.4%)较低rasp21表达异倍体胃癌(5年生存率28.6%)预后不良(P<0.05)。结论DNA倍体类型和rasp21表达,尤其是双参数同步分析,可望成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阚永丰李世拥
关键词:癌基因产物DNA倍体预后
年龄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研究
1996年
本文对经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438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重点探讨年龄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全组男性336例(76.7%),女性102例(23.1%),平均年龄54.5岁(25-74),<40岁的51例(11.6%),<60岁者99例(22.5%)。结果提示:①不同年龄组中,胃癌的发病率在50-59岁之前随年龄增加而呈近似直线上升趋势,在50-59岁之后呈近似直线下降趋势;②<30岁的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多发(80.0%),随年龄增加女性胃癌的发病率呈递减趋势,而男性则相反;③高分化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20.0%-66.7%),<40岁胃癌多为晚期,有较高的淋巴转移率,根治性切除率低(20.0-32.6%):④>60岁和<40岁的胃癌预后不良。
阚永丰刘品一马志学
关键词:胃肿瘤年龄生物学行为
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8例分析
2010年
目的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28例急性胆囊炎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8例,中转开腹9例,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术后恢复顺利,无肠道损伤、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例出现穿刺孔感染,全组无死亡率。结论LC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可行。
耿英杰阚永丰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治疗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41例报告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和次全切除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可行性与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5月~2012年8月,腹腔镜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41例,其中26例行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5例行胆囊次全切除术(1aparoscopic subtotal cholecystectomy,LSC)。结果 LC 26例中4例中转开腹(2例胆总管损伤,2例术中出血),手术时间(137.5±11.0)min,出血(177.7±36.5)ml,术后胆漏1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例;LSC15例均成功,手术时间(99.9±10.1)min,出血(62.0±9.1)ml,术后胆漏1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例。随访6—32个月,平均12.3月,均无明显消化道不良表现。结论腹腔镜治疗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除了娴熟的手术技巧和精细、耐心的手术操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或次全切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刘志贤阚永丰陈波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
腹茧症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体会(附8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8例腹茧症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促进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结果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1例病人出院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经过胃肠减压后2天缓解。结论针对腹茧症病人手术治疗与术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治疗同等重要。
张庆德吕春华阚永丰
关键词:外科手术腹茧症术后处理
肠系膜脂膜炎二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MP)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一种少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性病变,其症状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故该病极易被误诊漏诊。本研究拟对我院确诊的2例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程相阵阚永丰王保强
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慢性非特异性临床医生影像学表现脂肪组织纤维化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医院收治的7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记录患者远期生存情况;以患者年龄、TMN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等作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至末次随访,79例胃癌患者死亡4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为别94.3%、53.7%、2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MN分期、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CEA水平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TMN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会东王鹏阚永丰
关键词:胃癌生存率预后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为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癌临床病理学特性的关系,给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除范围提供依据,作者统计分析了手术切除的192例胃癌标本。结果:本组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0.4%,转移度为28.9%。C、M、A区(上、中、下部)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4.6%、57.7%、59.1%及90.9%。早、中、晚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依次呈递增趋势(P<0.05)。浸润型(BorⅢ、Ⅳ)转移率(76.5%)明显高于局限型(BorrⅠ、Ⅱ)转移率(43.2%)。肿瘤直径<4cm、4~8cm和>8cm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增加,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因此,术中应按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部位、大小及大体分型,并结合不同分区淋巴结分组、分站转移特点,选择淋巴结清除范围。
阚永丰李世拥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瘤临床病理
高学历青年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被引量:7
2003年
高学历青年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关系我国临床医学的未来 ,如何培养出能够满足 2 1世纪需要的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高素质临床外科医生是医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把高学历青年外科医生的理论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逐渐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 ,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较高临床技能的合格的临床外科医生。
阚永丰游凯涛
关键词:青年外科医生
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初步报告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PIDCA)联合术前后放疗和化疗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6月到2004年10月,对19例患者施行该手术。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岁(41~74岁)。肿瘤分期T14例、T210例、T34例、T41例,肿瘤距离肛缘平均4.4cm(3.5~5.0cm)。经肛门在直视下从距离肿瘤下缘2cm全层切断直肠或肛门内括约肌,通过肛门内外括约肌间隙向上方游离直肠并与经腹完成的直肠游离汇合切除直肠及其系膜,经肛门行结肠肛管吻合,全部患者均未行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口。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2例(10.5%)。随访时间为3~29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例盆腔复发,复发率5.3%。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结论对经过选择的距离肛缘≤5cm的超低位直肠癌结合术前后的盆腔放疗和化疗,PIDCA术是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有较好根治性治疗效果,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
阚永丰刘军高志刚渠浩郑毅易秉强
关键词:结肠肛管吻合术超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括约肌直肠切除保肛术肛门内括约肌盆腔复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