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海燕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细胞
  • 16篇儿童
  • 13篇白血
  • 13篇白血病
  • 12篇急性
  • 11篇淋巴
  • 10篇淋巴细胞
  • 10篇急性淋巴细胞
  • 8篇淋巴细胞白血...
  • 8篇急性淋巴细胞...
  • 8篇急性淋巴细胞...
  • 7篇儿童急性
  • 6篇基因
  • 6篇儿童急性淋巴...
  • 3篇血细胞
  • 3篇血小板
  • 3篇预后
  • 3篇噬血细胞
  • 3篇免疫
  • 2篇单核

机构

  • 22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陆海燕
  • 17篇王晓欢
  • 17篇程艳丽
  • 17篇郝国平
  • 15篇王静
  • 10篇史红鱼
  • 8篇王丽
  • 6篇常虹
  • 6篇侯朝辉
  • 2篇朱镭
  • 2篇张静
  • 2篇郭慧敏
  • 1篇薛云珍
  • 1篇赵志华
  • 1篇张小强
  • 1篇薛慧琴

传媒

  • 8篇白血病.淋巴...
  • 5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及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遗传学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03例儿童ALL患者常见的融合基因、染色体数和结构,分析染色体和融合基因的变化对治疗反应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103例患儿中,52例染色体数正常,未检出融合基因.51例检出融合基因,其中TEL-AML1阳性22例,bcr-abl阳性10例,E2A-PBX1阳性11例,MLL-AF4阳性2例,HOX11阳性3例,SIL-TAL1 1例,dupMLL 1例,TLS-ERG 1例.bcr-abl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未检出异常基因组、TEL-AML1组、E2A-PBX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5±3.8)个月比(34.6±1.7)个月、(31.6±1.4)个月、(34.5±3.3)个月,均P<0.05],与其他异常基因组[(12.8±1.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出异常基因组平均生存时间与TEL-AML1组及E2A-PBX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其他异常基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数异常18例,其中亚二倍体4例,超二倍体14例.亚二倍体患儿平均生存时间短于超二倍体患儿[(19.8±4.8)个月比(37.5±2.2)个月,x 2=7.375,P=0.007],易复发.初诊时不同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的患儿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数等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儿童ALL的预后和转归,对实现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郝国平陆海燕王晓欢史红鱼程艳丽朱镭郭慧敏
关键词:儿童融合基因染色体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基嘌呤治疗耐受性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6-MP)治疗耐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的患儿58例,均采用CCLG-ALL2018方案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在维持治疗阶段接受6-MP口服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UDT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不同NUDT15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骨髓抑制情况及6-MP耐受剂量。结果58例患儿中,NUDT15基因TT型3例,CC型46例,TC型9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3组不同NUDT15基因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患儿中,23例(39.66%)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NUDT15基因CC型16例,TC型5例,TT型2例。3组间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9.10,P<0.05)。TT型、CC型、TC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分别为(10.4±8.8)mg·m^(-2)·d^(-1)、(41.5±1.3)mg·m^(-2)·d^(-1)、(36.7±2.4)mg·m^(-2)·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5,P<0.05)。结论不同NUDT15基因型患儿6-MP耐受性不同,NUDT15基因多态性与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不耐受相关,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
王静王晓欢郝国平程艳丽陆海燕索涛莉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及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研究CD4^+CD25^+Treg细胞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组20例及非白血病患儿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初诊患儿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1.57±1.04)%和(6.75±0.75)%,在初诊患儿组高于对照组(t=16.808,P〈0.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Treg细胞数量升高,提示CD4^+CD25^+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史红鱼王晓欢郝国平常虹朱镭郭慧敏程艳丽赵志华陆海燕王静王丽张小强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急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5例临床及基因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临床诊断JMML患儿,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JMML相关基因突变,收集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3例检测到PTPN11基因突变,2例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均为体细胞杂合错义突变。中位随访时间6月(2~26月),2例PTPN11突变及1例KRAS突变患儿合并出血死亡。1例PTPN11突变患儿行单倍体移植后存活;1例KRAS突变婴儿,对症治疗后病情改善。结论JMML患者多有RAS基因及其调控基因突变,预后差,KRAS体细胞突变不合并高危因素婴儿有自发缓解可能。
陆海燕王晓欢程艳丽王静索涛莉
关键词: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儿童
糖皮质激素诱导试验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诱导试验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ALL患儿85例,年龄1.6—14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男性44例,女性41例;B-ALL82例(96.5%),T-ALL3例(3.5%)。患儿均给予7d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动态变化分为激素反应良好(PGR)组和激素反应不良(PPR)组,根据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后转归,判断糖皮质激素诱导试验评估早期预后的价值。结果PGR组78例(91.8%),其中高危患儿7例(8.2%),中危患儿40例(51.3%),低危患儿31例(39.7%);PPR组7例(8.24%),均为高危。治疗第15天骨髓检查示:PPR组M,型(原始幼稚淋巴细胞〈0.05)2例,非M,型5例;PGR组M1型74例(94.9%),非M,型4例(5.1%)。化疗后PPR组中1例持续完全缓解(CCR),1例放弃治疗,3例复发,2例死亡;PGR组中65例CCR,4例放弃治疗,7例复发,2例死亡。随访期3~48个月,中位随访26个月,PGR组无事件生存(EFS)率为83.3%(65/78),PPR组EFS率为14.3%(1/7)。结论大部分ALL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敏感,预后较好;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患儿,要密切关注白血病其他生物学指标。糖皮质激素诱导试验可能是评估儿童ALL早期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史红鱼郝国平王晓欢常虹程艳丽陆海燕王静王丽侯朝辉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儿童预后
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2例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52例复发AL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5月1日,52例患儿中5例因诊断后放弃治疗而失访。47例随访成功患儿中位初诊年龄60个月(11~16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21个月(2~112个月),复发后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1.0~69.0个月),复发后2年总生存(OS)率31%。9例患儿获得第2次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移植时间为4.5个月(3.0~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4~69个月)。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与≥50×109/L复发患儿2年OS率分别为39%和13%(χ^2=5.623,P=0.018)。初诊标危、中危、高危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72%、31%和8%(χ^2=10.068,P=0.007)。超早期复发、早期复发、晚期复发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0、33%和79%(χ^2=30.066,P<0.01)。复发后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移植及未规律治疗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57%、89%和0(χ^2=26.885,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间(HR=0.340,95%CI 0.146~0.789,P=0.012)为复发ALL患儿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移植组,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组及未规律治疗组死亡风险增高(HR=12.313,95%CI 1.266~119.758,P=0.031;HR=20.699,95%CI 2.230~192.129,P=0.008),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复发ALL患儿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ALL复发以超早期及早期复发为主,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常见,初诊中高危患者较多。初诊时危险度、初诊白细胞计数、复发时间、复发后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复发时间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陆海燕王晓欢程艳丽王静索涛莉张静
关键词:儿童复发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易感因素和预后,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85例ALL合并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ALL患儿中发生真菌感染22例(25.88%)。不同化疗方案患儿真菌感染发生率:诱导方案VDLDex(P)为16.47%(85次疗程中14次);巩固治疗CAM方案为0.71%(281次疗程中2次),HRl方案为7.14%(28次疗程中2次);HR3’方案为3.57%(28次疗程中1次);HD.MTX方案为0.34%(587次疗程中2次);COADex方案0.48%(210次疗程中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8.698,P〈0.05)。标危、中危及高危组患儿年龄分别为(4.27±1.57)岁、(5.08±3.39)岁、(8.09±2.9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08,P〈0.05)。不同危险组患儿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标危组19.35%(6/31)、中危组12.5%(5/40)、高危组78.57%(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6,P〈0.05)。22例真菌感染患儿中治愈10例(45.45%),好转2例(9.09%),放弃6例(27.27%),死亡4例(18.18%)。结论ALL患儿化疗时易发生真菌感染。长期应用含有激素化疗方案、持续粒细胞缺乏、年龄小及高危组是易感因素,应重点关注此类患儿,早期预防真菌感染,有利于降低合并真菌感染ALL患儿的死亡率。
史红鱼郝国平王晓欢常虹程艳丽陆海燕王静王丽侯朝辉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儿童真菌病
儿童黑热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单中心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也被称为黑热病,是复杂的虫媒传播疾病,主要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带虫白蛉传播。本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据估计大约有1 300万感染者,每年约有180万新发病例,在全球有60多个国家均有流行,包括地中海、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南欧、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我国目前在新疆、甘肃、四川、陕西以及山西仍有小范围流行[1]。其潜伏期通常2~6个月,但也可为数周到数年。症状通常为隐匿性或为亚急性起病,在数月内缓慢进展,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体质量减轻、脾肿大(伴或不伴肝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因其与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临床特征重叠[2],可导致对VL继发HLH的诊断延迟,及时诊断尤为重要。
索涛莉郝国平王晓欢程艳丽陆海燕王静侯朝辉张静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撒哈拉以南非洲利什曼病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原虫
黑热病可以治愈的一类噬血细胞综合征
目的 分析儿童患黑热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特点,以提高对儿童黑热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5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儿童黑热病患者10例,对这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史红鱼郝国平王晓欢常虹程艳丽陆海燕王静王丽侯朝辉
关键词:黑热病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
脾切除治疗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3年12月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确诊的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例,均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病程〉1年,年龄〉6岁,且有活动性出血需反复住院,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行脾切除治疗后分析其疗效。结果除1例术后随访8年,血小板持续低于20×10-9/L,但出血症状减轻外,远期总有效率达83.3%;另1例血小板恢复正常,但在术后半年发生化脓性脑膜炎,2年后因发热、白细胞高确诊结缔组织病(未分化型)外,余4例患者均治愈,且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脾切除治疗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对经一线及二线药物治疗仍无明显效果的患者可以选择脾切除治疗。
程艳丽郝国平王晓欢常虹史红鱼陆海燕王丽王静侯朝辉
关键词:脾切除术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