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亚宁

作品数:479 被引量:5,929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0篇期刊文章
  • 79篇专利
  • 51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6篇天文地球
  • 96篇生物学
  • 8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5篇农业科学
  • 74篇水利工程
  • 21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9篇塔里木河
  • 87篇荒漠
  • 81篇干旱
  • 79篇塔里木河下游
  • 77篇地下水
  • 63篇干旱区
  • 58篇土壤
  • 48篇气候
  • 46篇植物
  • 44篇植被
  • 42篇生态
  • 42篇流域
  • 40篇气候变化
  • 35篇生态输水
  • 35篇河流域
  • 34篇水资源
  • 33篇生态系统
  • 32篇地下水位
  • 32篇埋深
  • 31篇地下水埋深

机构

  • 466篇中国科学院新...
  • 43篇新疆农业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聊城大学
  • 17篇新疆师范大学
  • 15篇新疆大学
  • 11篇西北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新疆塔里木河...
  • 7篇塔里木河流域...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学研究院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浙江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兰州大学
  • 3篇赣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78篇陈亚宁
  • 270篇李卫红
  • 85篇陈亚鹏
  • 53篇朱成刚
  • 39篇黄湘
  • 38篇马建新
  • 35篇付爱红
  • 32篇刘加珍
  • 32篇郝兴明
  • 25篇周洪华
  • 25篇陈永金
  • 23篇杨玉海
  • 22篇陈忠升
  • 21篇徐海量
  • 21篇徐长春
  • 17篇叶朝霞
  • 17篇赵锐锋
  • 16篇杨思全
  • 16篇潘存德
  • 15篇李稚

传媒

  • 57篇干旱区地理
  • 31篇中国沙漠
  • 22篇生态学报
  • 21篇地理学报
  • 19篇干旱区研究
  • 14篇干旱区资源与...
  • 13篇冰川冻土
  • 9篇资源科学
  • 9篇自然科学进展
  • 9篇自然灾害学报
  • 7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生态学杂志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6篇科学通报
  • 6篇新疆环境保护
  • 6篇地理科学
  • 6篇中国地理学会...
  • 5篇环境科学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22篇2018
  • 13篇2017
  • 18篇2016
  • 19篇2015
  • 19篇2014
  • 14篇2013
  • 30篇2012
  • 24篇2011
  • 32篇2010
  • 31篇2009
  • 42篇2008
  • 30篇2007
  • 38篇2006
  • 21篇2005
4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伊犁河流域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及优化调整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伊犁河流域三次产业分行业进行了定量评价,同时提出了未来20年伊犁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陈忠升陈亚宁陈亚鹏
关键词:指标体系伊犁河流域
和田河流域气温与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分析被引量:33
2008年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和田河流域两个主要气象站点月、年平均气温序列和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序列进行趋势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估算各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预测该流域气温、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在过去近50年内,气温变化趋势以增温为主,秋、冬季增温趋势尤为显著;降水量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夏季降雨量增加趋势较明显;未来的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表现为较强的长程依赖性,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上升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徐宗学米艳娇李占玲陈亚宁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非参数检验HURST指数气温降水量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水害时空分维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基于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运用分形、混沌理论 ,对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近 38年的洪水灾害资料进行了时空分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陆桥新疆段洪水灾害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自相似性 ,其容量维Df在 0 .0 497~ 0 .0 6 78间 ,而且在空间序列上也具有自相似性 ,存在明显分维结构 ,其信息维D1在 0 .0 5 37~ 0 .0 797之间。洪水灾害严重区段的信息分维值较低 ,并且信息分维与洪水灾害发生频度呈反相关。这一特征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灾害发生规律和动力学特征。
陈亚宁杨思全李卫红
关键词:新亚欧大陆桥水灾自然灾害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位的关系被引量:21
2007年
依据塔里木河下游7个监测断面36眼地下水位观测井和36个植物样地野外采集的数据,应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信息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和修正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及含参数的Hill指数,对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有显著的关联性,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大,塔里木河下游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表现出递减趋势,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不甚明显;Hill指数的分析表明,以地下水埋深6m和10m为界,多样性变化明显分为3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其中地下水埋深在6m以下时,多样性锐减,且曲线最终趋于平直。综合野外调查和样地资料分析,认为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受损的临界地下水位为6m左右。
郝兴明陈亚宁李卫红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地下水埋深环境梯度塔里木河下游
准噶尔盆地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季节变化研究——以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被引量:9
2006年
根据样地调查资料,对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的生物量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梭梭自然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研究表明,梭梭群落在一年的生长周期内没有明显的生长变化,只有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但是绿色同化速率快。梭梭地上生物量中,多年生枝条比例最多占地上生物量的60%,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物量较少,一般占30%以下。5月份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长比较缓慢,地上生物量42 052.197g/m^2;7~8月份达到高峰76 457.18~92 922.598g/m^2,这是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长最旺盛、最有活力的时期;进入9月份随光合作用的下降生物量也下降至86 794.669g/m^2;10月份生物量迅速下降11月接近零,准备冬眠,脱落大部分枝条被并入非同化系统。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其地上现存量季节动态呈二次抛物线方程y=a+bx+cx^2形式;梭梭绿色同化系统(AS)和非同化系统(UAS)的现存量集中分布于地面8~60cm和20~90cm的范围内,属典型的中繁型群落。梭梭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与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的萌发、生长、脱落有密切的关系。
再努拉.热和木都拉陈亚宁艾里西尔.库尔班李卫红袁素芬
关键词:生物量准噶尔盆地
胡杨根系水力提升作用的证据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24
2009年
生长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荒漠河岸林植被虽长期忍受着高温和干旱的威胁,然而它们却能够一直延续并保存至今。除了植物深根系吸水作用外,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荒漠河岸林植被存在水力提升的效应。该文采用HRM热比率法茎流仪对3株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主根和侧根的液流速率分别进行了为期4d的连续监测;利用自动气象站对微气象因子: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叶面温度和地表温度进行连续监测;同时采用了烘干法对不同深度土层在不同时刻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取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胡杨主根液流在白天和夜间均表现为正值,相反的,胡杨侧根液流速率则出现了明显的夜间负向流动。胡杨根系0~12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具有下湿上干的变化趋势;胡杨侧根在夜间发生负向流动后,土壤含水率显著升高,尤其在60~120cm土层中,4:00土壤含水率上升幅度达到4:00时刻土壤含水率的22%~26%。影响胡杨侧根液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主要是叶面水汽压亏缺。
郝兴明陈亚宁李卫红郭斌赵锐锋
关键词:塔里木河水力提升土壤含水率
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的水分利用过程分析被引量:26
2018年
荒漠河岸林植物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水分利用过程,对制定生态保育恢复对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来源、根系水力提升过程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解析了不同胁迫环境下胡杨、柽柳等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种的水分利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和干旱胁迫环境下,荒漠河岸林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和生存策略有较大差别。在水分来源上,胡杨和柽柳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但塔里木河下游的植物根系对水资源的利用较黑河下游更加多元化;在水分分配方面,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表现出更强的水力提升能力和更显著的水分再分配效应,地下水埋深是造成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差异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越深(7 m以内),胡杨受干旱胁迫越大,胡杨根系的水力提升能力亦越强。目前黑河下游的生态已处于平衡维持和发展阶段,而塔里木河下游广大地区的荒漠河岸林植物仍处于严重的干旱胁迫中。
陈亚宁李卫红陈亚鹏周洪华郝兴明朱成刚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柽柳水分利用
应用因子分析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退化被引量:14
2005年
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塔里木河下游沿河道布设的39个样地进行了环境退化的因子分析。通过数学变换,9个观测指标被转换为2个综合指标(主分量)。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对2个综合指标进行了环境解释。依据这2个主分量的贡献率计算了塔里木河下游39个样地的因子得分,并据此进行了环境退化程度(荒漠化)的评价。从因子得分结果看,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呈明显的随距大西海子水库距离的增加荒漠化程度加重的特点,引起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水、盐条件逐渐恶化带来的植被衰败。从分类的结果看,与本地区的实际基本相符合。这说明因子分析的方法综合了多指标的综合影响,划分的结果更加客观。
徐海量宋郁东陈亚宁艾合买提.那由朴
关键词:因子得分贡献率生态环境样地荒漠化
塔里木河干流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机制研究
本研究以塔里木河上游农一师10个团场为研究靶区,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并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经济是以绿洲农业为主,农田和未利用土地居多,林草和水域面积均不及...
黄湘陈亚宁
关键词:塔里木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干旱荒漠区新垦绿洲土壤改良措施对盐分变化的影响研究——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为例被引量:9
2007年
针对克拉玛依新垦绿洲土壤粘重、板结、有机质含量低的实际情况,分别以有机肥、粉煤灰、草炭和沙作为土壤改良材料,测定了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施肥改良措施对土壤盐分的表聚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粉煤灰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在灌溉的条件下可以将表土层盐分充分淋洗到土壤下层,脱盐率达50%;掺沙次之,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土壤表层的盐分;草炭与对照措施下土壤的盐分变化规律基本相似,脱盐率大致相同。由此表明,草炭对土壤基本上没有改良压盐的作用。
蒲红艳陈亚宁李卫红
关键词:新垦绿洲土壤盐分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