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春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双价细胞苗接种鸡的免疫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 1993年
-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双价细胞疫苗免疫接种鸡未出现任何病理性损伤,法氏囊内无病毒抗原存在,仅见免疫器官有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性反应。接苗后13天出现沉淀抗体。接苗后7~10天,外周淋巴器官中 T、B 细胞开始升高,17天,T、B 细胞均达到增殖高峰,耐受了强毒攻击,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应答。强毒对照鸡法氏囊严重出血、坏死,且有大量的病毒性抗原,本试验为该疫苗在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同时也对该病的免疫发生、免疫性质进行了讨论。
- 尹训南褚桂芳陈冠春吴东来曲连东蔡虹王继科
- 关键词:鸡病IBD免疫
- 牛白血病病毒通过绵羊传代试验
- 1992年
- 牛白血病病毒(BLV)通过绵羊连续传至11代的试验已经报导.目前已继续传代至第40代,除35代有1只绵羊形成肿瘤外。其余试验绵羊均未形成肿瘤,发瘤率为1.4%.以第15,25和40代毒对绵羊进行毒力测定,结果,2000至2万个淋巴细胞可使绵羊产生 BLV 抗体.将第26代绵羊毒和原阳性牛毒对绵羊接种结果.第25代毒接种的绵羊没有形成肿瘤,而原阳性牛毒接种的绵羊有1只形成了肿瘤.
- 郑福荣王蕴敏陈冠春于力刘焕章
- 关键词:白血病病毒绵羊传代
- 牛血清中的对病毒非特异性抑制因子理化特性及其抑制机制的研究
- 于大海陈冠春王笑梅
- 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和证明了牛血清中存在有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蚀斑形成抑制因子、水貂传染性肠炎病毒和貉传染性肠炎病毒的宿主细胞核内包涵体形成抑制因子及血球凝集抑制因子、禽流感病毒、猪细小病毒的血球凝集抑制因子,明确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牛血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免疫诊断兽医学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901株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3
- 1994年
- 从暴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死亡率63.51%的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IBD病毒(IBDV)901株。经检测,901株是一株IBDV超强毒株,可使31日龄健康雏鸡71.4%死亡,10日龄SPF鸡胚和30日龄SPF雏鸡100%死亡。死亡鸡再现了自然暴发IBD的典型病变。
- 王文科陈冠春王笑梅
- 关键词:超强毒鸡病IBD
-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灭活苗预防接种被引量:4
- 1991年
- 哈尔滨市郊某些养鸡场的肉鸡和蛋鸡常发生一种以心包炎、肝周炎及气囊炎等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经病原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实验,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并应用分离菌制备灭活苗进行防制,取得了满意结果。
- 李国有佟有恩陈冠春李嘉宾何兆忠
- 关键词:大肠杆菌病病原灭活苗接种
- BWEL-SPF鸡群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1
- 2000年
- 用三种不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株 (吉林株、湖南株和广西株 ) ,对BWEL_SPF鸡群 1~ 1 0个家系 3周龄鸡进行敏感性试验 ,观察比较该鸡群各家系对不同毒株的敏感性 ,测定不同毒株的毒价。广西强毒株 (IBDV_GX株 ) ,LD50 为 1 0 5.0 /0 .2ml;湖南强毒株 (IBDV_HN株 ) ,LD50 为 1 0 5.2 / 0 .2ml;吉林强毒株 (IBDV_JL株 ) ,LD50 为 1 0 5.5/ 0 .2ml。以 1 0 0LD50 攻毒剂量 ,对BWEL_SPF鸡 1~ 1 0家系的致死率为 95 %~ 1 0 0 %。由此可见 ,BWEL_SPF鸡群对鸡传染性法氏囊强毒非常敏感 ,可供作试验鸡 ,数据可靠。
- 夏长友邱冬王笑梅南锡陈洪岩贾华强陈冠春
- 关键词:IBDV
- 牛白血病病毒通过绵羊传代试验
- 1991年
- 患有牛白血病(BL)黑白花奶牛的全血腹腔接种绵羊,可使之感染发病。发病绵羊的病料经腹腔或静脉连续在绵羊体内传11代次,各代次绵羊都能形成肿瘤;共有14/29绵羊发生肿瘤,发瘤率为48%,其中有8/29绵羊出现临床症状,占24.6%。BL 病毒(BLV)经腹腔、静脉、皮下和皮内分别接种绵羊均可引起绵羊感染发病。所有接种的 BLV 绵羊均能产生 BLV 抗体。
- 郑福荣陈冠春王蕴敏于力刘焕章
- 关键词:白血病病毒绵羊
- 畜禽传染病系列化诊断箱
- 畜禽传染病系列化诊断箱是将微型恒温培养箱、照明观察系统和系列化微量操作工具组合于一个箱体。适用于琼脂扩散试验(ID)、凝集试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HI)、间接血球凝集试验。可以对猪、鸡、牛等各种畜禽的多种传染病进行诊断和...
- 于大海郑元志刘强华育滨陈冠春
- 文献传递
- IBD野毒株的培育被引量:5
- 1998年
- 由国内IBD高发地区分离到一株IBD野毒,使现地鸡群发病率96%,死亡率60%以上,为一株超强毒。将该毒株分离,纯化,经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传代,得到一株IBD超强毒的细胞适应株,毒价高达2.0×108PFU/ml以上。回归本动物,经免疫原性试验,致病性试验及返祖试验,证明该毒株免疫原性较好而致病力降低。
- 王笑梅陈冠春王秀荣尹训南邱冬
-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IBD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致弱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9
- 1999年
- 将vvIBDV国内分离株-G株经SPF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代致弱,得到适应细胞的致弱株。暂命名为IBDVGt。其毒价为2.0×108PFU/ml以上,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对鸡无致病性。返祖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试验证明,致弱株可在鸡体内连续传至4代,未有返强现象。
- 王笑梅王秀荣陈冠春尹训南邱冬
- 关键词:IBD致弱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