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俊

作品数:34 被引量:2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盆地
  • 8篇油气
  • 8篇塔里木盆地
  • 7篇层序
  • 7篇储层
  • 5篇盐岩
  • 5篇岩石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碳酸盐岩
  • 4篇地层
  • 4篇石炭
  • 4篇塔里木盆地西...
  • 4篇盆地西部
  • 4篇流体
  • 4篇海平
  • 4篇海平面
  • 4篇海平面变化
  • 4篇层序地层
  • 3篇地球化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兰...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新疆石油管理...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吐哈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4篇陈国俊
  • 16篇王琪
  • 13篇薛莲花
  • 11篇史基安
  • 6篇郑建京
  • 5篇刘文汇
  • 5篇张中宁
  • 4篇肖立新
  • 4篇李景贵
  • 4篇孟自芳
  • 3篇王万春
  • 3篇张晓宝
  • 3篇苏龙
  • 3篇王琪
  • 2篇杜建国
  • 2篇王传远
  • 2篇段毅
  • 2篇吕成福
  • 2篇谢鸿森
  • 2篇周世新

传媒

  • 11篇沉积学报
  • 4篇新疆地质
  • 2篇中国南海深水...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西北地质
  • 1篇第四届全国石...
  • 1篇甘肃省矿物岩...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第十届全国有...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盆地深部储层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模拟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盆地深部储层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模拟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自动控制单元、加温单元、加压单元、分析计量单元和外围辅助单元,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加温单元、加压单元和外围辅助单元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分析...
苏龙周世新杨海长罗晓蓉陈国俊张东伟国连杰唐生荣袁育红
文献传递
塔西南坳陷石炭系碎屑储集岩的成岩演化被引量:1
2004年
研究区石炭系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改善有破坏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碎屑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及储集物性。研究区碎屑岩储集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B期。晚成岩期,烃类从源岩中进入储集层发生石油侵位,改变了岩石的成岩环境。由于烃类的侵位,使石英的次生加大、自生铁白云石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也对自生伊利石生长有抑制作用,黄铁矿由于烃类侵位分布在油层、油水层,尤其在油水层中较为发育。
赵欣史基安王琪陈国俊
关键词:成岩作用
油气运移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效应与机制
史基安陈国俊王琪文启彬张中宁
深入研究了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石油各馏分的组分变化规律、天然气的组分及其同位素变化特征,阐述了疏导层矿物成分、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和润湿性对驱替组分特征和同位素分馏产生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柴...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运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深部岩石圈温压条件下烃类存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在密闭体系中压力高达3GPa,温度高达700℃的条件下进行了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实验产物中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高压高温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压抑制了液态烃的生成,使高峰值后移;相同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这不仅突破了“生油窗”的传统概念,而且还加深了在异常高压高温区寻找油带富集区的认识.
王传远杜建国王万春谢鸿森陈国俊段毅周晓成
关键词:褐煤烷烃成熟度异构化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被引量:12
1999年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
陈国俊薛莲花王琪王琪肖立新王琪
关键词:旋回层序体系域海平面变化寒武-奥陶纪
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与有利勘探区带
编制与编辑了琼东南盆地生、储、盖层、圈闭和成藏组合分布平面图,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张晓宝陈国俊王琪马素萍王万春崔晓玲史建南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成藏特征储层发育有利区带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二叠统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被引量:5
1990年
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的二叠系是该区可能的储集体。对这套岩系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的研究尚属首次.笔者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发现和论述了该区下二叠统碎屑岩的十多种成岩作用,列举了六种识别次生孔隙的有用标志,强调溶解作用在形成次生孔隙中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成岩模式。
陈国俊马宝林
关键词:早二叠世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盆地
塔里木西部古生代层序地层特征被引量:17
1999年
塔里木西部在古生代地质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物供应速率等因素变化,造成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级别的沉积间断,其产物———不整合面是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研究区古生代大体经历了(寒武—奥陶纪)海进→(志留—泥盆纪)海退)→(石炭纪)海进→(二叠纪)海退的沉积旋回,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层序序列。研究表明,其中Ⅰ级不整合面(层序面)有前震旦系顶界面、奥陶系顶界面和古生界顶界面。根据地面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以及不整合面的特征和级别,首次在古生界识别出2个Ⅰ级层序、6个Ⅱ级层序和12个Ⅲ级层序。Ⅰ级层序是在不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Ⅱ级层序尽管特征各异,但一般均有四种基本叠置方式组成,即退积、进积、加积和上超。Ⅲ级层序一般由层序界面、海侵面和最大海泛面所限定的体系域组成,均发育TST和HST,有时出现SMST和LST。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控制着烃类生储盖层的分布,TST与生油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而HST多与盖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
陈国俊史基安薛莲花王琪肖立新
关键词:层序地层不整合面古生代塔里木西部
塔里木西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成岩演化特征被引量:11
2002年
在塔里木盆地西部上白垩统—古近系中可识别出7种具典型成因意义的高频旋回层序,根据垂向上的有序叠加方式,可以建立起一个由5个Ⅳ级旋回层序、2个Ⅲ级旋回层序和一个Ⅱ级旋回层序组成的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它基本上控制着研究层位中不同沉积相和生储盖组合的时空展布特征.上白垩统在盆地西南缘形成了较厚的高水位体系域开阔台地相灰岩储层,但成岩特征受海水成岩环境控制,胶结作用强烈,致使储层呈低孔低渗特征.古近系在帕米尔山前主要为一套冲积平原-河流沉积体系产物,从中可划分出4种有利的沉积-成岩相带.由于该碎屑岩均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成岩环境呈酸性,储集性能明显优于上白垩统灰岩储集层.
王琪陈国俊薛莲花史基安
关键词:塔里木西部层序地层格架沉积成岩
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简述了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现状,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实验分析测试技术系统.并以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室工作为主,简要概述我国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烃类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讨论了天然气成因新模式与气藏...
刘文汇陈国俊
关键词:地球化学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分析仪器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