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豫剧
  • 2篇教育
  • 2篇观众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性教育
  • 1篇豫剧现代戏
  • 1篇豫剧艺术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教育
  • 1篇审美需求
  • 1篇作家
  • 1篇舞台
  • 1篇舞台艺术
  • 1篇戏曲
  • 1篇戏曲创作
  • 1篇戏曲理论
  • 1篇现代戏
  • 1篇剧作

机构

  • 6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6篇陈国华

传媒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焦作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商业高等...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从乾隆年间到至今,已流传二百五十年。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化剧烈、发展迅速的一个世纪,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豫剧同样经历、体现着这种历史的变化。二十世纪在豫剧发展史上,无疑是居于主导的关...
陈国华
关键词:豫剧现代戏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豫剧常派杰出的剧作家陈宪章的编剧艺术
2006年
在当代传统戏曲改编上,陈宪章改编的《花木兰》、《断桥》、《拷红》、《破洪州》、《大祭桩》、《五世请缨》等,成为豫剧常派艺术代表作。陈宪章剧作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给传统题材的剧目注入了时代的因子。文章从灌注着独特的人生体验、为观众为演员写戏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陈国华
李渔的戏曲理论与创作中的观众学初探被引量:3
2004年
李渔是一位戏曲理论家,又是一位剧本创作的实践家。他对戏曲艺术的特征———群众性、综合性和演出艺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李渔的戏曲理论超越前人,取得多方面、系统化成果的重要前提是他对观众的熟悉,重视对观众的研究。李渔的娱乐观众的戏曲创作与他对观众心理的研究也是分不开的。李渔的戏曲理论在观众的作用、观众的组成、观众的心理等方面体现了明确的观众意识和对观众学方面的许多见解,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观众学,从而打破了我国戏剧理论研究传统视野的束缚,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使我国戏剧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陈国华
关键词:观众学戏曲理论戏曲创作观众心理
从观众的审美需求看豫剧观众的审美教育被引量:5
2006年
豫剧对于新的表现手法的探索应该以观众的审美心理、审美需求作为革新的依据。因为,失去了观众就意味着豫剧生命力的枯竭。观众的审美需求包括审美期待、审美联想、审美接受等方面。为振兴豫剧艺术,一方面需要豫剧艺术本身努力缩短与观众审美需求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又需要对豫剧观众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陈国华
关键词:豫剧观众审美需求审美教育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被引量:4
2005年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有其独特性。它是断续的,有较强的时代性。以花木兰为题材的剧作,在舞台上的演出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形成了不少精品。花木兰舞台艺术在演中变,不同时代、不同剧种、不同演出团体的演出呈现不同形态。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花木兰形象反复再现在舞台上,但对于话剧、戏曲等来说,花木兰是永远的且是不一样的花木兰的原因。
陈国华
关键词:花木兰舞台艺术
关于高校创造性教育的思考被引量:1
2006年
创造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高校创造性教育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高校创造性教育的关键是个性教育。个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之成为创造型的人才;高校创造性教育的途径是教学活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创造性的教育,而学校实施教育的途径是教学。
陈国华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个性教育教学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