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天宇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同位素
  • 6篇铁锰结壳
  • 6篇锰结壳
  • 6篇结壳
  • 4篇北太平洋
  • 3篇示踪
  • 3篇ND同位素
  • 2篇大洋
  • 2篇第四纪
  • 2篇中层水
  • 2篇深海
  • 2篇深水
  • 2篇同位素示踪
  • 2篇同位素演化
  • 2篇热液
  • 2篇晚第四纪
  • 2篇西太平洋
  • 2篇古海洋
  • 2篇古气候
  • 2篇ND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5篇陈天宇
  • 12篇凌洪飞
  • 5篇胡镕
  • 3篇李伟强
  • 3篇蒋少涌
  • 2篇杨涛
  • 2篇赵葵东
  • 2篇郑新源
  • 1篇于谦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新生代北太平洋西部深水洋流演化:来自铁锰结壳Nd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7
2012年
尽管深水环流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水循环在过去的变化目前仍知之甚少.铁锰结壳的Nd同位素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很好的记录古海洋环流变化的指标.通过研究位于马里亚纳岛弧附近不同水深的两块结壳(MKD13,1530m;MDD53,2700m)的Nd同位素组成演化,并结合对已发表资料的综合分析,获得了对该区中新世以来古洋流演化的初步认识:在中新世,结壳MDD53的Nd同位素组成保持稳定(εNd:ε4.0~ε5.0),且比北太平洋同时期类似水深的结壳贫放射成因Nd,反映了该时间段北太平洋西部深水主要受控于来自南太平洋的贫放射成因Nd的深部西边界流;而浅水结壳MKD13的εNd值在中新世持续升高,是由于印尼海道陆续关闭,贫放射成因Nd的印度洋水体通过该海道流入太平洋浅部的水量陆续减少所致.在上新世,结壳MKD13的εNd值保持不变,说明该时间段岛弧来源Nd的量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在早上新世时印尼海道对印度洋-太平洋间浅层海水的流通已经关闭;所以结壳MDD53的εNd值迅速升高,不是由于水体从浅层到深层的垂直输入的变化造成的,而是由于贫放射成因Nd的南大洋深水流入研究区深度范围(~2700m)的流通量从早上新世开始减弱的结果.
胡镕陈天宇凌洪飞
关键词:北太平洋铁锰结壳ND同位素晚新生代
晚中新世以来西太平洋深水溶解铁来源的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
2020年
铁(Fe)是海洋生物生产力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深海中溶解Fe的来源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而溶解Fe的输入如何响应构造和气候变化仍知之甚少.晚中新世以来,随着亚洲内陆干旱化,输入北半球低纬西太平洋的风尘通量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太平洋低纬海道的逐渐关闭,太平洋环流格局出现重组,引起陆源物质向开阔海的输入发生变化.因此,西太平洋是理解深水溶解Fe物质来源及其对长尺度气候演变响应的典型区域.研究基于西太平洋深水铁锰结壳METG-03(16.0°N,152.0°E,水深3850m)重建了约8Ma以来溶解Fe和Pb同位素演化,结果表明结壳δ^56Fe在晚中新世以来组成较为均一,为(-0.32±0.08)‰(2SD).利用水成铁锰结壳和海水溶解态铁之间的同位素分馏系数,可推断8Ma以来西太平洋深水溶解态铁的δ^56Fe基本稳定在(0.45±0.1)‰,这与低纬西太平洋近岛弧地区现代中深层海水实测值(0.37±0.15)‰类似,而显著高于受陆架沉积物还原性溶解和洋中脊热液输入控制的东太平洋深水(靠近南美)的Fe同位素比值(δ^56Fe<-0.1‰).相比之下,METG-03所记录的深水206Pb/204Pb则在8~4Ma以来存在系统增高,反映了西太平洋环流格局重组导致低纬岛弧沉积物溶解输入加强.不同区域陆源物质的Fe同位素比值类似,向海水释放的Fe同位素信号主要受溶解机制控制.8Ma以来深水δ^56Fe的稳定性以及Pb同位素的系统变化显示东亚风尘和热液可能仅是该区深水溶解Fe的次要来源,而氧化性海水中有机配体对陆架沉积物Fe的提取和传输为主要来源,且该输入机制在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时间尺度上保持稳定.
刘若琳郭柏王茂宇李伟强杨涛凌洪飞陈天宇
关键词:FE同位素PB同位素西太平洋中新世
末次冰消期大洋中层水放射性碳14演化谜题:进展与启示
广泛生长于全球中层海洋的深海珊瑚为这一谜题的解决提供了希望。深海珊瑚一般具有密实的文石质骨骼,不容易受后期扰动,因而适合高精度铀系定年和14C分析。最近基于深海珊瑚重建了赤道大西洋和东赤道太平洋中层水的14C在末次冰消期...
陈天宇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末次冰消期
深海沉积物铀系不平衡分析新技术与研究进展
铀系衰变链中U-U-Th等核素之间的衰变速率不平衡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晚第四纪以来的物质迁移分配的示踪与定年。由于U、Th之间水化学性质的巨大差异,海洋沉积物体系中存在着显著的铀系不平衡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地质样品的铀...
陈天宇
关键词:铀系不平衡深海沉积物激光剥蚀
文献传递
约15 Ma以来中美洲海水Nd同位素演化:对巴拿马海道关闭的启示
<正>围绕巴拿马海道的关闭存在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1)海道开启时海道中海水的流向;2)海道最终关闭的时间;3)海道最终关闭与北半球大冰期(NHG)开始的关系。这些争议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目前对海道关闭过程中洋流变化...
郑新源凌洪飞陈天宇蒋少涌
文献传递
不同气候条件下现代浅海沉积物钾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2024年
钾(K)同位素是研究化学风化过程的一种新型示踪工具.前人已对特定气候区域条件下的风化剖面开展K同位素研究,但不同气候背景下的硅酸盐风化作用对K同位素的影响尚不清楚.此外,当前学界对现代浅海陆源碎屑沉积物的K同位素特征知之甚少.本文报道了中国东部沿海(ECC)陆架以及海南岛近海表层沉积物的K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ECC沉积物的δ^(41)K值分馏范围相对较小,介于(−0.40±0.01)‰~(−0.57±0.04)‰,平均值为(−0.51±0.09)‰.相比之下,海南岛近海沉积物的δ^(41)K值变化较大,范围为(−0.28±0.07)‰~(−0.67±0.02)‰.海南岛近海沉积物的δ^(41)K值与化学蚀变指数(CIA)、Al/K比值、Ti/K比值和总铁(FeT)含量呈现负相关,表明其K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化学风化作用的控制.我们对这些样品开展了Mg同位素分析,值得一提的是,所有ECC和海南岛近海沉积物的δ^(26)Mg值变化较小(约0.24‰),且与化学风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沉积物K同位素变化与气候条件(降水量)之间的联系,表明沉积物碎屑组分的K同位素具有一定的于深时古气候研究应用潜力.近海沉积物碎屑的δ^(41)K值变化明显小于远洋沉积物,这表明了在尝试利用碎屑沉积记录中的K同位素研究古气候、化学风化作用时,必须区分自生黏土矿物的形成和生物作用对大陆硅酸盐风化记录的影响.
穆军陈天宇于谦安诗超陈建芳石学法李伟强
关键词:MG同位素化学风化气候类型降水量
锆石效应足以产生偏离地球岩石趋势线的海洋钕铪同位素组成吗?
<正>Lu-Hf和Sm-Nd同位素体系由于其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地球化学行为的相似性,地壳和地幔岩石中Hf和Nd同位素组成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构成一条Nd-Hf同位素地球岩石趋势线。而从铁锰结壳中获得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陈天宇凌洪飞赵葵东蒋少涌
文献传递
晚第四纪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成分变化-对古海洋环境的指示意义
<正>大洋铁锰结壳是沉积于海山硬质基岩上的"壳状"铁锰氧化物。水成型铁锰结壳被认为是从海水中直接沉淀出来的,并且在形成以后,其中大部分元素的活动迁移程度很小。因此,铁锰结壳的元素(包括Fe、Mn)的分布与其生长沉积时的海...
胡镕凌洪飞陈天宇
文献传递
晚第四纪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Fe/Mn变化: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12年
大洋铁锰结壳是沉积于海山硬质基岩上的“壳状”沉积物。水成型铁锰结壳被认为是从海水中直接沉淀出来的,并且,形成以后Fe,Mn等元素活化迁移程度很小。因此,铁锰结壳的Fe,Mn含量可以大致反映其生长沉积时的海水化学特征。由于结壳生长通常会受到许多因素(包括水动力环境)的影响而使其生长不够稳定,从而难以准确获取结壳元素在千年尺度上变化的规律。为了克服这一影响,本文选取了中北太平洋两块生长韵律较好,结构致密的结壳(MP3D07和CXD55)进行了高精度化学成分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两块结壳的Fe/Mn比值都可以和~1Ma以来的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很好地对应起来,冰期结壳的Fe/Mn比值比间冰期高。铁锰结壳的Fe/Mn比值在冰期一间冰期的显著变化,说明至少1Ma以来,铁锰结壳中Fe—Mn的含量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我们认为冰期结壳较高的Fe/Mn比值,是由于冰期风沙输入量增大带来大量的Fe和其它营养元素,加之亚北极水流的影响,使得太平洋表层的生物生产力增大,进而导致由生物颗粒向深水释放的Fe通量增高造成的。
胡镕陈天宇凌洪飞
关键词:铁锰结壳
大洋溶解铁的物质来源及其同位素示踪被引量:6
2019年
铁(Fe)作为海洋初级生产所必需的微量和限制性营养元素影响着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生态功能以及碳循环,理解溶解Fe的物质来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早期研究多强调风尘输入是维持大洋Fe循环的主要机制。近年来,随着海水Fe分析数据的积累,尤其是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计划(GEOTRACES)的开展,陆架沉积物和热液活动所释放Fe的贡献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如此,不同物源对开阔大洋溶解Fe的影响依然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以海水溶解Fe的化学组分为出发点,强调有机配体对大洋Fe循环的决定性作用,综述了不同来源Fe的通量估计和第四纪大洋Fe来源的研究争议。铁同位素为理解大洋Fe的物源演变提供了新的工具。讨论了不同物源的Fe同位素特征,并提出结合沉积物的活动性Fe同位素和组分研究可能为理解过去陆架-热液活动-风尘输出与输运Fe的机制提供全新视角。
陈天宇蔡平河李伟强杨涛杨涛凌洪飞
关键词:铁同位素热液风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