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君

作品数:5 被引量:160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物理模拟
  • 2篇地震
  • 2篇动力响应
  • 2篇振动
  • 2篇振动台
  • 2篇斜坡
  • 2篇边坡
  • 1篇大型振动台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力
  • 1篇地震动力响应
  • 1篇地震响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震区
  • 1篇振动台试验
  • 1篇失稳
  • 1篇水库
  • 1篇水库塌岸
  • 1篇塌岸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陈建君
  • 4篇许强
  • 2篇冯文凯
  • 2篇肖锐铧
  • 2篇左雅娅
  • 1篇范宣梅
  • 1篇刘汉香
  • 1篇邹威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强震条件下双面坡变形破坏机理的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研究双面坡在强震条件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手段,设计完成了四类11个模型试验,从改变模型的坡度和坡顶宽度、软岩硬岩结合、阶梯状坡形等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双面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强震条件下地震水平惯性力是导致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地震情况下边坡变形破坏表现出明显的初动破坏效应;振动过程中双坡具有明显的共剪效应,坡面为阶梯状时其共剪效应更明显;坡体结构为上软下硬时下部硬岩对振动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上硬下软时坡体易整体偏移产生变形破坏。试验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肖锐铧许强冯文凯陈建君左雅娅
关键词:强震区振动台物理模拟
水库塌岸时间效应的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塌岸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现阶段工程中塌岸预测的范围仅仅是指塌岸的最终状态。本文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来揭示塌岸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时间效应。结果表明,塌岸的发展演化经历了从初始阶段的表层迅速被冲刷→浅层磨蚀→深层缓慢地掏蚀与坍塌,直到最后波浪无法作用于水上坡体而趋于稳定的过程。塌岸过程具体可划分为4个阶段:表层冲刷阶段、浅层磨蚀阶段、深层掏蚀与坍塌阶段、岸坡稳定阶段。岸坡稳定条件为:水下坡体和水上坡体达到稳定坡角,波浪不能再通过涨落带对坡体变形破坏造成影响。
许强陈建君张伟
关键词:塌岸物理模拟岸坡稳定
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105
2010年
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为原型,采用水平层状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2种岩性组合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100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型、频率、激振方向和振幅,系统地研究模型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以输入加速度峰值0.3g为例,分析不同岩性组合模型斜坡在单向天然地震波作用下的同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度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响应都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总体上,高程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主要出现在斜坡的中上段,而在同等强度的激振力作用下,竖直向加速度最大放大倍数仅相当于水平向加速度最大放大倍数的1/2左右,且动力响应较强部位主要出现在斜坡的中下段。不同岩性组合结构对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影响也因激振方向不同而异,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上硬下软组合斜坡总体上要比上软下硬组合斜坡对加速度的放大程度大,在竖直向地震波作用下则相反。通过对比坡面不同高程处的加速度傅里叶谱表明,在地震波从下往上传播过程中,上硬下软斜坡对起放大作用的频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竖直向激振条件下对2种岩性组合斜坡加速度起放大作用的卓越频率比水平向激振条件下的卓越频率大得多。
许强刘汉香邹威范宣梅陈建君
关键词:边坡工程振动台试验
斜坡地震响应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51
2009年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灾害,这些灾害还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动力学特征。为了研究和探索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利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地震力作用方向、坡体结构、坡体形态特征等因素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模式和过程。研究发现:地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惯性力是导致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强大的水平地震惯性力,首先在斜坡坡顶产生走向垂直于地震力作用方向的竖向拉裂缝,同时带动裂缝外侧变形体沿水平方向运动,产生近水平或外倾的拉剪结构面(滑动面),最后沿此面整体失稳破坏。强震作用下,坡体中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岩体中控制性结构面组合特征是影响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
许强陈建君冯文凯肖锐铧左雅娅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斜坡动力响应物理模拟
复杂山区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地震是诱发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一个主要诱因。我国是一个多山多地震的国家。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研究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5...
陈建君
关键词:地震动力响应边坡失稳滑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