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安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栓塞
  • 8篇动脉瘤
  • 8篇颅内
  • 5篇弹簧圈
  • 5篇栓塞治疗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4篇HYDROC...
  • 3篇弹簧圈栓塞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瘤
  • 3篇颈内
  • 3篇宽颈动脉瘤
  • 2篇内支架
  • 2篇球囊
  • 2篇颅内宽颈动脉...
  • 2篇颈内动脉
  • 1篇弹簧圈治疗

机构

  • 1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陈永安
  • 10篇潘树茂
  • 6篇吴鑫
  • 4篇关茂武
  • 3篇张鲲鹏
  • 3篇王晨
  • 3篇陈剑
  • 3篇崔广强
  • 2篇边玉松
  • 2篇赵庆平
  • 2篇陈鸿光
  • 1篇吕宪利
  • 1篇张靖原
  • 1篇冯衍秋
  • 1篇赵炜
  • 1篇陈光忠
  • 1篇张洪涛
  • 1篇李铁林
  • 1篇刘建民
  • 1篇曲荣波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陈永安边玉松张靖原吕宪利陈鸿光
该研究属于卫生领域神经外科学专业,项目来源: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2012082)。针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课题组应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广泛掌握及栓塞材料的持续改进,血管内治疗逐...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神经外科学
颅内动脉瘤内血流速度与瘤腔大小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大小与瘤腔和载瘤动脉内血流速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5个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资料存入计算机内,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出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并绘成时间-密度曲线,从曲线方程中求出曲线的流入系数K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大小动脉瘤腔内的血流速度。结果标志瘤腔内血流速度的动脉瘤中心区域Ka值(ACKa值)与动脉瘤大小呈负相关,r=-0.521,P=0.046(双侧)。动脉瘤大小与载瘤动脉内标志血流速度的Ka值(PKa值)无相关性,r=0.107,P=0.704(双侧)。结论动脉瘤腔越大,动脉瘤中心部位的血流越慢;动脉瘤腔越小,血流速度衰减越少,瘤腔中心区的血流速度越快。而载瘤动脉内的血流速度与动脉瘤大小无关。这一结果可用于评估动脉瘤的自然转归、栓塞治疗效果,并能对动脉瘤的复发原因做出部分解释。
赵庆平李铁林陈永安潘树茂关茂武陈光忠冯衍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速度
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
2004年
目的 探讨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手术时机、并发症防治、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72例患者 ,80枚颅内动脉瘤中 ,6 8例为破裂动脉瘤 ,4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在后交通动脉 2 0枚 ,前交通动脉 32枚 ,大脑中动脉 8枚 ,大脑后动脉 5枚 ,眼动脉 3枚 ,颈内动脉分叉处 3枚 ,基底动脉 5枚 ,小脑后下动脉 2枚 ,脉络膜前动脉 2枚。 72例患者中 ,Hunt Hess分级 :Ⅰ级 2 4例 ,Ⅱ级 2 5例 ,Ⅲ级 10例 ,Ⅳ级 9例 ,Ⅴ级 4例。72例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血管内支架加弹簧圈栓塞、瘤颈重塑形技术栓塞和双导丝技术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1周内治疗的患者 18例 ,2~ 3周内治疗的患者 2 9例 ,4周以后治疗的 2 1例。手术采用全麻并在术中适当控制血压 ,使收缩压不超过 110mmHg ,手术全程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根据患者SAH的严重程度 ,采用术前或者术后给予脑室外引流、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或单纯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的方法 ,栓塞术后全部病例给予“3H”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6 8枚 ,占 85 % ,栓塞程度 95 %~ 99%的 8枚 ,占 10 % ,栓塞程度达 90 %的 4个 ,占 5 %。全组死亡 2例 ,占 2 .78%。术中动脉瘤出血 2例 。
吴鑫陈永安潘树茂崔广强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应用Hydrocoil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瘘口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颈内动脉瘘口血管内治疗的新技术,初步评价应用Hydrocoil弹簧圈(水凝胶水解式微弹簧圈)闭合颈内动脉瘘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陈永安陈剑潘树茂吴鑫王晨
文献传递
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附15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研究对象为9例宽颈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及1例梭形动脉瘤。其中6例采用Neuroform支架。9例使用BX支架,首先将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填塞弹簧圈。结果1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载瘤动脉畅通。造影随访7例(随访期6~18个月)。未见有动脉瘤显影。载瘤动脉畅通。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
吴鑫陈永安边玉松崔广强潘树茂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复杂动脉瘤
Hydrocoil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瘘六例临床分析
2009年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内栓塞治疗凭借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目前闭合颈内动脉瘘治疗的首选方法。目前国内外对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瘘报道较多。本文报道一组Hydrocoil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瘘的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陈永安陈剑张鲲鹏潘树茂吴鑫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动脉瘘颈内神经介入技术栓塞材料
支架及球囊联合Hydrocoil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新技术,初步评价支架及球囊联合Hydrocoil(水凝胶水解式微弹簧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颅内支架及球囊联合Hydrocoil栓塞宽颈动脉瘤的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对获得血管造影随访患者的疗效观察来评价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8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得到完全栓塞。6例术后半年获DSA随访.见动脉瘤无复发.但仍需长期观察。结论支架及球囊联合Hydrocoil技术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可靠.
陈永安王晨赵庆平张鲲鹏潘树茂关茂武
关键词:宽颈动脉瘤球囊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间窗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 评价不同时间窗内对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探讨早期血管内治疗能否改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至发病时间不同分为3组:A组在出血后24 h内进行治疗;B组在手术至出血时间为24 h-3 d进行治疗;C组在3 d后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各组患者预后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再出血、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结果 早期及超早期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治疗组(P<0.01);延期治疗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早期治疗组次之,而在24 h内得到治疗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持续时间亦明显缩短;无论轻型或重型患者,早期治疗组预后评分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结论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张洪涛吴鑫陈永安崔广强潘树茂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栓塞
球囊辅助生物活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9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新的血管内治疗技术,评价该技术和新栓塞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19例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内球囊辅助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对获得血管造影随访病人的疗效观察,评价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9例宽颈动脉瘤病人中,除1例死于并发症外其余病人均得到满意疗效,18例病人术后半年行DSA随访,见动脉瘤2例复发,但仍需长期观察。结论球囊辅助生物活性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可靠。
陈永安曲荣波张鲲鹏潘树茂关茂武
关键词:宽颈动脉瘤球囊栓塞治疗
应用Hydrocoil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痿口8例临床分析
陈永安陈剑潘树茂吴鑫王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