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福珍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随访
  • 2篇脑源性
  • 2篇脑源性神经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分裂症
  • 2篇服药依从
  • 2篇服药依从性

机构

  • 2篇浦东新区精神...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4篇陈福珍
  • 4篇秦虹云
  • 4篇傅伟忠
  • 2篇严彩英
  • 2篇王豪
  • 2篇林霞凤
  • 2篇瞿正万
  • 2篇闵海瑛
  • 2篇孙喜蓉
  • 2篇蔡正宜
  • 2篇王振萍
  • 2篇张明
  • 2篇张洁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为防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抑郁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并与4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总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增加,正确应答数明显减少,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治疗8周末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减少,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增加,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前,患者组WCST非持续性错误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5),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无相关(r=-0.10,P>0.05)。治疗后,WCST上述5个指标与血清BDNF水平及HAMD总分均无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受损及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孙喜蓉瞿正万蔡正宜傅伟忠林霞凤王豪陈福珍秦虹云
关键词: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抑郁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的血清BDNF水平和抑郁严重程度,并与49名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8周末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性别及年龄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受教育程度、病程及HAMD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状,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孙喜蓉瞿正万蔡正宜傅伟忠林霞凤王豪陈福珍秦虹云
关键词: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浦东新区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对其预后的影响(2年随访)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将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首次就诊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年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分为依从性好组及依从性不良组,且进行2年随访,研究依从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SIMH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等调查量表,将数据输入SPSS11.5,采用参数及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依从性不良组(n=37)的复发人数和平均复发次数明显多于依从性好组(n=52),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末期,两组的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均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排除性别、年龄、精神疾病病程、心理干预及是否首发等因素后,复发次数与依从性的偏相关分析显示呈负相关(r=-0.2705,P=0.023)。结论:维持剂量越接近治疗剂量,复发的可能性越小。
秦虹云张洁王振萍闵海瑛严彩英陈福珍傅伟忠张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随访复发
浦东新区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4年随访结果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调查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首次就诊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4年的随访研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将数据输入SPSS11.5,采用参数及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治疗依从性为74.6%~82.7%,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而且随访的病例逐渐减少;复发组患者的依从性较首发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个体化心理干预,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对治疗依从性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首发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需要提高。
秦虹云王振萍张洁闵海瑛陈福珍严彩英傅伟忠张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随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