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聪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疗效
  • 4篇老年
  • 4篇老年高血压
  • 3篇动脉
  • 3篇疗效观察
  • 2篇地平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室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老年高血压病
  • 2篇老年人
  • 2篇高血压病
  • 2篇高血压患者
  • 2篇梗死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

机构

  • 14篇南昌大学第四...

作者

  • 14篇陈聪
  • 13篇魏江涛
  • 11篇官亮
  • 11篇李进
  • 8篇余国珍
  • 5篇万玲
  • 4篇刘海江
  • 2篇方正旭
  • 1篇吴红英
  • 1篇胡金萍
  • 1篇周率
  • 1篇邓淑红
  • 1篇张卫
  • 1篇邓静嫔

传媒

  • 2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效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时间长短对大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和A组、2次缺血5min/灌注5min组(B组)、3次缺血10min/灌注5min组(C组)、4次缺血5min/灌注5min组(D组)、4次缺血10min/灌注5min组(E组)。假手术组只穿线,其他5组均接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30min后再灌注6h的处理。B、C组分别同时双侧股动脉实施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3次缺血10min再灌注5min远端缺血后处理,D、E组分别同时双侧股动脉实施4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缺血10min再灌注5min远端缺血后处理,并全程记录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分别在缺血前后和再灌注后3、6h获取血浆标本检测肌钙蛋白(cTnT),利用cTnT总释放量曲线下面积量化评估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6组0~30min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假手术组实验前后无变化;B、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与A、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缺血后处理时间长短呈负相关(r=-0.892)。cT-nT水平:假手术组实验前后无变化;B、C、D、E组较A组下降显著(P<0.05),E组较B、C、D组下降显著(P<0.05)。且与缺血后处理时间长短呈负相关(r=-0.833);心肌梗死面积: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A组比较,B组下降32.3%,C组下降32.8%,D组下降31.0%,E组下降35.8%;且与缺血后处理时间长短呈负相关(r=-0.782)。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其作用与后处理时间明显相关。
魏江涛陈聪方正旭李进官亮刘海江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肌钙蛋白T
p16、PCNA联合检测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p16、PCNA联合检测在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对22例结核性浆膜腔积液和41例恶性浆膜腔积液进p16、PCNA检测。结果:p16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组和恶性浆膜腔积液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2.73%、17.07%,PCNA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组和恶性浆膜腔积液组中阳性率分别为45.45%、87.80%,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p16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的表达优于恶性浆膜腔积液;PCNA在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表达优于结核性浆膜腔积液。联合检测p16、PCNA可提高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吴红英陈聪官亮胡金萍周率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免疫细胞化学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灯盏花素组(48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处理;灯盏花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灯盏花素50mg+生理盐水250m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5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2组经过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5d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刘海江陈聪魏江涛
关键词:灯盏花素脑梗死
叶酸、维生素B_6、维生素B_(12)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作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服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中国人群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心肌梗死后3个月至5年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叶酸治疗组及对照组,叶酸治疗组中再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组及Hcy正常组。观察3~5年Hcy变化、临床理化指标及临床终点事件包括总死亡、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心梗性冠心病心绞痛恶化住院,对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需求。结果叶酸治疗组Hcy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01),但临床终点事件却未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长期治疗不具有冠心病二级预防效益。
李进张卫邓静嫔陈聪邓淑红魏江涛官亮余国珍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冠心病
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60岁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给予口服氨氯地平片5mg,1次/d。测量血压、心率,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而心率、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E峰和E/A峰值速度比值显著升高(P<0.01),A峰显著下降(P<0.01)。结论氨氯地平片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且不影响收缩功能。
李进陈聪魏江涛官亮
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老年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4例,随机分为二组: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3例,胺碘酮组(B组)41例。A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g,3次/d,胺碘酮0.2g,1次/d,疗程4周。B组给予胺碘酮0.2g,3次/d,疗程4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两组均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A组总有效率88.37%,B组总有效率70.73%。稳心颗粒+胺碘酮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同时可以减少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
陈聪官亮余国珍魏江涛李进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稳心颗粒胺碘酮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直接胆红素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李进陈聪魏江涛余国珍刘海江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尿酸胆红素
纤维蛋白原及TC/HDL-C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和血脂异常在冠心病(CH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性。方法:筛选稳定型心绞痛(SA)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3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对所测得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Fg和TC/HDL-C比值的差别,以及不同水平时发生ACS概率。结果:(1)CHD组的Fg水平和TC/HDL-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UA组高于SA组;(2)高Fg水平和高TC/HDL-C同时存在发生ACS的概率远大于单一指标高水平。结论: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异常均参与了冠心病发生;随着其值升高,ACS发生明显增多,说明了高水平Fg和高T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
魏江涛陈聪万玲李进官亮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急性冠脉综合征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不同心功能状态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心功能轻度异常及心功能明显异常状态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疗效。方法选择PAF患者147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150mg/d)加胺碘酮联合治疗(600mg/d)治疗心功能轻度异常组(Ⅰ组,n=39);联合治疗心功能明显异常组(Ⅱ组,n=36);单用胺碘酮(600mg/d)治疗心功能轻度异常组(Ⅲ组,n=37);以及心功能明显异常组(Ⅳ组,n=35),治疗随访时间为一年。研究终点为12导联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持续30s以上症状性心房颤动复发。比较治疗后窦律维持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月左心房内径。结果在12月的随访期中,Ⅰ、Ⅱ、Ⅲ、Ⅳ组分别有9例(23.1%),8例(22.2%),16例(43.2%),16例(45.7%)到达一级终点(P<0.01),无论心功能异常程度,联合治疗窦律维持率均高于单用胺碘酮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心功能异常的2个组间及单用胺碘酮2个组间对窦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胺碘酮组心房内径显著大于联合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不同心功能状态下PAF窦律维持效果均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房扩大;但对心功能轻度异常及心功能明显异常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无差异。
魏江涛陈聪余国珍官亮李进万玲刘海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厄贝沙坦胺碘酮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为晨峰组(42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为非晨峰组(144例),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患者同时具备胸痛、心电图动态变化或心肌酶学变化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比较2组年龄、动态血压参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清晨动脉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晨峰组24 h平均动脉压、清晨脉压虽高于非晨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9),非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无相关性(r=0.3)。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魏江涛陈聪万玲李进刘海江官亮余国珍
关键词:高血压心肌梗死昼夜节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