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钦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刍议国家文化软实力被引量:5
- 2008年
- 在厘定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等概念的基础上,阐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正确处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
- 陈育钦
- 关键词: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读被引量:1
- 2008年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陈育钦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脉络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被引量:5
- 2010年
- 在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厘定,充分认识了创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模式。
- 陈育钦李金凤邱镛妃刘怡
-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 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研究
- 本文以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与回顾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六要素的研究框架,对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系统...
- 陈育钦
-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产业竞争力数据处理
- 文献传递
- 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再思考被引量:9
- 2008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的价值观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 陈育钦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基于新课程体系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9
- 2009年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与创新始终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指导思想,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特点,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 陈育钦邱镛妃
- 关键词:新课程体系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
- 略论劳动价值论视角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 2007年
- 在新历史时空下,我们要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加以科学的运用和发展。文章基于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说明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开发劳动者的智力潜能,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 陈育钦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职业教育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
- 2007年
-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现阶段,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着力解决民生大业,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陈育钦
-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
-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导入设计模式探析被引量:5
- 2011年
- 课堂导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讲究课堂导入的艺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的模式有温故知新、制造悬念、联系生活、引用时政、课前演讲、音乐欣赏等课堂导入法。
- 陈育钦
-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导入法
- 拓展德育新思维
- 2004年
-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教育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与时俱进,拓展德育工作新思维,提高德育新实效,应该成为当前做好德育工作的共识。一、挫折教育21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加,许多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劳动锻炼,独立性、自理能力都很差。
- 陈育钦
- 关键词:教育模式挫折教育独生子女家庭自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