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山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 长江悬浮物絮凝特征被引量:10
- 2011年
- 河流淡水环境的实有絮凝特征及变化过程长期以来缺乏观测和研究。本文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实测得到长江流域干流4 050km,13个主要站位的絮团大小、分布和沿程变化特征,对比分散粒径和悬浮物浓度,得到认识:长江干流水体的现场悬浮物絮团粒径平均为35μm(洪季),泥沙中值粒径平均为5μm,絮团粒径比泥沙中值粒径大一个量级,证明了长江干流絮凝现象的普遍存在。上游石鼓至万州,絮团粒径平均为17μm,明显小于中下游絮团粒径,为47μm。上游与中下游絮团粒径的差别,主要是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对于絮凝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水库以上缓流区水体滞留时间长,有利于絮团成长;库区絮团经过大坝,被水流打散而破碎,产生解絮过程。絮团在长江干流水体中已经形成,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其粒径要比河口絮团粒径小。河口环境下,絮团可以增长数倍。联系已有长江河口絮凝现象的观测研究,河流淡水环境的絮团可作为河口盐淡水环境絮团的背景絮团。全文提示了在研究河流泥沙输运、水库泥沙淤积和河流污染物输送等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絮凝的影响。
- 陈锦山何青郭磊城
- 关键词:长江悬浮物絮凝沉速
- 基于环境磁学的长江干流沉积物来源及组成变化初步研究
- 在流域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入海泥沙通量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寻求河口海岸泥沙运动与地貌演变规律的主控因子,仍需要从流域泥沙来源及组成变化着眼。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输移的影响范围正在扩大,涉及到干流及其主要产沙支流。获得大面积、高...
- 陈锦山
- 关键词:长江流域环境磁学表土沉积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