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骨折
  • 4篇T淋巴细胞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远端
  • 3篇桡骨远端
  • 3篇外固定
  • 3篇细胞介导
  • 3篇介导
  • 3篇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远端骨折
  • 2篇疏松性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死后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枝江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陈鹏
  • 5篇廖玉华
  • 5篇张锦
  • 5篇陈静
  • 3篇程翔
  • 3篇高翔
  • 3篇郭张强
  • 2篇傅德皓
  • 2篇熊蠡茗
  • 2篇刘勇
  • 1篇洪积波
  • 1篇郭晓东
  • 1篇刘国辉
  • 1篇聂克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1细胞介导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IL-6表达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介导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自身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类型。方法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的辅助性T细胞(T h)分化,将分化成功的T h1、T h2及未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别过继转输给同源近交系大鼠(T h1组,T h2组,对照组)。观察受者大鼠的组织病理变化;同时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其心肌组织的白细胞介素(IL-6)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 h1组大鼠发生了心肌特异性炎症,淋巴细胞浸润明显;且IL-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T h1细胞介导AM I后心肌炎症反应;T h1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AM I后发生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的重要机制之一。
陈静廖玉华陈鹏张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炎症自身免疫TH1细胞
过继转输心肌梗死大鼠T淋巴细胞介导心肌重塑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和假手术对照模型,术后6周处死,将两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别过继转输给同源近交系大鼠。转输后1、6、24周观察受者大鼠的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β(α、β-MHC)mRNA表达;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转输AMI大鼠脾脏T细胞的大鼠发生了心肌特异性炎症,组织病理显示转输后1周心脏炎症反应明显;中晚期α-MHCmRNA表达减弱,β-MHCmRNA表达增多。假手术组心脏无明显改变。超声心动图示两组大鼠心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过继转输AMI后T淋巴细胞大鼠发生了心肌特异性炎症和损伤,晚期发生心肌重塑;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AMI后心肌重塑的新机制。
陈鹏廖玉华陈静张锦
关键词:心肌梗死T淋巴细胞心肌重构
T淋巴细胞介导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IL-6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介导自身免疫应答和细胞因子分泌的细胞类型。方法:体外分离同源大鼠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与大鼠心肌肌球蛋白共培养,使T细胞活化,然后将活化的、未活化的T细胞分别过继转输给同源大鼠(转输组、对照组),观察3d、1周和4周后心肌的病理改变,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转输组大鼠心肌有不同程度地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偶见心肌水肿、变性及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以1周最明显,呈弥漫性;对照组大鼠心肌未见类似病理改变。转输组IL-6mRNA和蛋白表达在转输后3d开始升高,1周末达到高峰,4周末开始下降,1周末和4周末心肌组织的IL-6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细胞介导心肌自身免疫性炎症的发生,同时也促使心肌细胞致炎因子IL-6的表达,共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损伤。
张锦廖玉华程翔陈静陈鹏高翔郭张强
关键词:心肌梗死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
非跨关节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A型及C1型骨折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非跨关节外固定器用于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A型及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10例采用非跨关节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9-65岁,平均57岁,...
熊蠡茗胡益强刘国辉陈鹏刘勇
文献传递
外固定器用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 考察外固定器用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至2014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患者41例。患者年龄在54~76岁之间,Fernandez分型Ⅰ型6例,Ⅱ型11例,Ⅲ...
陈鹏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并发症外固定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6例,女30例;年龄60~80岁,平均75.5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45例,Ⅱ型50例,Ⅲ型23例,Ⅳ型13例,Ⅴ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d,平均3d。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总结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的骨折类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aumgaertner等的标准评定)、外侧壁及后内侧骨皮质完整性,分析失败原因。结果13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发生PFNA内固定失败17例(12.5%),其中稳定型骨折3例、不稳定型骨折14例;骨折复位质量优2例、良5例、差10例;外侧壁完整10例、缺损7例;后内侧骨皮质完整9例、缺损8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1)股骨转子间后内侧骨皮质缺失致术后12周出现髋内翻8例,其中7例继续非负重观察,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1例术后发生螺旋刀片切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外侧壁缺损致内固定失败7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螺旋刀片退钉,非负重观察,于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2例发生旋转畸形,旋转均不超过15°,未作特殊治疗,术后6个月骨折端愈合;3例术中致股骨转子间外侧壁破裂,非负重观察,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3)术中主钉远端螺钉锁偏2例,其中1例为术中及时发现并重新植钉,1例于术后3d摄片发现并伴股骨干裂隙骨折,均非负重观察,术后1年后骨折端愈合。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类型(尤其是不稳定型骨折)、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后内侧骨皮质是否缺损是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成败的内在危险因素,术中对外侧壁有效保护及良好的骨折复位质量是术者必须重视的外在因素。
陈鹏傅德皓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老年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54~76岁;Fernandez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8例,Ⅳ型12例,Ⅴ型6例。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率、愈合后桡骨远端高度短缩、掌倾角、尺偏角、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3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2)周。术后桡骨短缩平均≤3mm,术后3个月掌倾角为(11±2)°,尺偏角为(25.8±4.4)°。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3.6分。1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包括1例漏诊腕部下尺桡关节半脱位;1例外固定效果丢失,改为钢板内固定手术;4例出现钉道感染;2例局部软组织疼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后治愈,1例桡神经浅支激惹出现虎口区感觉稍减退,给予甲钴胺片口服,外固定架拆除后2个月,麻木症状消失;1例术中拇长伸肌肌腱部分损伤,但术后未出现功能障碍,4例出现腕关节僵硬,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无神经、血管损伤病例。结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虽并发症发病率高于钢板内固定,但其骨折愈合率及远期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基本等同于钢板内固定。外固定器相关并发症经过适当处理,在治疗结束后均未对患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采用外固定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可控。
陈鹏穆拉迪江·穆合塔尔傅德皓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器
皮肤牵拉外固定架结合象皮生肌膏治疗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6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皮肤牵拉外固定架结合象皮生肌膏方法治疗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患者6例;年龄6~51岁(33.6±15.1);皮肤缺损面积(11.5±6.3)cm2.充分清创VSD覆盖后,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踝关节,皮肤牵拉外固定架持续、缓慢牵拉创缘皮肤,结合象皮生肌膏治疗软组织缺损。计算创面愈合时间,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6例患者伤口全部得到愈合,平均牵拉时间为(16.8±9.5)d,牵拉速度为(1.8±0.8)mm/d,术后3个月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94±5.8)分。结论:皮肤牵拉外固定器结合象皮生肌膏,可以有效促进踝关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该技术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小,但愈合时间偏长,可作为临床工作中的一种选项。
陈鹏袁田张玲聂克沈敏洪积波刘勇郭晓东熊蠡茗
关键词:象皮生肌膏踝关节软组织缺损
肌球蛋白活化的T淋巴细胞诱导心肌自身免疫反应
2007年
目的研究心肌肌球蛋白活化的T淋巴细胞能否介导心肌的自身免疫反应。方法分离、提纯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和T淋巴细胞,分为两组在体外混合培养活化组加入大鼠心肌肌球蛋白;未活化组不加大鼠心肌肌球蛋白。将活化组或未活化组的T淋巴细胞分别经尾静脉转输入大鼠体内。在转输后3d、1周和4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心肌的病理改变。结果转输活化T细胞的大鼠,于转输后3d即出现心肌的淋巴细胞浸润,1周末达到高峰伴有少许心肌坏死,4周末心肌的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转入活化T细胞大鼠的肝、肺、肾、脑和甲状腺等组织均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转输未活化T淋巴细胞的大鼠心肌未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肌球蛋白活化的T淋巴细胞能够介导心肌的自身免疫反应。
张锦廖玉华程翔陈静陈鹏高翔郭张强
关键词:肌球蛋白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活化
基于分娩期孕妇护理的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年
研究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对分娩期孕妇开展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阶段在院实习生,共计收录40例纳入调研,基于护理教学方式分组,常规教学指导的20例实习生为常规组,情景教学法干预的20例实习生为教学组,对比分析组间临床带教效果、临床实践及理论知识考核、带教评分、教学质量评价差异。结果:教学组学习积极性、内容掌握度、带教满意度、动手操作率等评价结果均高于常规组,但数据分析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组临床实践、理论知识、综合能力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教学组学习意识、理解能力、计划实施、操作能力评价等带教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教学组教学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四项分值均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软件分析存在意义(P<0.05)。讨论:分娩期孕妇护理干预中,妇产科开展情景教学法可有效促进产妇顺利完成分娩,促进临床实习生医学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提升,推提升妇产科护理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
陈鹏吴维
关键词:分娩期情景教学法妇产科护理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