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然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移植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术后
  • 2篇动脉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肝动脉
  • 2篇肝动脉缓冲效...
  • 2篇肝移植术
  • 2篇肝移植术后
  • 1篇多模式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移植学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移植
  • 1篇器官移植学
  • 1篇门静脉
  • 1篇门静脉血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詹茜
  • 4篇李宏为
  • 4篇陶然
  • 4篇沈柏用
  • 4篇彭承宏
  • 4篇邓侠兴
  • 3篇祝哲诚
  • 3篇钱道海
  • 2篇程东峰
  • 2篇鲍国清
  • 1篇陈皓
  • 1篇杨颖
  • 1篇汪小辉
  • 1篇陈拥军
  • 1篇邱伟华
  • 1篇王以巧
  • 1篇周光文

传媒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李宏为彭承宏沈柏用陈拥军詹茜陈皓邱伟华邓侠兴周光文陶然
在供肝匮乏的情况下,实施部分肝移植是缓解供体短缺的重要途径。然而,其安全性以及关键技术依然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和应用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充分考虑国内器官移植现状并十分强调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关键词:肝移植药代动力学器官移植学
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2010年
目的 比较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及其受体CDl4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以探讨肝移植小肝综合征的病因.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和体内切肝法建立SD大鼠→SD大鼠原位100%(Ⅰ组)、50%(Ⅱ组)、30%(Ⅲ组)体积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于门静脉重新开放后1、3、6、12和24 h检测各组受鼠门静脉内毒素的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Ⅰ、Ⅱ组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血症高峰出现在术后1 h,随后下降,Ⅰ组在术后3 h接近正常,Ⅱ组在术后12 h接近正常;Ⅲ组高峰出现在术后6 h,在术后24 h接近正常.Ⅰ、Ⅱ、Ⅲ组再灌注后CD14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都在再灌注后3 h达到高峰,后渐下降,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大鼠原位100%、50%、30%体积肝移植术后出现门静脉内毒素血症,供肝体积越小术后受者内毒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越高,持续时间也越长.
王以巧鲍国清沈柏用汪小辉钱道海詹茜邓侠兴祝哲诚陶然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肝移植内毒素门静脉CD14
尸体供肝移植术后被动肝动脉缓冲效应的相关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被动)肝动脉缓冲效应(HABR)与肝功能恢复及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60例尸体供肝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1、2 d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进行监测,评估HABR。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存在(被动)HABR组(HABR组)和(被动)HABR受损(减弱或消失)组(No-HABR组),结合肝功能、B超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分析HABR与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60例尸体供肝移植受者分入HABR组和No-HABR组各30例。与No-HABR组比较,HABR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显著(P<0.05)。HABR组患者的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No-HABR组(P<0.05)。结论尸体供肝移植术后,可通过监测肝动脉和门静脉流量的变化评估HABR,完善的(被动)HABR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并降低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钱道海沈柏用彭承宏陶然祝哲诚邓侠兴程东峰詹茜李宏为
关键词:肝移植血流动力学肝功能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缓冲效应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变化规律,探讨肝动脉缓冲效应(hepatic arterial buffer response,HABR)与肝功能恢复及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B超仪检测肝移植术后1、2、3、7、14、21、28 d的肝动脉流量(HAF)和门静脉流量(PVF),选取40例有完整HABR(即HAF和PVF变化方向相反)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HABR定量计算公式(BC=ΔHAF/ΔPVF),以中位数为界分为A、B两组(A组20例,BC<0.1037;B组20例,BC>0.1037),同时检测术后病人肝功能指标及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的肝功能恢复天数显著长于B组(P<0.05);从具体指标上看,A组病人的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2、4周显著低于B组(P<0.05),谷氨酸转氨酶分别在术后第2、4周显著低于B组(P<0.05),总胆红素分别在术后第2、3及4周显著低于B组(P<0.05),而A组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25%)高于B组(15%),但P>0.05。结论:HABR在肝移植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预示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快慢,为早期诊断移植肝的功能障碍提供一定的指导。
钱道海鲍国清彭承宏祝哲诚陶然邓侠兴程东峰詹茜杨颖李宏为沈柏用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缓冲效应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