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彩芝
- 作品数:39 被引量:3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肿瘤HSP-肽复合物诱导特异性CTL的研究
- 韩彩芝刘京生郑秀芳等
- 该项目从不同来源人宫颈癌细胞HSP-70多肽诱导自体和异体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CTL和其对自体肿瘤和不同来源同一组织肿瘤的抗瘤作用进行了研究,证实了传代的HeLa可诱导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产生特异性CTL,该CTL不仅对自体H...
- 关键词:
- 关键词:CTL宫颈癌淋巴细胞
-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9
- 2007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群体免疫的远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北省正定县试点乡8个自然村1~19岁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采用Epi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免疫后1~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9.48%下降为1.46%,抗-HBc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33.81%降至5.94%,抗-HBs阳性率62.13%,显著高于免疫前水平。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组儿童HBsAg阳性率最低,为0.35%。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而出现HBsAg的机率是母亲HB-sAg阴性儿童的33.5倍(OR)。结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群体免疫效果良好,母亲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 田茶李军韩彩芝马景臣齐顺祥郝志勇张志勇陈吉朝赵卉张艳红王锋张勇毕胜利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远期效果
- HeLa细胞HSP-70多肽体外诱导免疫活性细胞及其抗瘤机理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用HeLa细胞HSP 70多肽诱导免疫活性细胞 (immunecompetentcells ,ICC)的特异性抗肿瘤机制。[方法]用热休克处理的HeLa细胞提取的HSP 70多肽剌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剌激扩增前后测定T淋巴细胞表型 ,并测定扩增的免疫活性细胞对HeLa细胞的杀瘤活性。[结果]在扩增的细胞中CD3+、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 (P<0.01)。该免疫活性细胞对Hela细胞和来源于病人的宫颈癌细胞都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而对经HSP 70单抗封闭后的HeLa细胞的杀伤率则明显下降。[结论]HeLa细胞HSP 70多肽能有效刺激PBMCs诱导活化免疫活性细胞 。
- 韩彩芝郑建国李兴琴许顺江刘京生
- 关键词:HELA细胞热休克蛋白-70免疫活性细胞多肽
- 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9年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7
- 2007年
- 目的了解实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干预措施后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和抗体水平。方法2005年在河北省正定县试点乡8个自然村,采集人群血清标本10010份,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血清标本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使用EPI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免疫后人群中HBsAg平均阳性率为5.32%(标化率为4.82%),与免疫前1983年的8.57%(标化率为8.16%)相比降低了37.92%(标化率为40.93%),其中1~19岁人群HBsAg平均阳性率为1.46%,〈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49%,明显低于免疫前同年龄组人群。免疫后整体人群保护性抗-HBs(S/N≥10.0)平均阳性率为46.86%,其中1~19岁为53.77%,明显高于免疫前1983年对应年龄组人群的38.32%。结论实施乙肝疫苗干预措施后1~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达到低流行国家水平,≥20岁人群HBV感染情况无明显变化。
- 田茶马景臣韩彩芝齐顺祥郝志勇张志勇陈吉朝赵卉张艳红王锋张勇毕胜利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复方绞股蓝黄芪汤对提高消化系统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经服用绞股蓝黄芪汤前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变化及临床观察,表明癌症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服药后显著性升高。提示复方蓝芪汤明显提高消化系统癌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能力。
- 余素清刘京生韩彩芝魏丽君黄邵新王俊茹毕宏观付革新陈蔼隽王济民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
- 冬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病原学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病原学分布,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对AECOPD患者康复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11-15—2009-03-15河北省10家医院呼吸内科住院3d内的AECOPD患者的痰液,记录相关临床资料。以细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剂盒和病毒PCR试剂盒对106份合格痰标本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8份痰液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病毒阳性率为37.7%,最常见的是甲型流感病毒(16.0%)、鼻病毒(10.4%)。细菌的阳性率为40.6%,最常见的是肺炎链球菌(26.4%)。病毒阳性组平均康复时间31.59d,阴性组14.8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病毒阳性组痰中IL-6含量(114.92±44.82)ng/L高于阴性组(70.74±46.59)ng/L(P<0.001);两组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阳性组与阴性组痰中IL-6、TNF-α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种病毒感染者痰中IL-6含量(122.51±39.86)ng/L高于单一病毒感染(65.30±34.92)ng/L(P=0.005);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者痰中IL-6含量(120.31±46.62)ng/L高于单一感染(83.61±47.83)ng/L(P=0.02)。结论肺炎链球菌、甲型病毒是AECOPD早期的重要诱因;而病毒感染患者康复时间明显延长;同时痰中IL-6含量显著升高,提示病毒是加重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诱因;甲型流感病毒应受到关注。
- 阎锡新徐海博田茶齐顺祥韩彩芝李素引赵瑞珍杨丛丽刘菲菲王瑜玲韩晓文平芬蒋超英金普乐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聚合酶链式反应
- 小鼠腹水瘤H_22去瘤细胞滤液致小鼠长瘤的初步实验观察
- 1991年
- 目前,使正常宿主产生肿瘤的人工诱导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致癌物、病毒和癌细胞同种或异种移植,而用瘤组织的去瘤细胞滤液使正常组织细胞转化而产生肿瘤的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试图通过昆明种和 Balb/c 鼠对该现象的观察研究,为肿瘤产生的实质提供一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动物:昆明种和 Balb/C 小鼠,雌雄兼用,体重20—28g,本院动物室提供。2、瘤株:小鼠腹水瘤 H_(22),昆明鼠腹腔接种传代保存,约10天传代一次,试验用接种12—14天腹水。3、去瘤细胞滤液:无菌条件下腹腔穿刺抽取腹水,2000rpm 离心10分钟。
- 童兴龙张荫芳张富荣韩彩芝
- 关键词:病理学
- 附子酸性多糖提高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0
- 2007年
- 目的观察附子酸性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植物化学方法得到附子酸性多糖,以灌胃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给药,观察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评价附子酸性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附子酸性多糖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提高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抗体产生能力,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并且可以显著提高白细胞数量(P<0.05或P<0.01)。腹腔注射较灌胃给药的效果更为明显(P<0.01)。结论附子酸性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并可减轻由于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降低,具有减轻化疗药的毒副作用。且不同给药途径可影响其疗效。附子酸性多糖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苗智慧刘京生王燕凌董兰凤韩彩芝韩艳青郑晓莉
- 关键词:附子药物作用溶血素类小鼠
- 一种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在食醋生产中的应用
- 1994年
- 本反应器是将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的核心技术与固定化细胞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食醋生产中的新型生物反应器,平均产酸速率大于O·2g/dl·h,超过国内液体深层发酵制醋工艺的产酸速率。该反应器结构新颖,动力传动装置少,易操作,易维修。利用该反应器原理进行醋酸菌扩大培养,摆脱了传统摇床振荡培养的烦杂方法,省时、省能耗,且保证了菌种性能稳定。
- 余素清韩彩芝陈天培罗人明周秉辰
- 关键词:食用醋
- 复方绞股蓝提高乳腺癌患者NK细胞活性被引量:10
- 1997年
- 乳腺癌患者服用复方绞股蓝汤剂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变化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服药后NK细胞活性显著性升高。提示该汤剂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 余素清刘京生韩彩芝魏丽君王俊茹毕宏观付革新王济民
- 关键词:乳腺癌绞股蓝自然杀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