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海
- 作品数:158 被引量:7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根治手术保留自主神经的解剖学基础及术式选择被引量:5
- 2003年
- 介绍胃部周围自主神经的解剖基础和在胃癌根治手术中保留自主神经的术式选择 ,复习文献分析腹腔及胃部自主神经的走行和分布 ,自主神经分布与动脉走行的关系 ;自主神经分布与淋巴结清扫的关系 ;介绍保留迷走神经的手术术式和手术操作要点。根据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可以实施迷走神经肝支、迷走神经腹腔支或肝固有动脉及肝总动脉周围神经节或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节、腹主动脉周围神经丛、腰交感神经干以及迷走神经切断再建术。胃癌根治手术中根据病期早晚、淋巴结清扫范围实施不同的保留自主神经手术 ,不仅不会影响癌的根治性 。
- 韩方海高宏凯张肇达伍晓汀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胃肠间质瘤疗效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发局限性胃和小肠胃肠间质瘤(GIST)腹腔镜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胃GIST和6例小肠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行手辅助腹腔镜胃GIST切除3例,其余23例均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根据肿瘤部位和生长方式,行胃局部切除术18例,远端胃部分切除2例,小肠部分切除6例。肿瘤直径(4.5±1.6)cm,手术时间(96.0±28.2)min,术中出血量(49.6±38.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0.7)d,术后住院时间(6.8±1.9)d。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病理按照改良NIH标准显示,极低度恶性危险(极低危)1例(3.8%),低危13例(50.0%),中危9例(34.6%),高危3例(11.5%)。术后随访3~32(中位数15)月,未发现复发或死亡病例。结论原发局限性胃或小肠GIsT腹腔镜切除创伤小、恢复快,短期效果满意。
- 张信华宋武韩方海陈创奇宋新明陈剑辉蔡世荣何裕隆詹文华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腹腔镜
- 胰腺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调节Th1/Th2细胞因子与抑制凋亡途径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胰腺移植术中及术后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排斥反应,保证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目前对胰腺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环节及其途径研究不多,我们观察了免疫抑制治疗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穿孔素和颗粒酶B代表的凋亡途径的影响,以期阐明免疫抑制治疗的部分机理,并为此后研究更安全、有效的免疫耐受诱导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张刚胡伟明韩方海刘洲张建波李月春周祥张肇达
- 关键词: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免疫抑制治疗凋亡途径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免疫耐受诱导
- 门静脉回流、胰液肠内引流术式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建立稳定的、符合生理的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40头四川本地杂种猪分为供、受体两组(n=20)。采用UW液低温灌注的方法,整块切取供体全胰十二指肠,保留腹主动脉Carrel片和门静脉。UW液保存、修整后的胰腺十二指肠移植物用髂血管延长的动脉与供体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门静脉与供体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供体空肠侧-侧吻合。结果共完成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20例。胰腺移植术后1例因麻醉过深,呼吸抑制而术后未能复苏;1例移植胰腺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另1例死于肠瘘导致的腹腔感染。17例术后第2天检测外周血血糖正常。结论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大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 董高宏张肇达韩方海胡伟明唐勇李建水
- 关键词:门静脉回流移植胰腺UW液髂血管静脉端
- 经肛门捆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137例被引量:1
- 2005年
- 探讨捆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实用性与安全性,回顾分析137例低位直肠癌用捆扎式吻合法行保肛手术临床资料。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漏2例(1.5%),吻合口出血4例(2.9%),吻合口狭窄7例(5.1%)。随访2~3年,局部复发5例(3.7%)。结果表明,捆扎式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 李相阳孙永信张彤吴凌云韩方海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吻合口出血保肛手术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2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 根据肛门指诊、直肠腔内超声、CT的检查结果 ,1993年 8月~ 1994年 12月在 161例直肠癌中 94例实施各种保肛手术。比较分析各种术式的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 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 5 8.4%。其中 ,低位吻合 6例 ,超低位吻合 48例 ,Park′s手术 2 5例 ,Bacon手术 15例。保肛手术死亡率为2 .1% (2例 ) ,吻合口瘘为 3 .2 % (3例 ) ,1年内吻合口狭窄 13 .8% (13例 )。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 :低位吻合 10 0 % ,超低位吻合 97.9% ,Park′s 88.0 % ,Bacon手术 5 3 .3 %。 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 :低位吻合为 83 .3 %和 0 ;超低位吻合为 79.2 %和 4.2 % ;Park′s手术为 64 .0 %和 12 .0 % ;Bacon手术为 66.7%和 13 .3 %。结论 超低位结肠 -直肠吻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吻合口瘘与术式选择无关。 5年生存率、排便功能在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s手术无差异 ,低位、超低位结肠 -直肠吻合术明显优于Miles手术 ,也明显优于Bacon手术。局部复发率比Miles手术低。Park和Bacon手术 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和Miles手术无差异。
- 董高宏韩方海张肇达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并发症适应证
- 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远期疗效分析
- 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直肠癌首选的治疗方法,直肠癌的术式选择主要有经腹会阴联合切除(abdominoperineal rectum excision,APREE)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sphincter-saving op...
- 韩方海张肇达周总光李月春胡伟明田伯乐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肛门括约肌
- 文献传递
- 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07年
- 韩方海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主动脉
- 猪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猪胰十二指肠移植治疗实验性Ⅰ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选四川当地杂种长白猪46头(体重25-32kg),分为供、受体2组(n=23),进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术前、术中及术后1、3、5及7d检测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观察移植物存活及急性排斥反应情况。结果进行猪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23例,手术中因麻醉意外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5.7%。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其中静脉血栓形成1例(4.5%),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漏1例(4.5%)。在切除胰腺30min内即可见血糖升高,术后第3d开始恢复至术前水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切除胰腺30min内开始下降,术后第3d开始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后第1d开始出现排斥反应,并逐渐加重,第9d达到高峰,但未出现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和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结论猪胰十二指肠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效果确实、可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
- 胡伟明韩方海张肇达周详孟令祥
- 关键词:胰腺移植排斥反应
-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3
- 2006年
-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1994-2004年胃癌数据库资料,按1999年日本第13版胃癌规约的淋巴结清扫分类,行D3或D3+淋巴结清扫(D3组)共126例,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从同一数据库中选择同一手术组施行D2手术的患者146例(D2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6a2区及16b1区是No16淋巴结转移常见部位。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T1为3.8%,T2为22.3%,T3为46.8%,T4为32.1%;腹膜播散阴性者其转移率为16.3%,腹膜播散阳性者则为69.5%;浆膜无侵犯者转移率为16.3%,浆膜侵出阳性者则为69.5%。D2和D3组患者手术死亡各2例,并分别有4例和6例出现并发症(P>0.05)。D3组No16淋巴结转移3枚以下与4枚以上者与D2清扫组的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D3与D2手术后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侵犯深度和浆膜侵出程度密切相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No16转移淋巴结在3枚以内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
- 詹文华韩方海何裕隆李玉明彭俊生蔡世荣马晋平
-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