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旭

作品数:138 被引量:41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6篇病毒
  • 42篇细胞
  • 34篇感染者
  • 33篇免疫缺陷
  • 32篇HIV-1
  • 30篇缺陷病
  • 30篇免疫缺陷病
  • 30篇免疫缺陷病毒
  • 27篇HIV/AI...
  • 26篇艾滋病
  • 26篇HIV感染
  • 25篇人类免疫
  • 25篇人类免疫缺陷
  • 25篇人类免疫缺陷...
  • 25篇疾病进展
  • 25篇HIV/AI...
  • 24篇HIV
  • 21篇基因
  • 17篇耐药
  • 12篇中和抗体

机构

  • 130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河南省疾病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沈阳医学院奉...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辽宁省疾病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鄂尔多斯市中...
  • 2篇佳木斯市疾病...
  • 2篇吉林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沈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38篇韩晓旭
  • 118篇尚红
  • 83篇张子宁
  • 79篇姜拥军
  • 56篇王亚男
  • 49篇刘静
  • 48篇张旻
  • 38篇代娣
  • 30篇赵彬
  • 28篇耿文清
  • 27篇徐俊杰
  • 22篇刁莹莹
  • 21篇丁海波
  • 16篇楚振兴
  • 13篇安明晖
  • 12篇胡清海
  • 9篇张岩
  • 9篇崔华露
  • 8篇王倩
  • 8篇张晓丽

传媒

  • 28篇中华微生物学...
  • 1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1篇免疫学杂志
  • 1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8篇中国免疫学杂...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8篇2013
  • 18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13篇2005
  • 7篇2004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HIV分子传播网络可视化展示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HIV分子传播网络可视化展示系统和方法,包括:用户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待测HIV序列及阈值参数;容器模块,用于存储参考HIV序列、待测HIV序列和用于HIV分子传播网络的生成子模块;计算集群模块,通过调用容器...
康明明赵彬韩晓旭尚红
文献传递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5/PR8融合病毒的免疫学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的免疫学特性,为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作为疫苗株的免疫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减毒rH5/PR8融合病毒株,用动物实验确认此病毒株的免疫原性、免疫稳定性及免疫防御实验确认防御效果。结果人工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除HA外,均来自A/PR/8/34(PR8),HA来自H5N1强致病性鸡流感病毒,剪除第346-349的碱性氨基酸(RKKR)部位。用灭活rH5/PR8病毒免疫鸡后,平均抗体水平HI Titer达到29以上,持续达1个月之久;免疫原在一定条件下保存2个月及4个月后重复上述实验,抗体水平上升与立即免疫组相似,有效抗体水平可持续到免疫后7个月以上,表明rH5/PR8病毒HA5抗原稳定,不易被降解;免疫防御实验表明:非免疫组鸡的死亡率达到60%左右,而免疫组无死亡,防御率达到100%,表明免疫防御有效。结论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减毒病毒rH5/PR8株,外来基因HA5抗原性安定、免疫原性可靠,有效抗体持续时间长,免疫防御有效。
乔莹才娜温庆华蔡鑫泽韩晓旭赵连爽尚红
关键词:流感病毒疫苗
三、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于HIV-1早期感染者的比较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评价三代ELISA及四代ELISA对于HIV早期感染血样的灵敏度、窗口期和一致率。方法收集2008至2010年在沈阳市的男男同性恋人群随访中发现HIV抗体阳转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发现的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带型不全患者HIV早期感染者血浆67份,进行三代ELISA、四代ELISA、WB确认试验及HIV-1RNA检测。比较三代ELISA、四代ELISA对阳转期标本的检测灵敏度、一致率并动态观察血清阳转过程分析窗口期。三代与四代ELISA试剂灵敏度比较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份早期HIV-1感染者血清标本中,三代ELISA检出56份阳性,11份阴性,灵敏度83.6%(95%C172.5%-91.5%),四代ELISA检出63份阳性,1份灰区,3份阴性,灵敏度94.0%(95%CI85.4%-98.3%),四代ELISA灵敏度高于三代ELISA(χ^2=16.1,P〈0.01)。三代ELISA与四代ELISA一致率86.6%(95%凹76.0%~93.7%)。三代ELISA阳性者感染时间最早为16d,四代ELISA阳性者感染时间最早为9d。三、四代ELISA窗口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结论四代ELISA对于HIV早期感染标本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三代ELISA,窗口期更短。四代ELISA更适用于高危人群中的HIV早期感染的筛查。
韩晓旭欧阳金鸣孙宏楚振兴徐俊杰安明晖赵彬杨志军尚红
关键词:HIV感染HIV-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中国HIV感染者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中国HIV感染者NK细胞、CD8+T细胞及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3名HIV/AIDS患者(长期不进展组、无症状HIV组、AIDS组),应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检测NK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与NK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CD8+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百分率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NK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绝对值负相关(P<0.01),与CD8+T细胞内颗粒酶-B表达绝对值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值与CD8+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百分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中国HIV感染者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数量功能的变化与调节性T细胞显著相关,提示高水平的调节性T细胞可能与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耗竭相关,可能为导致疾病进展的原因之一。
张子宁姜拥军刘静金鑫孙国权施万英张旻王亚男韩晓旭尚红
关键词:HIV-1细胞毒性淋巴细胞颗粒酶穿孔素
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与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评估老年HIV感染者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 IV感染者数据,分析比较年龄≥50岁和〈50岁的H IV感染者治疗后免疫恢复、病毒应答和生存情况.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两因素方差和对数秩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291例H IV感染者中,97例为老年H IV感染者,194例为中青年H IV感染者.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1.8% 和87.6%.老年组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51.9±96.2)个/μL,显著低于和中青年组的(183.4±93.5)个/μL(t=2.657,P=0.009).治疗12个月时老年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中青年组(t=2.120,P=0.035),在24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5,P=0.299).随访期间老年组和青年组CD4+T淋巴细胞增加至500个/μL的比例分别为11.3% 和16.0%(χ2=1.127,P=0.376).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人群达到病毒抑制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7.6个月(95%CI:6.8~8.5),老年组:7.9个月(95%C I:6.5~9.3);χ2=0.002,P=0.961].两组人群分别有4.1%(4/97)和5.7%(11/194)的感染者发生病毒学失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8);随访期间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有19.6%(19/97)和3.6%(7/194)H IV感染发生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13,P〈0.01).结论 与中青年相比,老年H 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差,可以获得较好的病毒学应答,但死亡风险高.针对老年H IV感染者这一特殊人群应该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早期诊断和及时抗病毒治疗,以提高其疗效和降低死亡风险.
丁海波刘静徐俊杰何英郭晓临康婧张子宁韩晓旭姜拥军耿文清尚红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病毒治疗老年
沈阳市新诊断HIV感染者整合酶抑制剂原发耐药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明确沈阳市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耐药株的传播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沈阳市新诊断的HIV感染者80例,扩增血浆病毒RNA的整合酶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病毒基因型,以Stanford HIV耐药数据库解读耐药基因突变,计算原发耐药率并分析不同亚型毒株耐药相关自然多态性。结果80例HIV-1感染者中共检出CRF01_AE感染者51例,占63.8%;CRF07_BC感染者14例,占17.5%,B亚型感染者6例,占7.5%;其他不典型重组9例,占11.3%。2例CRF01_AE感染者检出R263K突变,1例B亚型感染者检出E138A突变,总体耐药率为3.8%。CRF01_AE感染者在整合酶耐药相关位点50、74、119、153位氨基酸具有多态性,频率分别为5.9%、2.0%、13.7%和4.0%;而CRF07_BC感染者在整合酶耐药相关位点50、74、157位上氨基酸具有多态性,频率均为7.1%。结论沈阳市新诊断HIV感染者InIs原发耐药率较低,但部分感染者在HIV整合酶耐药相关位点具有氨基酸多态性。需要加强HIV整合酶耐药监测及对我国常见HIV流行株的耐药基因型和表型研究,更好地解读HIV整合酶耐药突变的意义。
黄晓彤孙泽松安明晖赵彬王琳丁海波韩晓旭
关键词:HIV-1整合酶抑制剂原发耐药基因多态性
辽宁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亚型调查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了解辽宁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1,HIV 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辽宁省检出的 16例HIV 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 ,提取核酸后用巢式 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技术扩增HIV 1env基因区 ,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 (heteroduplexmobilityassay ,HMA)进行HIV 1亚型的分析。 结果 辽宁省目前已有HIV 1A、B’、C和E亚型流行。经性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 31.2 5 % ,分别为泰国B(B’)亚型和A亚型 ,以B’为主 ;经注射吸毒感染占全部HIV感染 31.2 5 % ,分别为C亚型和E亚型 ,以C亚型为主 ,其中 1名吸毒者为B或E亚型 ;经输供血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 31.2 5 % ,主要为泰国B’亚型 ,也可见C亚型 ;垂直传播 1名为A亚型。结论 辽宁省已有多种亚型HIV 1毒株流行 ,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经性乱。
韩晓旭姜拥军尚红王亚男卢春明张世博姜凤霞邵一鸣
HIV-1包膜糖蛋白gp120 C3~C4区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变异研究
目的研究HIV-1包膜糖蛋白gp120 C3~C4区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变异特征,探讨中和抗体表位变异与疾病进展关系,为开展中和抗体免疫治疗及疫苗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方法:RT-PCR及nest-PCR扩增无症状HIV感...
王倩尚红韩晓旭代娣姜拥军王亚男张岩
关键词:HIV中和抗体表位突变
文献传递
男男同性恋HIV-1原发感染者病毒辅受体特征的研究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在原发感染早期的不同阶段,体内病毒对CCR5和CXCR4辅助受体利用特点及演变情况. 方法:以高危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随访发现12例HIV-1原发感染者,分别收集感染最早期和病毒载...
王艳海韩晓旭安明晖沈书旭尚红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原发感染病毒入侵CCR5受体CXCR4受体
文献传递
HIV/AIDS患者基因变异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HIV - 1感染者 /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 - 1tat基因序列特征、突变特点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辽宁省 2 2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血液样本 ,提取含有整合HIV - 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 ,nested -PCR扩增后直接测序 ,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结果  2 2株辽宁省流行的HIV - 1病毒分属B’及B’/C重组亚型。AIDS患者体内病毒tat区第一外显子发生氨基酸突变 ,5 8位点出现T取代A ,无症状感染者未发现此变异。此外还发现 7,2 0 ,2 4 ,5 9,6 2 ,6 4位点出现取代变异 ,这些变异在AIDS病组要高于无症状感染组。结论 B’和B’/C重组亚型HIV - 1tat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序列发生的变异与疾病进展相关 ;同时还发现AIDS患者的tat基因第一外显子的其它一些取代变异。
文小宁尚红韩晓旭张旻张子宁王亚男姜拥军
关键词:TAT蛋白基因变异艾滋病PCR产物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