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明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高校
  • 2篇语义聚类
  • 2篇主题
  • 2篇主题生成
  • 2篇自适
  • 2篇自适应
  • 2篇熵值法
  • 2篇聚类
  • 2篇聚类结果
  • 2篇科技创新能力
  • 2篇科研团队
  • 2篇高校专利
  • 2篇高校科技
  • 2篇创新能力评价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知识产权管理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专利法

机构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韩晓明
  • 2篇王金国
  • 2篇王洪燕
  • 2篇刘磊
  • 2篇韩敏
  • 2篇吴爽
  • 1篇闫健卓
  • 1篇石照耀
  • 1篇杨东升

传媒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被引量:30
2015年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评价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依据,其评价体系与方法亟待完善。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以100余所"211"及省部共建的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对象在2009年至2013年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模型的分析能兼顾主观和客观因素,对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另外,针对目前科技发展存在校际和地区间不平衡问题,提出在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应引入质量因子等新指标,建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韩晓明王金国石照耀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熵值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一种自适应的高校专利科研团队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的高校专利科研团队的识别方法,属于数据挖掘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的高校专利科研团队识别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所有专利的全部发明人进行人名频次统计,构建发明人共现矩阵;其次构建专利‑发明人矩阵,将...
刘磊吴爽韩敏韩晓明柯东杰张红亮孙应红
文献传递
一种自适应的高校专利科研团队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的高校专利科研团队的识别方法,属于数据挖掘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的高校专利科研团队识别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所有专利的全部发明人进行人名频次统计,构建发明人共现矩阵;其次构建专利‑发明人矩阵,将...
刘磊吴爽韩敏韩晓明柯东杰张红亮孙应红
文献传递
基于熵值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被引量:10
2015年
从资源投入、研究成果、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4个方面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部分"211"及省部共建的108所高校为研究样本,利用熵值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并对样本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发现:资源投入和研究成果的产出是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综合科研型院校以及部属院校高级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并呈现区域性差异。
韩晓明王洪燕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熵值法
新专利法实施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带来的影响
2010年
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此次专利法修改的精神,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应当积极适应变化,做出相应管理办法的调整。着重从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密切相关的绝对新颖性,防止重复授权和提高职务发明奖励报酬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王洪燕杨东升韩晓明王金国闫健卓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高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