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小莺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黄浦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造影
  • 2篇X线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性
  • 1篇动脉硬化性脑...
  • 1篇硬化性
  • 1篇造影剂
  • 1篇造影检查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皮质
  • 1篇皮质下
  • 1篇皮质下动脉硬...
  • 1篇注射
  • 1篇注射造影剂
  • 1篇下肢静脉
  • 1篇螺旋CT
  • 1篇脑病
  • 1篇静脉
  • 1篇计算机断层

机构

  • 3篇上海市第二人...

作者

  • 3篇陈杰
  • 3篇顾小莺
  • 3篇赵德明
  • 2篇孙永康
  • 2篇杨瑜
  • 1篇姜怡芳
  • 1篇杨友福
  • 1篇裴林惠
  • 1篇刘敏婴
  • 1篇朱红根

传媒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CT诊断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诊断征象及临床表现,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对称性月晕状低密度灶.位于侧脑室体旁150例,半卵圆中心138例,放射冠126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186例,呈对称性分布.本组病例中,脑萎缩161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75例,高血压病168例,糖尿病26例,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52例,构音不清或失语3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42例.结论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乃至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白质受损.CT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赵德明陈杰杨瑜顾小莺夏莉何一平
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计算机断层
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在临床的应用研究经验。方法选择日常胃肠X造影检查患者600例,按年龄段交叉分组,采取1︰1各300例的比例对比研究,试验组用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对照组用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300例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中发现胃癌24例,胃其它肿瘤9例,胃溃疡48例,胃炎192例,未见异常27例;300例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中发现胃癌15例,胃其它肿瘤12例,胃溃疡42例,胃炎159例,未见异常72例。结论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较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能够增加发现病变率,提高胃肠X造影检查阳性率。
赵德明孙永康陈杰杨瑜杨友福姜怡芳顾小莺刘敏婴
关键词:X线造影
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患者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的最佳扫描参数,以便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达到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诊断图像效果。资料与方法:收集400例患者CT增强检查资料。其中实验组200例,由于长期上肢静脉注射造成静脉血管损伤严重的患者,在进行增强CT检查中,采取经下肢静脉(脚、踝部静脉血管为主)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注射速率以2.5~3.3mL/s,非离子型造影剂70~100mL,动脉期及静脉期根据组织器官均较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延长延迟时间8~15s,螺旋CT扫描范围包括检查器官上下范围,病变区加扫薄层;对照组200例,经上肢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患者,依组织器官不同注射速率、非离子型造影剂量及螺旋CT扫描范围方法与实验组相同,动脉期及静脉期根据组织器官注射造影剂设定延迟时间。分析测量两组CT图像正常组织、血管及病变组织CT值和扫描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例实验组经下肢静脉(脚、踝部静脉血管为主)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病例与对照组200例经上肢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患者,增强检查图像质量经统计学分析相近。上肢动脉期CT值和下肢动脉期CT值配对比较,统计学分析t值为4.371,P=0.000,这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上肢动脉期CT值和下肢动脉期CT值存在差异。上肢静脉期CT值和下肢静脉期CT值配对比较,t值为-1.664,P=0.103>0.05,这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上肢静脉期CT值和下肢静脉期C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不存在差异性。结论:长期上肢静脉注射造成静脉血管损伤严重患者,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的增强扫描采取适当的增加延迟时间扫描完全可以达到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
赵德明顾小莺裴林惠陈杰朱红根孙永康
关键词:下肢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